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3日,游览了重庆大足宝顶山圣寿寺和大足石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圣寿寺,又称宝顶圣寿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北15公里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原称五佛崖,扩建后用现名。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该寺依山而建、殿宇巍峨、雕饰精美。圣寿寺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经殿、燃灯殿、维摩殿等。</p><p class="ql-block">圣寿寺在明、清时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圣寿寺,寺内刻有大佛湾造像雏形,当是大佛湾造像蓝本。</p> <p class="ql-block">踏进寺门,依次是天王殿、灵霄殿、大雄宝殿、燃灯殿、维摩殿,依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诸殿与两廊寮房依山而构,分布有致,飞檐门角,气势宏伟,殿宇有镂雕彩绘数千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典雅清丽;殿内圣像庄严令来者杂念顿失,肃然起敬。寺内园林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奇花异草触目皆是,四时峥嵘。年计香客游人近百万众,每至二月香会,人如潮涌,香如巨薪,史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盛誉。</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毁于十年浩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灵霄殿,中龛坐帝释,左龛坐关羽、文昌,右龛坐川主、火神。帝释背后韦驮像,手持宝杵,身披甲胄,威武庄严,乃重庆老艺人杨北海于1984年新塑。</p><p class="ql-block">天井中两株古桂、翠柏,显得分外幽雅清静</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中奉毗卢如来,背后供奉接引佛像,为佛教四众诵经拜佛之处。上殿供三世佛。此殿旧名“经殿”,即藏经殿。</p><p class="ql-block">出三世佛殿沿石级而上为燃灯殿。再上为维摩殿,即宝顶。</p> <p class="ql-block">燃灯殿侧有一殿,名“小佛湾”,系赵智凤创宝顶石刻的蓝图,也是他当年修持密法的道场。内刻佛菩萨像,数盈千尊。并有法身塔,塔上遍刻《蜀藏》经目。殿外石墙围绕,墙上历代诗人题韵甚多。出山门左边是灵官殿,殿下即大佛湾摩岩造像。</p> <p class="ql-block">维摩殿内有一尊石刻维摩诘居士卧像,俗称“睡摩佛”。《维摩诘经》说他精通大乘佛法,连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对他的智慧辩才也佩服之至。</p><p class="ql-block">殿前尚存明永乐年间(1403-1424)慧妙禅师所植古柏十余株和一株罕见的黄金树,皆枝繁叶茂,大可合围。</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占地面积58.5公顷,建筑面积18000平米,属艺术类石刻艺术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主要陈列有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石门山石窟、南山石窟等。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820件/套,珍贵文物81件/套,年度观众总数220000人。</p><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20年,大足石刻博物馆被评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窟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印度到中国的传播和演变过程,其起源、传播路径、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都值得深入探讨。</p><p class="ql-block">石窟起源于古印度,最初是为了适应印度炎热的气候而凿山开窟的佛教修行场所。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中国,石窟的开凿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形成了著名的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这些石窟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高峰,也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社会变迁。</p><p class="ql-block">石窟在中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早期发展:中国早期的石窟如天梯山石窟,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标志着中国石窟艺术的开端。</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北魏时期,佛教和石窟开凿在中原盛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标志着中原石窟艺术的繁荣,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著称。</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隋唐时期,莫高窟成为石窟艺术的中心,大量壁画和雕塑作品在此完成,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故事和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宋元时期,虽然佛教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石窟艺术仍然存在,如敦煌西夏石窟,展示了多元的艺术风格和题材。</p><p class="ql-block">石窟的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石窟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艺术和历史的宝库。它们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例如,敦煌石窟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还融合了印度、中亚、希腊和罗马等文化元素,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石窟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保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窟艺术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重要藏品有释迦牟尼佛像等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p> <p class="ql-block">多谢观赏!</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取自网络,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