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申太芬</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盛连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早上10点半,我们按时在马家湾美域中央漏时书屋门口集合,带上群里家人捐送的羽绒服,开启了新年的第一次走访。今日小寒却是阳光明媚,小寒不寒。</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走访的地方是石板镇清坑村,一个名副其实的地里石头多于泥土,影响庄稼收成的小镇。出发前,盛老师提前给今天的访户准备了冬衣、鞋及小孩的零食。第一个走访的对象叫赵廷儒,年轻时干活被高压电击致整条左臂缺失的长期独自居住的中年人,婚后有一儿一女,妻子及成年儿女常年在外务工,逢年过节时家人方短暂团聚的一个贫困家庭,因月行一善的捐助重在助学,加上赵廷儒有儿有女,有老婆在外打工,不符合支助条件。</p> <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驱车来到第二个走访对象赵朝贵家,这家一共4口人,女儿叫赵廷凤,这是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5岁时,廷凤母亲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丈夫不管家与孩子,她只得拖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她长期在外务工,两孩子跟着外公生活。赵庭凤虽年轻但多病,时常发癫痫,面对两个孩子年青的妈妈眉头紧锁,面容忧虑,声音细弱。从我们一行人踏进这个家门起,这个家的里里外外就十分让人堪忧,屋内屋外的家什杂物、垃圾等,让整个家看起来脏且凌乱,房屋周围的杂草也没有清理过。是这个家的主人不理事?还是被生活的苦难打垮了?走进凌乱的屋里,首先吸引人眼球的是两个活泼灵动的孩子,他们正坐在火炉旁大声读书,见到陌生的我们,不认生不怯场,叽叽喳喳的给我们背诵儿歌和介绍他们上学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盛老师和老培首先向赵廷凤介绍月行一善这个组织及助学目的,详细了解了赵廷凤的务工情况,因为文化程度低,赵廷凤在外务工通常以打小工为主,收入不稳定。其父亲赵朝贵56岁,因为要接送两个小孩上学,只能放放牛,种种庄稼,不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俩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一年级,一个上幼儿园。经过大家商议,决定给两个孩子按小学的捐助标准资助。介于赵廷凤家庭的环境卫生确实差,家人廷科希望她能振作起来,和父亲赵朝国一起带着孩子们先把家里家外的环境卫生搞干净,给孩子们一个整洁温暖的居家环境,也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并督促她,做好基本的家庭环境卫生,是月行一善资助两个孩子读书的前提条件,一年以后,如果没有改善家里的卫生条件,捐助终止。两个孩子在旁边听见这一席话,立即拿了扫帚,在我们离开前已经从屋檐下开始清扫了,希望他们还给自己一个干干净净的家。</p> <p class="ql-block">从赵廷凤家出来已是中午时分,家人廷科请我们吃了石板的特色牛肉粉后我们直奔第二个走访点松林镇。30分钟左右,到达松林镇,受群里家人姜铃(这边两户的走访信息由姜铃提供)的委托,当地驻村邓明松书记已在松林街上等着我们了,因为走访时姜铃在外地出差。</p><p class="ql-block">这是被走访吴斌吴强两兄弟家,其母亲在广东佛山务工,父母离异,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大儿子吴斌在汇川区贵龙中学读高三,小儿子吴强在松林镇中学读初三,尽管国家政策的福祉已给两个孩子减免了部分学费,但多病且不识字的母亲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压力很大。盛老师与孩子的妈妈通了电话,了解母亲在佛山打着白加黑的工,之前每月能有四仟左右的收入,近几月,因为工厂不景气,每月收入降至两、三仟元钱,面对抚养两个上中学的孩子,无助感让她因压力大常常生病吃药。</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父亲离婚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离婚出去混一段时间混不走了又回到孩子居住的地赖着,有他在孩子妈妈生病了也不敢回家。</p><p class="ql-block">正与两个孩子交谈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也回来了,他声称自己身体不好,平时只能打打短工,目前找不到事情做,日常生活靠亲戚姊妹接济度日。</p><p class="ql-block">生活在如此的家庭,庆幸两个孩子依然阳光,谈及自己的家庭及学习,孩子们不自卑也不回避退缩,这让人很放心,在向孩子和他们的母亲介绍了月行一善这个组织的经费来源及助学目的后,我们暂时回避商量,决定资助李大群这个虽经历挫折却有担当的母亲,将两个孩子纳入助学对象,按初中200/月、高中300/月的标准捐助。盛老师和老培给两个儿子鼓劲,还把月行一善曾经支助现在已经工作并加入月行一善捐款的苟开政的介绍给两兄弟,并让他们互加了微信,目的希望他们得到优秀的苟开政学习经验上的帮助。月行一善将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涯,并希望他们将来依靠自己,不仅让自己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别人回馈社会,希望优秀苟开政这个榜样的力量,给前行的孩子注入能量。同时,邓书记、廷科单独找到孩子爸爸谈话,希望他能改变无所事事的态度,给前妻分担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p> <p class="ql-block">离开吴斌家,我们向松林镇庙林村出发,去庙林的路上,路过一个多奇石的丁台村,路边看见有气势磅礴的梵净山状石,远山上,还有两手相握的爱情树,由于忙着赶路,来不及细拍,蜿蜒陡峭的山路上,空气清新自是不必说,阳光洒进飘着薄雾的峰峦里,煞是养眼,在车上,邓书记介绍了坐落于风水宝地龙椅下的具有丰厚人文气息的庙林村,走进庙林村,这个村庄果然有特色,远远看去,黑瓦白檐,错落有致,黑青色的砖铺就的院坝和空花围栏衬托的花台,极有特色,走进村里,家家院落拾缀得干净利落,给人清新怡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来到吴在文家,这是个消瘦的快57岁男人,邓书记简单的介绍我们一行人到来的目的后,盛老师和老培首先例行的介绍了我们这个组织,也希望吴在文切实的介绍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吴在文说:由于自己贫穷,又没有处理好婚姻关系,两次婚姻都未能留住妻子,如今,第二任妻子生下儿子后就回到了原来的家庭,留下他独自抚养儿子,儿子现在汇川区贵龙中学就读高二,为了供养儿子,他喂牛养蜂,种庄稼,饲养家禽,只要庄稼人能做的,他一样不拉下,因为靠天吃饭,这个辛劳的男人,供养一个在民办中学读书的儿子依然倍感压力,几次提出让孩子不读书,孩子就是要读,孩子在学校是尖子班的前十名,老师也非常希望孩子能继续读书,说孩子很努力,非常有希望考重点大学,辍学太可惜了,无奈,他只得咬牙继续没日没夜的做农活儿,在我们到来之前,儿子因为要交300多元的生活费联系父亲,父亲还正为难呢,老培和盛老师听完吴正文的介绍,又接通了儿子吴中阳的电话,老培向这个这个面容白净清纯的男孩介绍了月行一善的助学初衷,孩子也介绍了他在学校的费用开销,与他爸爸介绍的完全相符,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们几个成员怎么达不成一致意见呢,按高中条件资助,每月300的标准,由吴父写好收据后,老培马上给孩子微信支付900元款,孩子收到钱马上给爸爸说不用他筹钱了,这真是给老吴下了一场及时雨呢。</p> <p class="ql-block">走访任务结束后,我们在当地一个热情的村民家小歇,饮了老吴的蜂蜜水,正是晚餐时节,邓书记介绍我们一行人去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赵三羊肉,就餐过程中,邓书记向店主介绍了月行一善此行目的,餐毕结账时,店家说:为了感谢你们对我们村的帮扶,今天的餐食免单,难得的朴实民风~~古老的庙林村。</p><p class="ql-block">我们向店主表达了深切的谢意后离开餐馆,结束一天的走访踏上归家路。</p><p class="ql-block">今天走访的四户家庭,每一户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月行一善送去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温暖,是鼓励,是陪伴,为正在成长的学子们送去自强自立的理念和践行做一个对家庭有担当和、对社会有责任感。</p><p class="ql-block">很少参加协会走访的我,看见这次走访的孩子们,虽心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对于他们,希望“有钱难买少时贫”能给他们最好的磨砺,也希望所有的父亲都做好父亲,母亲都能做好母亲,让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更少的留下家庭的阴影和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