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4号。我随老摄影家协会长庆分会,去三原县地坑院采风,观尝了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地坑村。</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也被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家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p><p class="ql-block"> 柏社村位于新兴镇西北部,距三原县城25公里。该村下设15个村民小组,是当地遗留规模最大的地窑村。远望一片杂木林绵延新兴原上。偶露屋顶地墙。近观秋树成林杂木交错,窑房结合。百年槐挺立村老城旁。树是直的,弯的,钭的,抱的,粗的,细的。皆裸枝摇曳。地窑是方形,长方形。东西南北,围棋子散落。又被密植的树遮挡,既有砖石砌白,土造的,泥抹的,地窑最多是上世纪50年代的窑,也有百十年的古窑,地窑多为七八米深,也有12米深的。保持着原始古朴之风。</p><p class="ql-block"> 人们从地面挖一钭坡,或直或弯,通进窑院。有两窑共用一通道,中间分岔道。大多人家院中栽一棵果树,树冠茂过地面,以防外人不慎掉进地窑坑。柏社村距今已有1600年的发展历史,蕴涵着古老的人居文化基因,并曾成为地区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天下地窑第一村。是柏社村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柏社村,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航拍地坑院内,</p> <p class="ql-block">村内地坑密布,行成地坑群。</p> <p class="ql-block">钭坡是进出行走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央领导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是“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p> <p class="ql-block">老旧地坑己经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防火巡查车每天巡逻。</p> <p class="ql-block">图 文 孙积善</p><p class="ql-block">编 辑 孙积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