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情未了(序)

阿岩原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黑龙江、嫩江及松花江流域。在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那片黑土地上,自古以来虽有过女真人的生存和发迹,也留下过沙俄侵略者的足迹,但终因草莽丛生、泡沼密布、野兽出没而人烟罕见,因此被称为北大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王震将军率10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大荒,向恶劣的大自然宣战,向茫茫的荒山野岭草甸要粮,用鲜血和生命唤醒沉睡千年的沃野,从此掀开了北大荒建设史上最为壮观的一页,也拉开了我国开垦史上最罕见的一幕,蔚为壮观,世界震撼。同时,一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和有经验的教师、医生、记者以及在反右斗争中被划成的右派也都相继来到那里,我们的父辈就是这其中的一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余年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山河变迁,在那片千里亘古荒原,在那块神奇的黑土地上,创造了无数个奇迹,诞生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昔日的北大荒早已变成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粮食基地。一批批知识青年用年轻的生命和文化给那片古老的土地注入勃勃生机,从而形成了军队、兵团、知青等混搭而特有的北大荒文化。凝聚着几代人心血的国营农场已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城镇,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色的三江平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父辈们大都已离去,记忆中我们没有听到过他们的豪言壮语,更没有听到过一句怨天尤人,他们普通而平凡,默默无闻,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甚至生命留在了那里。在轰轰烈烈的北大荒建设史丰碑上,虽然没有他们的名字,但那片黑土地不会忘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无怨无悔,他们的无私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随同父母,把童年和青春留在了那里,我们大都又缘于各种原因纷纷离开那里,散居在国内国外。然而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去,无论是走到哪里,在心灵的深处我们始终守望着那片家园,眷恋着那片土地。仿佛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会想起从前;总有一份记忆,徘徊在我们心的边缘;总有一种守候,即使脚步渐行渐远; 仿佛从不曾离去,我们在生命的故事中细数着过往的流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