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宝面对面一一来一趟老舍笔下的济南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山东简称“鲁”,因山东古为齐国、鲁国的土地,所以叫齐鲁大地。</p> <p class="ql-block">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了解山东历史必然要上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十分丰富,21万余件的馆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高达48895的数量更是让它当之无愧跻身于中国博物馆前列。</p> <p class="ql-block">山博外观设计以方圆为基本元素,主要取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进入大门之后便可看到大厅顶部用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玉壁为设计元素,制造出了墨绿色的玉壁作为装饰。</p> <p class="ql-block">‌鲁国大玉璧‌:</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玉料呈青碧色,两面纹饰相同。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油脂光泽。以两组微凸起的绹索纹分隔成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为阴线刻纹,中间以斜向交叉排列的蒲纹为地,其间浅浮雕饰排列均匀的谷纹;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纹,其间以三道绹索纹相隔成三组;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龙纹,每组龙尾两两相交,纹饰布局紧密匀称,繁缛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纯熟,纹饰繁缛精美,是国内发现的战国玉璧中的精品,也是形制最大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下大玉璧元素的博物馆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红陶兽形壶</p><p class="ql-block">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作为酒器,其背部安有提手,尾部有出水口,设计巧妙,方便实用,其构思巧妙,却不失艺术情趣。</p> <p class="ql-block">壶身以动物形象为模子烧制,比例均匀,张力十足,制作工艺精细,线条流畅,陶身凹凸起伏拿捏到位,展现了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p><p class="ql-block">红陶因其耐腐蚀、硬度高的特点而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蛋壳黑陶杯</p><p class="ql-block">高17厘米、口径11.7厘米,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该陶杯1960年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玉”的特点令人惊叹。因为它的厚度非常薄,一般器壁在0.5毫米左右,口沿部分是最薄的厚度仅为0.2一 0.3毫米,约为鸡蛋壳平均厚度的一半,因此有了蛋壳黑陶杯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陶杯的设计巧妙,如在杯内放置了一粒陶珠,晃动杯子的时候,陶珠碰撞杯壁可发出清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又可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该物件不是生活用品,而是随葬器物,并不适用实际使用。</p> <p class="ql-block">亚醜钺</p><p class="ql-block">这是山东博物馆最出名的文物之一,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因口部两侧铭有“亚醜”二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钺在古代有着几种不同的用途。首先,它是一种实用的作战兵器,《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即是以铜钺作为守护的武器。《殷本纪》也说:“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逐伐桀。”可见钺应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王公贵族使用的武器。由此又引伸出钺的另一个用途,即权力的象征。另外,钺还是一种刑具,《说文解字》:“钺,大斧也。”《国语·鲁语》载:“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韦昭注:“斧钺,军戮。”总之,钺除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和刑具外,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而青州现在展出的只是仿制品。当时去青州就说一个在省博物馆,一个在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颂簋</p><p class="ql-block">这是周朝时的一种青铜器,祭祀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山博的颂簋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为周宣王时的珍品,器物内底和器盖有精美的铭文。</p> <p class="ql-block">颂簋上的铭文记录了周天子对颂的册命过程:“在西周的一个清晨,周王在康昭宫册命颂,令其掌管成周洛阳的仓库等职务,并赐给他黑色的礼服、赤色的蔽膝和马具等物品,以兹勉励。颂接受了册命,向周王进献瑾璋,以谢王恩”。之后,铸造此簋,纪念此事并希望此份荣耀为后世子孙世代享用。它完整地反映了西周王室策命官员的制度。</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p><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共藏有五千余件商代甲骨,数量多,学术价值高,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根据已故著名甲骨学家、历史学家胡厚宣先生的鉴定,国内的甲骨收藏,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之后,省级博物馆中便要数山东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商人把文字刻在甲骨上,是因为商王凡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专门存放。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p><p class="ql-block">这是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于1972年出土于银雀山汉墓一号墓。该墓位于临沂市市区银雀山西南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p><p class="ql-block">一号墓共整理出竹简4942枚,二号墓整理出竹简32枚。</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结束了关于孙武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孙膑和孙子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到底是不是一本书?这些️问题曾是千古之谜,而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给出了震撼文化界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东平汉墓壁画</p><p class="ql-block">壁画色彩艳丽,特点鲜明,内容题材丰富,保存完好。东平彩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汉代壁画,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的空白,对于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中国绘画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汉画像石</p><p class="ql-block">山东是汉画像石分布面积最广、出土数量最多、起源最早的地区,也是汉画像石的建筑形式最齐全、雕刻技法最多样的地区,同时也有着1600多年的汉画像石学术研究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旒冕</span></p><p class="ql-block">九旒冕是明朝的亲王冕冠,据说是中国唯一存世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p><p class="ql-block">由于明代官帽有不少是用染成黑色的纱作的,所以也称“乌纱帽”,是明代特有的。</p><p class="ql-block">传说“黄帝造冕垂旒”,虽难以考证,但到了周代,孔子说过“服周之冕”的话,可以相信当时冕服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后经历朝各代,都以冕服为最高礼仪之物。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更是强调“复汉官之威仪”,明朝持续了276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276年,直到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废止。</p> <p class="ql-block">作为文物的垂旒全国只有两件,一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登基称帝时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现藏于山博的鲁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亲王冕冠,也是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实物,填补史缺,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郑變双松图轴</p><p class="ql-block">此画是郑板桥(郑燮)中进士第一年送给肃翁的作品,图中一远一近两棵松树意寓同学品格高洁,树下有几杆修竹,怪石兰草,更是郑板桥擅长之笔。画中长篇题记,讲述了同学之间的情意,该作品书法绘画俱佳,保存品相极好,是板桥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p> <p class="ql-block">佛造像在山东省博也是不可或缺的。</p> <p class="ql-block">老舍在《济南的秋天》写到: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请到济南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唐代以后的历代诗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铁公祠(铁玄)</p> <p class="ql-block">老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南丰祠</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p> <p class="ql-block">北极阁</p><p class="ql-block">又名北极庙、真武庙。该庙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筑在7米高的石镶土台上,占地107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藕神祠(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汇波楼</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p><p class="ql-block">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佛山景区占地面积164.88公顷。</p><p class="ql-block">千佛山属于泰山余脉,最高点海拔285米。</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最早记载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为历山,后因隋朝建千佛寺得名千佛山。</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兴国禅寺、千佛崖、历山院等。千佛山景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地域价值显著,为中国少有的位于城市中的自然山体景观。</p> <p class="ql-block">济南的秋天,是一年之中泉水最为丰沛的时候。经过一夏雨水的补给,无数处大大小小的泉子,正是在此时撒起了欢,一个劲儿的往外冒,趵突腾空,黑虎啸月,漱玉枕流┈┈真可谓千泉竞涌,源头活水清如许。</p> <p class="ql-block">到了趵突泉千万不要看完泉水就走,在这个公园里还隐匿着一个园中园一一万竹园。</p> <p class="ql-block">万竹园始建于明代,因其建筑独特和诸多名士居住或游历而闻名于世。庭院幽深的万竹园四进四出,楼台亭阁,竹树相连,泉水相接。</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7日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喜爱烟火气就到宽厚里、曲水亭街、芙蓉街。</p> <p class="ql-block">看历史遗迹到解放阁</p><p class="ql-block">1965年山东济南市政府决定在旧城东南角即济南战役突破口遗址修建解放阁,后停建。1985年5月重建解放阁,“解放阁”由陈毅将军亲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济南惨案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原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洪家楼教堂</p><p class="ql-block">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利用《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筹建的,由奥地利庞会襄修士设计、中国劳工承建,历经3年多时间竣工。整个建筑坐东朝西,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形”,象征着天主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教堂大厅可容纳千人进行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洪家楼天主教堂建成时是济南市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在中国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一一老舍。</p><p class="ql-block">总要来一趟老舍笔下的济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