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方农村,60后或者70后那一代人大约都会记得打瓦儿这项游戏吧,他要求玩者的竞技状态绝对优异,才有胜出的可能,若不然,不光傻眼,还会被进行种种的惩罚,但不带任何恶意,纯粹是闹彩。三五个同伴一阵鼓弄,说咱们打瓦儿吧,领头的会旋风式的去张罗打瓦儿的石片、砖头、瓦块,不消几分钟就会准备就绪。场地需要尽量宽敞阔绰,一般会选择打麦场或者大院的门廊,三丈远的距离,用灰块划至少五条线,远端的线上树立母瓦,近边的是起步的底线,中间几条线要求比赛时不得踏线。用手中的较小的石头瓦块,打击树立的母瓦,能够击倒,就算胜出。比赛的 程式非常繁复,自始至终能够一路得胜,那才是最快意不过的赏心乐事,会获得王者的荣宠。</p> <p class="ql-block">掷物打击母瓦的方式有徒手掷、放脚面掷,放头顶掷,跨档掷,反转掷,最难的是反转掷,这时候往往目力不及,投掷角度全凭心算,当然需要技高一筹了。玩者需要全神贯注,观者也是聚精会神,偌大的赛场,一会儿阒无音声,突然间看到精彩处,立时欢声雷动。那个时候的玩耍时间段不是星期天就是放学后,但都不是纯粹的来玩,都是负载着大人的使命来偷着玩的。你看看,有的背着孩子,轮着了,把孩子放泥地上,有的挑着拾粪的罗头,有的㧟着剜草的毛篮子,我们都是有随身的活儿还没做呢!还有的轮了大半天没轮上,故意踢场子的,这个口头禅是哼唧着:“叫我当儿,我不当儿,不叫我当儿,混闹锅儿”,但也没人见怪,趁机一窝蜂散,也顾不得到底该谁受惩罚了。都又急匆匆操活计去了。</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没得穿戴,一例的老粗布衣裳,千层底布鞋。就是因为太过贪玩,阿妈说我太费鞋,你说咋能不费鞋呢,她要求的活计多往往不提,而老是拧耳朵警告,穿坏了鞋就打赤脚。</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就是玩打瓦儿玩得一麻黑了,发现拾粪的罗头还是空的,就急中生智踅到饲养棚偷驴粪,不巧被饲养员逮个正着,竟不顾一切硬生生把一罗头粪抢回了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时候回想那个岁月,尽管是各项条件都差劲,但家家户户都一般,没有攀比心缺少竞争力,人们都相安无事。尤其是孩子们,在分外淡薄的光景中,亲吻着泥土的香气,能够快乐成长,确乎是归功于大自然的恩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