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参加个活动,偶然又一次看到《雨巷》的朗读表演。这似乎是朗诵界的一个精典桥段,台上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可说实在的,不知为何,我却一直无法喜欢上这首诗。就诗的画面来说,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太息般的眼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样的年华,总觉得身影沉重了点儿。拿我家乡话说:这小姑娘就是个苦形样子,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需要这样整日愁皮苦脸的呀。作者付于了这最好年华,沉重的负荷。或许也是种一美罢,悲性的美。再看看那个一袭长袍,撑着油纸伞,冷漠、凄清 又惆怅的诗人,很容易想到这样的一个姑娘,可能更多地就是诗人心中的一个写照。再联系诗人写作的背景,那份报国无门的无奈、忧郁,或许便是这愁怨的根本。典型的香草诗。多多少少带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男人的懦弱、酸楚和寂寥。不知何故,我的脑子里闪出另一个夹着一把油纸伞的人,他老人家年青时,对事物有着本质的认识,就是枪杆子里面夺政权。他的笔下是:问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去该去地方,组织的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他这里,成了探索革命的行动理念。所以,心中有目标,要学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当然文人的活法千千种,世界上没有两枚相同的叶子。再说伟人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 <p class="ql-block">  又想起读过的贺铸的《青玉案》,词面看上去也是邂逅一女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看看,凌波,这女子的步伐就轻盈多了,年轻女子该有的青春悄丽你都能想象得出来,我的眼前看见一小美女了。也看见一个风趣有学问的老头儿站在那儿,站在苏州横塘的街上,目送一漂亮妞儿远去,然后动着歪脑子,她是住在哪个小区,或是哪个别墅里。是单着还是结婚了,也不知道生活圈里都是些什么人,只可惜,电信不发达,加不了微信,只能在这春风里丢一声叹息呀。你看,一个男子自愉自乐的快活无聊,跃然纸上。再看下片:</p> <p class="ql-block">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p><p class="ql-block"> 这男人看美女,从云卷云舒,看到日暮泽滩,突然触景生情,悲从中来。看美女的闲情,一下子陷入了深藏心中的愁思。看来,人还是不能太闲,闲易多思。</p><p class="ql-block"> 诗人也是个多年怀才不遇的仁兄,回顾人生壮志都是一把把老泪。可现在这愁思呀,只是城外一望无垠,烟波蒙蒙,芳草碧连天。也是城里柳絮,飘飏南陌起东邻,花巷暖随轻舞蝶。它又是梅子成熟时的绵绵细雨,淅淅沥沥。你能看到春草池塘处处蛙,当然,有时也会黯然无眠,点点滴滴,空阶到天明。这种时空的跳跃,于其说是一种高操的艺术手法,我更愿意想信,此时的诗人,把自己的灵魂更多地交给了秋月,交给了春风,交给了大地。能多情看美女,幽默调侃的人,或许是已越过心中那重重山,古今多少事,都已早早付于笑谈中。只是日子里的某个不确定的时刻,刹那间,还会想起,还会隐痛。人之常情呀,毕竟那些都是生命里曾经的期盼和寄托呀。</p> <p class="ql-block">  中学里做语文老师的闺蜜说,你这样瞎解读,如果是学生交来的作文,肯定给零分,而且要教育。文章总有定法,人家这是用的意象写法,表达的是报国情怀。就像另一首青玉案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诗人在言说自己为国的拳拳之心。我大笑。你看,人一旦贴上标签,就轻松不下来了。诗人也是人,别总是架着人家,在火上烤。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这首千古佳句,乃是时光隧道里的一盏爱情明灯。</p><p class="ql-block">唉,闺蜜叹息,三观不合,不足与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