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黎平古城翘街</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2017年的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三,天气己经开始逐渐变冷,我们一大早从凤冈出发,坐了大半天的车,终于在下午三点半左右赶到了黎平翘街二郎坡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停好车子,生怕再晚了纪念馆会关门,那就又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进馆参观,便急忙向翘街奔去。还算顺利,售票员说还有15分钟,今天就不售票了,我们匆匆进馆,一路走看,一路听馆里的解说,待近半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对当年黎平会议召开前后的历史背景,已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从馆里出来后,我们便直奔位于古城翘街二郎坡的黎平会议会址处。</p><p class="ql-block">黎平会议会址位于黎平县古城翘街二郎坡的52号,在黎平古城核心保护区域翘街中部,会址的周边为古城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占地面积797平方米,建筑面积634平方米。原为胡氏宅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四周为青砖空斗封火墙,内建木结构房,前低后高,分为三进:一进为商铺;二进住宅间大屋:三进为后花园。</p><p class="ql-block">黎平会议会址即中央红军总司令部驻址。会址门匾“黎平会议会址”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手书,门面两侧壁书写有“苏洋广货、京果杂货、各种名酒、绸缎布匹”等行书大字。其中,第二进为一栋5间两进两层木板建筑,两侧抵墙,是黎平会议会场和当年朱德同志与周恩来同志的住处。整个建筑高大宽敞,属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式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黎平古城翘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根据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红军进军方向的问题。面对五倍于己的强敌,己在通道东面之绥宁、城步北面之靖州、会同、洪江、芷江一带布下了一个围歼红军的大口袋,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北上湘西,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适时在川黔边创建新苏区的建议。12月 14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攻占黎平县城。</p><p class="ql-block">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古城翘街二郎坡52号胡氏宅院召开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会上,博古、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作了发言。在黎平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他在通道发表的意见,正式建议放弃与贺龙、萧克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出红军应西进贵州,向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挺进,并在该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黎平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首次战略转兵一一黎平转兵,为中央红军进军黔北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按照黎平会议的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了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变了战略方针,突然挥戈西指,避敌重兵,由被动挨打,转为主动进击,一路上打败了沿途的贵州敌军,攻克数城,1935年元旦,强渡乌江天险,1月7日占领了黔北重镇-一遵义。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黎平会议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p><p class="ql-block">黎平会议会址197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2月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本人作者在黎平会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周 君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贵州省凤冈县人,1964年7月出生,大专学历。贵州省中共党史学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长征学学会理事,自2015年底从县委政法委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专门从事长征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的资料搜集研究。写有《遵义大捷》《血战大广坳》《红军游击队在黔北》《转战乌蒙》《鏖战川滇黔》《英雄血洒乌江畔》《千里大突围》《突破湘江》等十七部有关红军题材书稿。已出个人专著《伟大转折》《残阳如血》《1934--红六军团进凤冈》《凤冈抗日志愿兵团浴血潇湘》《凤冈--1950》和《龙泉号军烟云录》等。所写《浅谈石阡会议、盘县会议在红二、六军团长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论文,获2016---2020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