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惠师】 尊敬的老师,学生永远忘不了您!

沙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老师,是人类发展进步离不开的职业。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生产人才的雕塑家。国家建设突飞猛进,离不开老师培养的一代代栋梁之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念我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从小到大,离不开父母养育,更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我想我的老师。工作之后特别是退休以后,更加思念我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我辗转找到临时住在石河子,我上初一时的班主任李戈尘老师。李老师已经90高龄,还能勉强记得我。我在下野地管理处中学的临时教学点,十九团初中一年级1班就读,学习认真,作文不错。李老师还给我奖励一个练习本,上面写着“张学铭同学,祝你取得更大进步——李戈尘”。李老师对我关心备至,给我垫付伙食费 以免让我未曾放假就得回家拿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5月,我看望李戈尘老师。奋斗一生,不忘师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8月5日,92岁的李戈尘老师驾鹤云游。李老师,您的中一班学生大多数成为老师。您的学生永远想念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7月,我到河南旅游,专程前往洛阳,看望我的恩师刘寿石老师。刘老师是我在下野地管理处中学上初二初三时的班主任 ,数学老师。刘老师对我来说,是老师,又是知心朋友。刘老师当时也很年轻,不仅教会我知识,而且影响我成长。特别是我担任初三1班班长期间,他在我的周记本上和我交流思想认识,共同管理好班级,团结好同学。成为我后来当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5岁高龄的刘老师,耳不聋眼不花,赋诗作词,盆景花卉,挥洒自如。骑电动车逛街,自娱其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您的学生张学铭来看你了。祝你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夕阳更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您的这些学生都是当老师的。我们是您永远的学生。后排左一是笔者,左二为刘老师。(196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我上兵团奎屯农校以后,来自上海的夏肇源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家都离开学校,多年没有见面。2008年,刚退休的我和我们班同学组织毕业40年聚会,开始和退休在上海的夏老师取得联系。从此,夏老师和我们班乃至农校同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校同学在石河子聚会,我和我的班主任夏老师合影留念。夏老师仍然留念新疆,念念不忘他的学生。82岁高龄的夏老师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还思念能再次来新疆石河子,看看他当年的同事、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老师专门从上海请书法家书写“天道酬勤 万事如意”,制作一个大幅玻璃匾额,亲自护送到石河子,赠给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的同班同学陈学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校同学工作以后,有许多成了老师,在各地学校任教。没有进修师范院校之前, 就只能模仿自己老师管理教育我们的方法,管理自己的班级,看着教科书上课。而我们班的陈学庚同学,同样只是一个中专生,却全靠自己不屈不挠的拼搏奋斗,在农业机械现代化的道路上,创建巨大业绩,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班和农校其他同学给陈学庚赠送贺匾,恭贺他荣任工程院院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学庚同学2013年被评为工程院院士。如今,他是石河子大学博士后导师,成为奎屯农校的老师同学中,在学术界教育界学位最高,职务最高的老师。夏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我们这些同学更为有这样的同学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也成为了教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几年的团场连队经受锻炼,最终团场领导把我这个农校中专生也推上了中学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团领导调我到一二一团三中任教。学校让我担任初一2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面对空空如也的教室,水泥板支起的课桌,一群来自各个连队小学,渴望提高知识面的孩子,我一个农校毕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讲课,也不懂得带班。只能模仿以前我们老师的方法带班。翻阅报纸杂志结合课文讲课。来自一二一团的军垦后代,又在故乡的学校当老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搞清楚课文《故乡》中的一个不算不懂的词“五行”,被同学的一个提问,把我难住了。“老师,这个五行,为什么不念五行(hang),而要念五行(xing)呀!”我顺口回答,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心有不甘,回到办公室开始查新华字典,没有查到。同办公室三个老师,有说应该读行走的行,有的说应该是行业的hang。后来为这个字,提到全校20多人的教师大会上,请大家议论一下。结果仍然是两个说法。大家又找到四角号码字典,同音词典,有的老教师甚至翻阅辞海,辞源,都没有五行这个行字的注音。此事还反映给第二天来学校检查工作的团教育科领导,当时他们也是两种意见。过了两天,一位居有《现代汉语词典》的年轻老师,拿出给大家展示,“五行”注音“wuxing”。大家这才达成一致意见。当时我的结论是,当老师就应该咬文嚼字。那时的老师多么认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是我的纳闷一直保留到40多年后的今天。为什么新华字典这么广受中学生欢迎的工具书,就查不到“五行”这个“行”的读音呢。前不久,我将这个“老问题”好不容易通过北京“有诉即办”平台,反映给商务印书馆编辑部,最终他们答应再版时处理好这个字的字音。不知是否能真正落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那次“咬文嚼字”之后 三中的老师同学掀起了一个购买字典词典的热潮。这是本人书柜里的语文工具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成了管老师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我担任三中教导主任,1983年担任一二一团第三中学校长,成为管老师的人。通过几年向学校老领导老教师学习和实践,再加外出短期培训 自己对老师职业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作为一所偏远学校,团结同事,尊重老师,想方设法激励老师,留住老师,是最大的任务。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领导全力以赴,慰问老师,请书法行家马存敬老师给家家户户老师写对联,贴对联。尽量扩大上级规定的比例,宁愿领导自己不予评先进,也要给老师多评几个先进个人。如果有某位领导对我校老师不尊重不公正,我一定会和有关领导争论到底,决不放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利用勤工俭学收入,给老师尽量大的福利待遇。在学校建起电视房,大办公室,活动室,便于老师们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更好办公。用学校仅有的蹦蹦车,接送青年老师回团部的家(团部相距三中20公里)。建起连队学校共用水塔,解决老师家庭用自来水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中新建的大办公室和食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亲手建起的办公室面前留影。校长张学民,书记孔祥来和罗吉山老师(中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中老师,哪怕是调走高升的老师,都要在三中大办公室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带领老师和学生,到勤工俭学地拾棉花,到戈壁沙滩打柴火,学校领导在所不辞,带头前往。和附近解放军农场搞军民共建,请部队农场解放军同志给我们上军事课,搞军事训练,实弹射击,老师同学兴致盎然。极大鼓舞三中老师们深情投入教育教学的积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的马存敬老师看到本人记述三中往事的美篇,欣然提笔,写下赞美诗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三中学校的年轻人。三中最早的骨干老师。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一二一团各学校的领导。左起,张有玉(一中),陀成文(四中),蒲新民(三中),邵慧智(二中),郭振元(教育中心),张学民(中心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望一二一团教育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老炮台学校,当以农七师炮台子女校为开端。图为炮台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1957)。那时老师都很年轻,分不出谁是学生,谁是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本人从一二一团最早的炮台小学毕业。第二排左三是班主任刘芳老师,右二是数学体育陈安柏老师。他们都已经离世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师,您的学生永远怀念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二一团炮台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留念(1974年)。这些学子有不少考入大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未上大学的,大部分成为团场各学校的老师。前排中间男老师为该班班主任郭新德老师(之后的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二一团首届先进教师代表大会(198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一二一团庆祝首届教师节大会召开。把学校办成教育圣地,鼓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全团蔚然成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8年8月,我调到团部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当时中心小学校园还坐落在团一中西北角的院子里。不仅校园狭小, 校舍紧张,而且教室办公室没有暖气,都得自行打火墙炉头,自己筹备柴火,自己生火。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每天还得早早到校,给教室生火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团场经济非常困难,学校经费也相当困难,老师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教育经费常常被团场借用。《教师法》的颁布,校长以及教育系统的有力促进 ,团场教育条件逐渐得到改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1991年,一二一团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先后与石河子师范,新疆教育学院联合办班,在团设教学点,先后举办小教班,英语、数学、文史大专班,培养教师近200名。这些年轻老师,为一二一团教育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一二一团幼儿园和中心小学教学楼启动建设。为此,全团干部职工捐资助学,包括驻团单位,地方村队,部队农场共8359人捐款28.6万元,其中捐款100元以上751人。教育中心领导每人捐款500元。作为小学校长,本人和团领导一样,捐款300元。个人捐款最多的是一二一团家庭农场老板,尊师重教模范王智,捐款10100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项重大教育工程的完成,将为一二一团集中办学创造基础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10月,中心小学教学楼和幼儿园正式建成使用。中心小学领导老师夜以继日,辛劳拼搏,当年建成,当年装修,当年配齐设备,当年使用。彻底改善了教师教学条件,成为石河子垦区乃至兵团团场最先进的团场学校。许多兄弟团场和石河子市区学校到一二一团参观考察,纷纷赞扬一二一团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举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体会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教育系统一条心 ,坚定办学,为教师谋福利,为教育做贡献, 不谋私利,不贪不占,就一定能办成大事好事,就一定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建一二一团中心小学,后改称炮台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建一二一团炮台幼儿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二一团炮台中学校门,兵团领导王传友题写校牌。新建高中教学楼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完成团场集中办学(全团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目标,一二一团教育中心领导直接负责,建成“教师新村” ,共计56套80平米住房,供水供电,满足了来自全团各偏远学校教职工的需求,造价8800元/套,虽个人出资 ,但都是成本价,大家很满意,整齐漂亮的一片红砖瓦房,一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教育系统,前前后后建造那么多建筑,几十年过去,只有听说如何节省建设费用,没有听说有人贪污一点点经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二一团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一批批外团兄弟学校领导老师,乘坐大巴车来一二一团参观考察学习。一二一团中小学幼儿园曾一度成为全兵团教育系统响当当的样板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一二一团教育办的如此成功?是因为有一批热心教学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奋斗终身的教师人才。这是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和真心培育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二一团教育战线许多老师和我一样,荣获“乡村教育三十年”荣誉证和“光荣在党五十年”荣誉奖章。能为团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此生无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些年,因为教育系统不时传出领导贪腐,老师乱收费等负面消息。还说我国的高材生都跑到外国去了。从而否定我国教育成果,这是很片面的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我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成就,上天入地钻山下海,工业农业现代化 ,高铁、高速公路自动化网络化 ,军事建设突飞猛进,哪一样不是成果非凡,哪一样不是激动人心! 没有数量巨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没有造就这些知识分子的教师队伍,能有这么多这么大的科学成就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位家长们,相信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出息有能耐有知识的一代新人。家长们要让孩子从小信任老师,爱戴老师,成为听党话的孩子,从而成为支持学校,尊重老师的家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们加油,今天有这么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有这么好的尊师惠师的好政策,放开你的胸怀 大步向未来 ,培养更多的孩子走向高级学校,高级殿堂。将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学家们,加油!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人民更加幸福,希望你们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你们成为更多的导师,培养更多的弟子。国家和人民支持你们,拥护你们,将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保护你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祝愿各位老教师新春快乐,幸福安康!祝愿在职教师新一年培育新成果,师德育新芽!愿教师的春风,沐我心花开, 桃李满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  附1,石河子大学教授,原三中老师王胜利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照亮一方天地。张学民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故事宛如一首激昂的奋斗之歌,在新疆兵团的土地上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 张学民于六十年代从新疆兵团奎屯农校毕业,那个年代的毕业,意味着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毅然扎根兵团,成为了一名军垦战士。军垦战士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需要在广袤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开垦希望。但张学民没有丝毫懈怠,他以勤恳努力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就像一颗种子,在兵团的土壤里深深扎根后,开始茁壮成长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张学民从兵团连队走向了教育工作。这一转变,开启了他与一二一团教育事业的不解之缘。他从学生到老师,又从老师到中小学校长书记,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个台阶都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二一团教育事业的辉煌时期。在张学民的见证与努力下,一二一团的教育达到了新的高峰。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一二一团的高考升学率在石河子地区名列前茅,成为了最好的团场学校。其中炮台学校更是声誉鹊起,它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学子。甚至许多乌鲁木齐的学生都慕名到炮台学校就读。这背后,离不开张学民的默默付出。他就像一位舵手,引领着一二一团的教育之船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p><p class="ql-block"> 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团场、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他可能在无数个夜晚挑灯备课,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他或许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关心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也一定和众多的老师交流探讨,共同探索教育的最佳方法。</p><p class="ql-block"> 总之,张学民的一生,是奉献给兵团教育事业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军垦战士转型为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教育的热爱,将一二一团的教育推向了高峰。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二一团教育发展的见证史。他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怀揣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事迹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对于一个地区、对于一群孩子的深远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兵团教育筑梦者。</p> <p class="ql-block"> 附2,我的奎屯农校班主任夏肇源老师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看了学铭的《尊师惠师》我非常感动非常欣慰!好开心好开心呀😁!过去我们相处的美好回忆历历浮显在脑海里,千言万语的师生情谊涌上心头。说实在的,我从61年大学毕业被分到奎屯农校开始,74年调回上海铁大,直到2014年宣告离开讲台。这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的工作使我最最庆幸最最满足的是:一我教的学生都很好很优秀,二我的学生对我都特有情谊,就拿你们班来讲,可以说至今在我脑中几乎天天有你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不用说师生间的感情了,是彼此长期付出的结果,所以我要说:谢谢🙏!非常谢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附3,我的初中班主任刘寿石老师赋诗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答张学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丹桂香万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烛泪醉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薪尽火种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继栋梁人</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