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人喜欢写作,最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诗里故乡》。</p><p class="ql-block"> 文章主要是写湘北故乡,天下第一村张谷英的人和事,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小人物不少,值得文友们阅读交流。</p> <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戏剧家,《操操与杨修》作品的著作者陈亚先先生作序。读先生的序,您应该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轮车的吟唱(代序)</p><p class="ql-block"> 陈亚先</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九九0年,在写给台湾联合报的一篇文章里,我曾这样表述,</p><p class="ql-block"> 得好书一本,有夜雨敲窗,就着床头灯拥被而读是人生一大乐事。近些年,年纪大了,加之疾病缠身,读书之乐渐行渐远了,况且,现如今好书越来越少,要得一本好书十分不易。</p><p class="ql-block"> 然而近日,读到李乐龙先生的书稿《诗里故乡》,我却眼前一亮,读书之乐恍惚又回来了,不说别的,单凭这种感觉,我就要高兴地告诉读者诸君,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李乐龙先生的故乡不是什么名都大邑,他的家在洞庭湖东岸的湘北深山里,他的诗意也并非铁板铜琶大江东去,而只是乡情俚语的低吟浅唱。书中涉及的多是凡人小事,但是乐龙′文风质朴情感真切,他的文字便具备了山乡民歌一样的韵致。</p><p class="ql-block"> 读乐龙的文字,如同到了他的家乡,二三好友围坐火塘,听乐龙讲述那些片片断断的尘封岁月……</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到李乐龙先生的微信名叫作独轮车。这个绝妙的名字真的叫人浮想联翩。不是故乡人,不知故乡事,独轮车是湘北山里最原始的运输工具,许多年前,湘北山区崎岖的山路上,常有山里汉子推着独轮车来来往往,一部独轮车承载了生活的艰辛,岁月的甘苦!</p><p class="ql-block"> 在张谷英镇刘备洞的山路上,至今有一条独轮车碾压出来的深深车辙,我每次经过那里,都要怦然心动,恍惚又见到了那汗流浃背的推车汉子,又听到了那山独有的独轮车,旷远悠扬的亘古吟唱!</p><p class="ql-block"> 乐龙先生的微信名真是绝了,他的文字正象那推车汉子,一路吟唱着行进在故乡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乐龙年轻时是个山村教师,也曾在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后来走出深山,投身园林事业,渐渐地有人叫他李老板李总了。他的河路宽了,见识广了,江湖上那些大场面大人物也见得多了,想必,他笔下的人和事也都会变得高大上了,但是他依然是山里的独轮车,他的文字依然象独轮车的吟唱,让故乡人听来,格外亲切动人!</p><p class="ql-block"> 文学艺术界有一种共识,愈是民族的艺术便愈是世界的艺术,对此,我还想加上一句,愈是乡土的便愈是民族的!</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意义上讲乐龙先生的这本《诗里故乡》越到将来便越有价值!这篇短文如果勉为本书之序,或许有人认为笔者过于溢美了,但是请容我解释一句,这不是溢美,是偏爱!请诸君海涵!</p><p class="ql-block"> 2024.3.9</p> <p class="ql-block">如有需要,请加我微信,每本38元。包邮。或者致电13378002590老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