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攝影\張薇 </h3> <h3>南美之旅(三) : 27號公路與火星谷(The Valley of Mars)</h3> <h3>在 Atacama Desert (阿塔卡馬沙漠) 為數不多、鋪就完好的公路中,位於北部的27號公路 (Ruta 27 CH) 不僅是一條沙漠之路,卷簾景無重數,更是一條交通要道,承載著與鄰國間經濟往來的重任。</h3> <h3>此公路穿過人煙稀少、海拔在4000至5000米之間的安第斯山脈偏遠的沙漠地區,公路綿延 156.19 公里(97.05 英里),首尾兩端連接著智利的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 (San Pedro de Atacama) 和阿根廷邊境的帕索德哈马(Paso de Jama)。在智利一側,其最高點是位於帕拉納爾山口 (Paranal),海拔4,832 米(15,853 英尺)。公路於1991開通後,經過十幾年逐步的改善,到2005年終於全面完工,成為南美洲海拔最高、而且鋪就完好的公路之一。 <br><br>而在阿根廷一側,這條公路則被稱為52號國道。</h3> <h3>正因為27號公路所處的地理位置屬世界第二高原,這就決定了沿路隨時可遇到陡峭的路段和具有挑戰性的路況。與此同時,這裡也是世界最乾旱的地方,以強風、乾燥天氣和灼光而聞名。據有關資料記載,有很多地方的年降雨量不到5亳米,而在局部地區四百年來沒有降雨的記錄。尤其是這裡的手機信號覆蓋率極為有限、加油站之間的距離(智利一側)又可達160公里之遠,所以在出發前,備足飲用水和加滿油箱、以及帶上備用輪胎是出行條例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h3> <h3>由於此公路位於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三國邊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在三國交通及物流間的來往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得這條鋪陳在沙漠高原上的公路顯得少了一份曠野裡應有的寂靜。</h3> <h3>時常行駛而過、色彩迥異的大貨車,不僅給這裡的荒野增添了一道別樣的景,更是一份人間之煙火。</h3> <h3>現正值夏季,那原本傲氣橫生、銀光耀眼的山口積雪,均已融化殆盡,就連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口上,也因氣候乾燥、降水量極少而不見冰川。裸體的山峰,恰似曲線分明的仙女,穿過一層層色澤分明的紗簾,向過路人拋去其特有的召喚力。而在其他季節,許多山口均被白雪覆蓋,無畏地聳立在這片沙漠曠野,以其獨特之魅力,撐起一方壯美的景觀。</h3> <h3>據史料記載,原本屬於玻利維亞的 Atacama Desert (阿塔卡馬沙漠),在1879-1883間因爭奪氮磷礦硝石的開採權爆發的太平洋戰爭 (War of the Pacific,亦稱硝石戰爭) 中,被智利以戰勝國的姿態、通過《安孔條約》得到了所屬權。何曾想到從表象而言,這片農耕價值近乎於零的沙漠,其蘊藏的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獨一無二的環境不僅造就了礦業和神秘, 更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那些原本屬於玻利維亞的山峰河流、日月風情、及珍貴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鋰礦),早已成了智利的囊中之物,在27號公路的這一側、在天地蒼茫之間繼續炫耀著尤似上天遺落在人間的那份神作、那份艷美。</h3> <h3>Licancabur 火山,海拔5920米。</h3> <h3>Laguna de Tara (Tara 鹽湖)</h3> <h3>阿塔卡馬火星谷 (The Valley of Mars ), 也被稱為死亡谷,是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 點贊率極高的旅遊景點之一。它以崎嶇的地貌、以及超凡脫俗的外觀而闻名於世。</h3> <h3>位於海拔約2500米、外圍被岩石包圍著的火星谷,因其緊挨著公路的一側,很容易在行駛過程中溜出人的視線。當你從一個極不起眼的入口一直往前進去, 瞬間,一幅安逸而又令人動情的沙漠之畫便鋪陳在眼前:淺棕色的巨大沙丘,深紅色的岩石峽谷,棕褐色的岩石地层,被風雪隨意雕刻而成的千姿岩柱,土壤裡泛著的那一抹紅色,延展的山脊勾勒出眾多錯落的低谷,橫亙在沙丘和古老地層間的大峽谷,從谷的頂部遠眺那些無不盡力展現著安第斯山脈壯麗景色,令人難以置信的火山序列,寂靜的谷中極度缺乏植物與昆蟲,一幕幕、一幅幅帶著阿塔卡馬沙漠乾旱典型特徵的場面與天意之作,尤似被喚醒的歲月,從昨天的古老中流淌過來,完整地展露在年少的今天。加之不時可見的被飛揚的沙漠塵土半遮面的岩石景觀,總有一種恰似闖進另一个星球的感覺。</h3> <h3>此谷之所以又被稱為“死亡谷”,或“戰神谷”,是為紀念過去那些敢於穿越這個山谷的人類和動物、並獻身於此的曾經的生靈而得名。</h3> <h3>由於這是一個多山的沙質山谷,因此很受愛好戶外運動者們的親睞。沙丘衝浪、披霞騎馬、山脊徒步、結伴騎車、觀日出日落等多項運動,為這裡曾經有過的恐懼賦予了不同的概念。無獨有偶,因此山谷以及整個古老的阿塔卡馬沙漠擁有與火星相同的多樣化地形和獨特的極端環境組合,NASA為此在這裡建造了火星模擬模型,用來作為測試未來探索火星使命所需設備的基地之一。</h3> <h3>走進自然,聆聽萬象之呼喚;探索其美,知曉人類之責任。無私的自然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周圍世界的機會,以及通過觀察自然界中的大小事務來認知它們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渠道。人与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只有尊重彼此,才能相伴共存。</h3> <h3>凌晨四點,在下榻的旅店前院,先生用他的手機拍下了這張銀河照。這裡因為海拔高,氣候乾燥,加之沒有光的污染,可謂是地球上觀察天文的最佳之地。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觀察台ALMA(European Southern of Observatory)就設在這裡。既已行至此地,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不能輕易錯過的。<br><br>每當在寂靜的夜晚仰望浩瀚之星空時,那份在星空下匯聚著的對親人們濃濃的思念之情,便會再次湧現~因為在那裡彷彿能找到他們的影子。</h3> <h3>待續~南美之旅(四):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 ( Patagonia )</h3> <h3> 二零二五年一月於美國馬里蘭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