<p class="ql-block">温暖的房间里,我坐在微微晃动的吊椅里,等待海边的日出。此时,东方的天际线已经被晨曦染的通红,一望无际的海面宽广平静,早行渔船的灯光在海面徐徐移动,一波波海浪追逐着相拥到岸边的沙滩,只是听不到声音,更没有海风的凌冽,面前的海景好似一张安静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渐渐天空放亮了,海面的水波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磷光,海潮退去,散落的礁石和沙滩间划出一道道细细的水纹,将相依相拥演绎成天荒地老。</p> <p class="ql-block">天际线渐渐模糊,淡蓝色的天空、橙红色的霞光、蓝灰色的云雾,层次分明却也模糊了边界。海水转成了亮蓝色,涌动出白色的浪花清晰可见,暗褐色的礁石和淡黄色的沙坦也都露出了真容貌。</p> <p class="ql-block">防浪堤上红白相间的灯塔远远屹立,他的旁边渐渐浮现红色的轮廓将天边的色彩集中起来,将逐渐平淡的天空渲染出满满的氛围,无声地宣告一轮火红的太阳将蓬勃跃出。</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7日6点41分,远远的小小的旭日探出头来,一点点跃升出海平面,朝晖染红了天边的云霞,霎时间一切都变得鲜活明媚起来。</p> <p class="ql-block">不消几分钟,旭日已经完全跳出地平线,深邃的海面与浩淼的天空相接,初升的的霞光将海面染成了一片金黄,凝固成一副柔和宁静的油彩画。而整个古城也将渐渐苏醒。</p> <p class="ql-block">在房间里隔着玻璃看总觉得不够有感觉,于是出门走向海边。站在海边的礁石堆间,一段段海浪汹涌着咆哮着,发出阵阵的海浪声,冲向礁石,散没在爬满贝壳的礁石间,泛出白色的水沫,在礁石间回荡,水浪轻声应合着。太阳已经高悬,照出海面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城墙全部采用当地特产的花岗岩石条砌筑,城基高5米,墙高7米,外墙用长方形条石横直"T"字砌筑,600多年来城墙的每一块石头一直坚挺,都诉说着古城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城中仍有四个行政村,3500居民。不过,由于还是原先窄小的城门,连私家车都无法通行,只能有电动车自由出入。</p> <p class="ql-block">因此,在古城生活起来相对不太方便,原有的小学校如今也废弃了,城中大多是出行需求不多的中老年人居住,鮮有孩子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头城墙环行,这些城墙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却依然坚固如初,城墙的周长约2.5公里,脚下是由夯土垫出的跑马道,分上下两层,相当于现在的双向车道。</p> <p class="ql-block">城内多是密密麻麻高低错落的石头建成的古宅老屋,许多已经废弃,也有新建的红砖大厝,窗明几净,很有气派。</p> <p class="ql-block">而城墙外是笔直整洁的公路、路旁是成片的绿树和现代民居。俨然是差了几个世纪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城内迷宫般狭窄的过道里,眼前是拥挤的民房但并不凌乱,青石板的小路意想不到的干净。也有爱生活的人家在门前养着花卉,给灰色的环境增添色彩。偶尔看见当地居民熟悉自在的穿行,也只有他们能分清楚这里的沟沟岔岔。反正我们是迷路了,绕了几次才找到城墙。</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民居很一般,甚至有些局促逼仄,最平整开阔的土地都留给了各种殿堂庙宇,几百年来延续至今的富丽堂皇。这是古城南门的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4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繁琐热烈的屋顶造型,屋脊高翘,挺直轻巧。只有关帝庙这种高级别的屋脊可以雕饰龙的造型,而且使用金黄色和绿色。龙为四灵之首,民间传说将其装饰于屋顶,奔腾或飞舞着抢珠、护塔,激浪霖雨,可以防止火烧。这些色泽鲜亮栩栩如生的龙飞龙舞,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p> <p class="ql-block">穿行古城时看到几个寺庙周围都有身穿灰色僧袍的尼姑,很随意自然地居民站着聊天,心中有些差异,是不是古城里的尼姑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一说关帝庙也是几个尼姑在管理。是不是因为</span>这里男人当兵出海做生意,女人只能留守古城,单调艰难的生活、漫长无望的等待,更容易让这里的女人寻求现世的解脱?我也只是猜想。</p> <p class="ql-block">从古城出来继续向南,在惠安和泉州的边界,去看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大名鼎鼎的洛阳桥是中国历史上、更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两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动荡,大量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他们为了怀念故土,将这段仅有39公里的江水命名为洛阳江。宋时,泉州港内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中外商贾熙来攘往,可位于泉州城西北20里处的洛阳江只有一个渡口,叫万安渡,却"水阔五里,上接大溪,外即海也,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每年在这里因沉舟而死难者无数,商旅"往来畏其险"。没有安全通行保障的万安渡,已经成了泉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p> <p class="ql-block">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积极着手续建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此后,"度实支海,去舟而徙,易危而安,民不莫利",很长时间往北去福州、江西、浙江大都要经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后来洛阳桥反复加固拓宽,又经多次战乱摧毁,而后重新维修勉强使用。1971年,洛阳桥上游建一座闸桥(洛阳闸桥),供机动车通行,此后古桥逐渐退出交通功能。1996年,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如今成为著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在建桥技术上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样,即"筏形基础"法、"种蛎固础"法和"浮运悬机架桥"法。洛阳桥近海的一面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而远海的一面也是一般垂直的桥身,石栏上装饰有一些小兽,这是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这些石雕不仅给笨重单调的桥身增添了生动和活力,也有猛兽镇水、驱邪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p> <p class="ql-block">为了稳定桥墩基石,当时匠人们在桥墩附近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利用牡蛎繁殖生长速度快、外壳附着力强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整体状态,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现在这些像士兵一样站立整齐的就是养牡蛎的石板,渔民们正在忙着收牡蛎。</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洛阳桥上低头细看,会发现桥面由一根根整条石板纵向排布,榫卯式衔接。条石最长可达11米,重达10余吨。宋朝建桥时没有现代的大型起重机械,于是想出“浮运法”:"凿石伐木,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并且石块间用铁板加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洛阳桥上,放眼望去,洛阳江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两岸有数千亩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不但能起到防浪护坡的作用,且与洛阳桥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白鹭嬉水的湿地景貌。</p> <p class="ql-block">"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诗作《洛阳桥》,描绘了泉州洛阳桥的悠久历史和泉州湾的繁忙景象。这是桥头卖牡蛎的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晋江西南部,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南宋末年,林姓人家迁居至此,还有村中多植梧桐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晋江素有"十户人家九户侨"之称,明清"海禁"以后,因陆上"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晋江人只能东南亚"过番谋生"。20世纪20年代起,海外华侨在南洋"探大钱"后,一代代梧林人回乡"起大厝"蔚然成风,他们陆续建起保存至今的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这座欧式穹顶的闽南大厝,也叫朝栋楼,建于1930年。后因抗日战争,国难当头,海外华侨纷纷捐资抗日,彼时已无力修筑宅院,此后逐渐荒凉,成为梧林村最美的烂尾楼。</p> <p class="ql-block">由于华侨常年旅居海外,古厝宅院无人看护和居住,年久失修,也破败不堪。2019年,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至2023年,将一座即将成为空巢的落寞村舍一举打造成为"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当泉州浔埔村的簪花走红全国之际,仅距离20多公里的晋江梧林凭借"小娘惹"文旅而悄然起势。貌美苗条的年轻女孩身着俏丽的"小娘惹"服饰,轻薄的可崇雅上衣,修身的艳丽纱笼裙,精致的珠绣鞋,在红砖古厝的梧林拍照留念,在温暖阳光下自信而鲜艳,成为引人注目的行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晋江梧林是我们此行的最远处,中午时分,我们驶上政(南平)永(龙岩)高速,这是一条2024年刚开通的崭新高速。一直向西,开始返回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进入了福建闽西的崇山峻岭中,一条接一条的隧道,满眼高耸的山峦,满山浓密的翠绿。福建靠近北回归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尤其山区植被丰富茂密,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进入闽西山区的龙岩气温很高,推开酒店的房门像是夏天一样闷热,感觉得开冷风。这次住在了城中心,酒店入驻的多是出公差的年轻人,有的还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听前台接待员说,这里是工作日入驻人多,而周末人会少许多。</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城中心还没有来得及改造,并不宽的街道旁挤满了店铺,虽然简陋但是热闹有生意,我好像穿越到20年前的闹市区,连龙岩市中心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楼都是紧临街。街道旁高大榕树的树冠相接,把树荫和清凉洒下。街道虽窄,但预留了不少人行过道,没有红绿灯,只要你站在路边,路面上的司机就会停下来礼让,搞得我们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餐馆也很别致,菜量少但很精致且味美,很适合两个人就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