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也谈医说起(二)

烟语苹聲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更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医心的一部书,只不过选择的是先从养生寿人处切入而已。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教育方面还是从个人修行方面都要重视内经的宣传及普及。南怀瑾先生说过,曾经有人问他你得道没有啊,他答:我得道啊,上有食道,下有尿道,都有道。为什么我这么讲呢,希望大家不要迷信,所以学佛求道还不如去学医,能利己又可以利人,也可以做一些好事。利己利人的事情也是公益同样也是布施,身体健康,精神丰满也是一种榜样,现在宣传部门的作品“榜样的力量”也是说的我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p> <p class="ql-block">中医出在传统文化的道家,同《易经》《老子》《庄子》有密切的关联。《庄子》是医心的。现在的中医西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思想情绪这个心很难医。</p> <p class="ql-block">“有药能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疑”。世界上哪个医生能把笨蛋的的头脑医的聪明起来。所有的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种病,在《庄子》里提的非常多,只是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释迦摩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的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病。</p> <p class="ql-block">有一位科学家曾经给南怀瑾说过:他所领悟的佛家讲的“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都在人间,凭我们身心的感觉,就可以了解六道轮回,人在一生中谁没有喜怒哀乐、痛苦悲伤、惊吓恐怖的经历与感觉呢?再说,世界上一呼一吸之间角角落落之地何时何地不在发生着六道轮回?只是你不知道、没看见、你忽视了,没意识到而已。这是非常准确的观念,这也就是禅宗大师的观念,六祖他一下子就悟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庄子里有很多篇讲生命科学的问题,讲修养、讲学道,可以说中国的禅宗、密宗都没有超过他。第七卷的《达生》篇,非常重要,是真正了解生命的重要关键,最好配合《黄帝内经》去研究。“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圣人就依这个法则活着,愚人就记在心上像个玉佩只挂在身上而已。</p> <p class="ql-block">再说“活子时”:《黄帝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人活天地之间,男子汉大丈夫,自己本身随时有的四时,像气候一样的变化,难道这个道理还不懂吗?风就是气的根本,风无色有对,跟你相对了你才知道有风来。“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世间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气化运程,所以中国道家修行里有句话叫“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p> <p class="ql-block">“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宇宙这个之间这个阳气是清净的,心平气和,阳气就坚固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这些理论病理搞清楚,再把医学学好了,你一定是个高手,就能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创造力理论。生命的保养有三种药“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中国的道家讲精、气、神,佛家讲的心、意、识,禅宗就叫“明心见性”。道家讲就是“修心炼性”,儒家叫“存心养性”,佛家讲的明心见性,所有文化都是对生命的探讨,在传统的中医文化中,心主神明,是精神活动的中枢。而Hammer则进一步将心和心包的功能细分为四个维度,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心理创造力理论。心阴:代表原初的创造性能量,来自集体无意识的灵感;如同深邃的大海,孕育着原初的创意。心阳:将创意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能力,是创造过程的执行阶段;如同阳光,将这些创意照耀成形。心包阴:保护创造性成果免受损害的功能,处理他人的嫉妒和破坏性反应;似一道防护罩,为脆弱的创造提供庇护。心包阳:在社会中推广和分享创造成果的能力,建立有意义的联结;如同桥梁,让创造与世界对话。这个理论不仅深化了对中医心系统的理解,也为现代心理学和创造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宇宙万物的运化就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学说就颇为流行了,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相生和相克的协调,所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大自然才会运行不息,相反相成。这些观点,具有自发的辩证法因素,它的合理成份一直被保存下来,在实际医学应用上成为中医的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特别的是,用来理解人与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于人体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黄帝内经》的表述更是有深邃的哲理与上古智慧。</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医学智慧,或许正是在于跨越分裂、重建整合。在《Dragon Rises Red Bird Flies》中,Hammer写道:"中医对我而言是一次寻找的完满——寻找一个能体现身心不可分割、精神与物质相通、自然与人类相融、哲学与现实统一的医疗体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如何在技术与人文之间、在身体与心灵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重建连接。也许,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智慧。2023年,当98岁的Leon Hammer医生离开这个世界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医学终究是关于人的,不是关于症状,不是关于数据,而是关于整个生命的故事。"在这个科技与人文日益分裂的时代,这句话似乎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重要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在《Dragon Rises Red Bird Flies》中,Hammer写道:"中医对我而言是一次寻找的完满——寻找一个能体现身心不可分割、精神与物质相通、自然与人类相融、哲学与现实统一的医疗体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如何在技术与人文之间、在身体与心灵之间、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重建连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