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3-24日,趁女儿他们带着孩子去度圣诞假(他们去登山、滑雪,不大适合我们老年人),因此我们临时起意,去绍兴两日游,在12306购买了来回车票,在携程上订了绍兴云和夜泊酒店(鲁迅故里迎恩门店)。</p><p class="ql-block">虹桥站上午约9点的高铁,绍兴北站10:15到达。下车后,酒店有一辆七人座商务车接到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有鲁迅先生的塑像和语录。酒店不错,能到火车站接送住客,包早餐,尤其是具有真正的智能马桶,不像有些酒店也说是有智能马桶,实际仅仅下冲自动,而不是对人体的冲洗。今后有机会还会入住这个品牌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的卧室、卫生间都很宽敞,装饰简洁明快,是我们中意的风格。房间有迎客水果(晚上回来发现水果已经及时补上),晚上还有白木耳送到房间;</p> <p class="ql-block">下图标出了绍兴北站,所住酒店,柯岩风景区、以及第二天去的鲁迅故居等地的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酒店入住后,稍休息一下然后打车去柯岩景区。这是景区地图,柯岩景区包括:柯岩,鲁镇,鉴湖。景区不错,可惜是天公不做美,阴沉沉的。</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凭身份证领取门票(老年免费)后,入柯岩景区。即可见到一个湖泊,湖中有一座大佛,以及旁边有一座奇石。</p><p class="ql-block">“大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凿成,高208米,两耳可通人,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佛前拜台长23米,宽21米高1.2米,刻有佛教万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栏外雕刻有48尊佛像.距今一千三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说明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p><p class="ql-block">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位于绍兴市柯桥区</p><p class="ql-block">柯岩街道柯岩风景区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柯岩造像及云骨、柯岩、蚕花洞等十余处摩崖题刻部分组成,造像成于宋代,摩崖题刻则凿于清代。</p><p class="ql-block">柯岩造像即“天工大佛”弥勒造像,雕凿在采石遗留下的孤岩内,高12米,石骨泥塑,身躯硕壮、螺发、宽颐、广额,双眼微俯视,高鼻薄唇,两耳垂肩,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有手作说法印。造像采用娴熟的圆雕技法,造型敦厚,从平地到岩顶的柱础、石级、佛身及葫芦形刹,均一石所成,是浙江最大石佛之一。</p><p class="ql-block">摩崖题刻的年代从明代至民国不等,除部分因年久漫泐外,保存较好的有12幅,分别为“云骨”、”僧海岳和南题记”、“蚕花洞”、“柯岩”、“文光射斗”、“南无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紫府洞天”、“奇辟”“古七星岩”、“幽胜</p><p class="ql-block">留名”、“放生处”、“小南海”</p><p class="ql-block">柯岩造像雕刻技法精湛,摩崖题刻内容丰富,保存完好,为研究宋代造像及清代绍兴摩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摩壁题刻,石壁上有许多题刻</p> <p class="ql-block">我放飞了无人机,围绕大佛拍视频,想飞得低些看得清大佛面相,不料一个疏忽,撞上悬崖上的树丛里,卡住了,想登上山顶去找,但是绝壁上是无法上去的,无人机飞丢了!看来围绕大佛摄影是不恭敬啊!懊丧!新的无人机现在有升级版,能全向避障,看来要破财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放大后的悬崖峭壁上的树丛照片,好像是卡在那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无人机遥控器上显示的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最后的箭头处就是撞击位置。</p> <p class="ql-block">“柯岩”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一柱烛天”,指湖边的一座奇石</p> <p class="ql-block">往鉴湖走去,一路上有许多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秋瑾,徐锡麟,陶成章三位反清义士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塑像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钱三强等四位出生于绍兴的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赵之谦,清末篆刻、书画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的纪念塑像</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塑像</p> <p class="ql-block">天气不大好,阴沉沉的。</p> <p class="ql-block">鉴湖</p> <p class="ql-block">架在船上的路</p> <p class="ql-block">点击下方箭头观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绍兴人的“乌毡帽”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树木的说明牌像一本翻开的书</p> <p class="ql-block">鲁镇</p> <p class="ql-block">鲁镇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是鲁镇的最高建筑物,登阁可以眺望鲁镇全景。</p><p class="ql-block">“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钧,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首。</p><p class="ql-block">历代赞颂读书人,遂多将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后又将藏书画、石雕古阁等珍品之楼也叫奎文阁。-说明牌文字导出</p> <p class="ql-block">鲁迅笔下的阿Q等鲁镇人物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离开柯岩景区,打车回到酒店,然后在附近的餐馆“寻宝记“吃晚餐,照片中漏了一个菜“绍兴臭豆腐”。</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附近的迎恩门城楼上看看</p> <p class="ql-block">旁边就是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迎恩门上面的陈列厅里的关于迎恩门的历史的说明:</p><p class="ql-block">迎恩门,古时绍兴之官渡,今日城区西大门。迎恩门风情水街,东起迎恩门古迹,西至古刹钟山寺,北濒萧甬铁路,南临霞西路,浙东古运河贯穿东西。此段古运河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为历史上从杭州进出绍兴城的主要水道关隘和物流、人流聚散地带,是浙东古运河西兴运河东起始段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用AI工具-“文心一言”来搜索了绍兴迎恩门的历史沿革。下面是文心一言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它的回答有矛盾,向它指出,它再次回答如下,有点狡辩:</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看下面的古运河及旁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面广场上锻炼的人群,放着动感十足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12月24日,在酒店吃了早餐后,退房,无人机飞丢了,东湖不去了,去了下图的一些地方: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鲁迅故里(鲁迅家族祖屋,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等),沈园,蔡元培故居,王羲之故宅,王羲之纪念馆等</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先打车去绍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绍兴博物馆的外形像“伎乐铜屋”,关于伎乐铜屋,介绍见后面</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是一座高耸的巨型剑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越王剑前面是一长条形状像薪柴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那条道路上刻着从古至今的一些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问了AI,它对博物馆广场上的剑和道路的介绍如下</p> <p class="ql-block">伎乐铜屋,又被称为伎乐铜房屋模型,是一件珍贵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它于1975年在浙江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后在1982年3月由考古学家在墓的壁龛中被正式发现。这件青铜器通高17厘米,平面为长方形,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造型小巧精致,制作工艺复杂。下图是最近参观浙江博物馆之江馆区时看到的伎乐铜屋。出土于绍兴,因此绍兴博物馆以此为博物馆的外表造型</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大厅,就看到这个伎乐铜屋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说明牌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绍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史迹辉煌,风土衍沃,山川灵秀,人文荟萃,为世所艳称。远古绍兴,草莱末辟,已有先民筚路蓝缕,劳动生息。舜培嘉谷,福被九州;禹治洪水,泽及万世,史称“古有三圣,越兼其二”。</p><p class="ql-block">春秋吴越之争,句践沼吴,卧薪尝胆,艰苦奋发,励精图治,蔚然成中华传统立国创业精神。三干年间,代有贤能,指点江山,炳焕日月,绵延不绝。论文化,则艺苑精英,文坛俊杰,歆动中外。论经济,则珍宝所聚,名扬所汇,更仆难数。丘壑林泉之美,使历代骚人名士,踪迹连翩,山阴道上,不暇应接。精诚所育,志士辈出,贞烈可风,尤足矜式。近代革命勃兴,秋瑾不仅为一代才女,妇女解放先驱,更是我国女界以头颅奉献理想之第一人。博物多识,史镜可鉴,存传典实,宣扬名德,于以见物力富庶、精神文明、社会进步,三者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怀古证今,景行仰止,必将有裨于绍兴现代化建设的飞黄腾达。绍兴博物馆创建伊始,敬叙概略,藉充缘起。</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一月 柯灵</p> <p class="ql-block">AI介绍的绍兴的历史沿革。夏朝时称为“越”,秦朝时曾称“会稽”,南宋时才改称“绍兴”</p> <p class="ql-block">河姆渡文化的出土文物,在杭州的浙江博物馆看到过。</p> <p class="ql-block">据说上古时代的“舜”的出生地、“大禹治水”都在绍兴附近?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猜测吧</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战胜吴国,成为霸主。</p> <p class="ql-block">越国剑</p> <p class="ql-block">东汉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绍兴地区人杰地灵,明星璀璨,如王充,嵇康,谢安,谢灵云,王阳明,王羲之等</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铁塔,在浙江博物馆中也看到过。</p><p class="ql-block">阿育王铁塔是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有关的一系列佛塔。以下是关于阿育王铁塔的一些信息:</p><p class="ql-block">1. 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阿育王是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将佛教尊为国教,并大力推广佛教。据说,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建造了84000座佛舍利塔,这些塔被称为“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2. 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阿育王铁塔通常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砖塔特点。塔下有地宫,用于储存佛舍利、佛像、佛经等物。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塔身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具有须弥座形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p><p class="ql-block">3. 出土文物:</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有多处出土了被认为是阿育王塔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避难于越中,改称“绍兴”,并一度成为陪都。</p> <p class="ql-block">秋瑾,徐锡麟,陶成章三位反清义士</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介绍</p> <p class="ql-block">鲁迅(周树人)、周作人(鲁迅二弟)、周建人(鲁迅三弟)介绍</p> <p class="ql-block">蒋梦麟、罗家伦等一些名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绍兴博物馆,穿过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去参观徐渭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徐渭艺术馆门口</p> <p class="ql-block">说明文字导出:</p><p class="ql-block">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垒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等。</p><p class="ql-block">1521(明正德十六年),徐渭诞生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的青藤书屋,随即展开了他跌宕而不凡的一生。徐渭生性聪慧,少年时便才名远扬;及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与解缯、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一生仕途不顺,命运多舛,晚年近万卷藏书被变卖殆尽,自称“一个南腔北调人”。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在孤苦凄凉中去世。</p><p class="ql-block">徐渭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复合型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划时代的书法大师,又是“有明一人”的诗文大家和坐标式的戏曲文学巨匠,更是在绘画上开宗立派、名垂千古的“青藤画派”鼻祖。可以说,徐渭一生在绘画、书法、文学、戏曲、军事等领域都卓有建树,蔚为大家。</p> <p class="ql-block">说明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徐渭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他生于明正德末年,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幼时失父,少年失母,跟着哥嫂长大。六岁开始读书,曾被夸称为神童。徐渭年轻时以诗文间名,但科举之路不顺,成秀才以后,一蹶不振,以作幕为生。嘉靖四十一年(1562)后,徐渭因胡宗宪案,精神受到刺激,多次自杀未成,后因误杀继妻,被打入死牢。经朋友救援得释。后半生,徐渭漫游各地,多次为幕,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和诗文,但耿介不阿的性格,使晚年的徐渭贫病交加,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坎坷一生。</p> <p class="ql-block">说明牌文字导出:</p><p class="ql-block">徐渭是明代杰出的艺术家,就书法、诗文、绘画、戏曲四者而言,徐渭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徐渭是开启晚明文学先声、诗歌亦奇亦庄的文学家;是不落窠臼、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青藤画派鼻祖;是精奇伟杰、汪洋恣肆、张扬个性的书法大师;更是与汤显祖齐名的杂剧名家。徐渭曾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不仅如此,徐渭还精通兵法,是善于谋略的军师;是钻研过儒释道,点校过《首楞严经》《周易参同契》《葬书》等佛道经典的杂家。徐渭的艺术不但登峰造极,而且为后代开辟先河。如国画大师潘天寿说,徐渭是『三百年中第一人』的绝世奇才,郑板桥曾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p> <p class="ql-block">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慧珺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后记-说明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这首《墨葡萄图》诗虽是首题画诗,其实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徐渭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生崎岖坎坷。他满腹才华,却似明珠委地、闲掷于野藤,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晚景凄凉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徐渭去世后,这颗“笔底明珠”逐渐拂去历史的尘士,焕发出璀璨的光彩。他所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卉画,不断地开枝散叶,明之陈洪绶,清之八大、石涛、郑板桥、赵之谦、任伯年,近代之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靡不受其影响,以至于五百年后的今天,大写意花乌画风这颗“明珠”仍影响至今、葳蕤日茂。</p> <p class="ql-block">后来到鲁迅故里。</p><p class="ql-block">在附近的星巴克休息一下,吃了蛋糕和咖啡。</p><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等场所。</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所私塾。正中上方悬挂着的“三味书屋”匾额及两边柱子上的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均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hai醋、肉酱)。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来代替向孔子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p> <p class="ql-block">周家新台门是鲁迅的周家聚族的场所,建于清嘉庆年间。</p> <p class="ql-block">周氏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前言:(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稽山镜水,物润天泽。</p><p class="ql-block">明正德年间,会稽覆盆桥周氏始迁祖辗转定居于会稽,开枝散叶。几百年来,周氏家族历尽盛衰,正是绍兴封建大族命运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从盛极而衰、坠入困顿的周家闯出来的鲁迅,以其铮铮风骨和才华,呐喊出时代强音。周氏家族给予鲁迅最初的营养,也以其衰败促使他开始了变革的思考。因此,研究周氏家史,让我们可以追本溯源,洞悉鲁迅及其作品的源流和脉络,剖释其独特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鲁迅卧室</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p><p class="ql-block"> 陈列厅内容:</p><p class="ql-block">• 陈列厅主要展出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 绍兴鲁迅纪念馆藏有大量鲁迅生前使用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等</p> <p class="ql-block">分三个时间段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p><p class="ql-block">在南京、日本、绍兴(1898-1912)</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p><p class="ql-block">在上海(1927-193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意到周建人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时(与瞿秋白,蔡和森等同事),居住地离我老家不远。</p> <p class="ql-block">绍兴的乌篷船在旁边河道中游弋</p> <p class="ql-block">来到沈园</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而且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南宋时期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占地七十亩之多。</p><p class="ql-block">沈园与中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及其表妹唐琬的爱情故事紧密相关。陆游在此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诗篇,使得沈园名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沈园内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园内还有孤鹤轩、六朝井亭等,以及宋代遗物区的葫芦形水池、假山、古井等。</p> <p class="ql-block">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情深,后迫于母命中途仳离。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回忆往事,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传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钗头凤》由此成为干古绝唱。</p><p class="ql-block">陆游的《钗头凤》和唐婉的和词如下:</p><p class="ql-block">陆游《钗头凤·红酥手》</p><p class="ql-block">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p><p class="ql-block">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p><p class="ql-block">错、错、错。</p><p class="ql-block">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p><p class="ql-block">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p><p class="ql-block">莫、莫、莫。</p><p class="ql-block">唐婉的和词:《钗头凤·世情薄》</p><p class="ql-block">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p><p class="ql-block">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p><p class="ql-block">难、难、难。</p><p class="ql-block">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p><p class="ql-block">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p><p class="ql-block">瞒、瞒、瞒。</p><p class="ql-block">下图中诗碑的右面是陆游的“钗头凤”诗,左面是唐婉的和。</p> <p class="ql-block">然后打的来到蔡元培故居。</p><p class="ql-block">蔡元培祖父嘉谟公于清道光年间在笔飞弄购置房屋,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共三进,有门厅、大厅、座楼。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在同一轴线上。第二进一堂两厅,已辟为陈列室,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说明文字导出:</p><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绍兴传统台门建筑,共三进依次为门厅:大厅</p><p class="ql-block">座楼,中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若干间,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方米。故居建筑系蔡元培祖父嘉漠公在道光年间购置,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供三代人合住。蔡元培父亲宝煜公为长子,分得一楼一底,加一骑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即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随后历次返绍均居于此。</p><p class="ql-block">1987年按原貌修复了门厅和大厅:1999年修复了座楼五楼五底,现辟为蔡元培纪念馆,布置“蔡完培生平简史陈列”和故居原状陈列。座楼东次间为蔡元培书房和卧室。</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两旁的楹联是:</p><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学界泰斗震寰宇</p><p class="ql-block">万代流芳人之楷模贯古今</p> <p class="ql-block">前言(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革命家。历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毕生为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在故乡生活和工作长达30余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迹。他与许多同时代的绍兴籍名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吾辈之责任”而鞠躬尽瘁、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家族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绍兴,在江南水乡的滋养与父母兄弟的陪伴下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早逝使家庭由盛而衰,而勤奋好学的蔡元培不负众望,参加科举考试名列二甲第三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授职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愤然弃官回归故里。抱着“教育救国”之志,以教育启迪民智,兴学育才。他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并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胡适,蔡元培,蒋梦麟合影</p> <p class="ql-block">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p><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学者 杜威(John Dewey)</p> <p class="ql-block">来到“书圣故里”-王羲之故宅</p><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蕺山南麓西街,现为戒珠寺。据历史记载,王羲之曾在此居住,后来因一段误会,他将宅院捐给佛门,改建为寺庙。寺内有王羲之的陈列室,展示其生平和书法作品。寺外有一池塘名为“墨池”,相传是王羲之洗笔的地方。戒珠寺不仅是王羲之的故宅,也是绍兴城中八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绍兴戒珠寺门口的两边楹联是:</p><p class="ql-block">“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p><p class="ql-block">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p><p class="ql-block">其含义大致为:这里既然不是灵验的神山,那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寺庙里如果没有活佛,又何必如此庄严呢?</p><p class="ql-block">此联为张大千所撰写,诙谐幽默,引人深思,体现了撰联者对于佛教以及现实世界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两列楹联的拼图</p> <p class="ql-block">舍宅为寺(图中文字导出如下):</p><p class="ql-block">相传,王羲之有两样爱好,一是喜欢鹅,二是喜欢大个的宝珠。一日,王羲之正在玩赏一颗宝珠,有一位与他来往甚密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连忙将他请到书房叙旧畅谈。送客之后,王義之忽然发现放在桌上的宝珠不见了,心中便怀疑是这位僧人“顺手牵羊”。此后,便对这位僧人渐渐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落自己的原因后,心中悲愤,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p><p class="ql-block">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鹅忽然死去。家人在剖鹅时,在鹅肚子里发观了那颗丢失的宝珠。</p><p class="ql-block">王義之一见到这颗宝珠,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戒珠寺。</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瀚斋,原籍山东琅玡临沂。历任秘书郎、宁运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书法《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p> <p class="ql-block">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生于会稽。王献之幼年随父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书、草书闻名后世,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p> <p class="ql-block">王珣(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护法,王羲之之侄。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东晋书法家,真迹《伯远帖》堪称无上至宝,为乾隆“三希”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快雪时晴帖”</p> <p class="ql-block">离开王羲之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题扇桥</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题扇桥和躲婆弄:</p><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天人称“王右军”的王義之走在回家路上,过一小桥时,见一老妪坐于桥头,烈日下出售几把做工并不精巧的六角竹扇,每把五文钱。王羲之怜其辛苦,借桥头店家等墨,在每把竹扇上:写上几个字,老妪见状一脸愠色。王義之说“可说此为王右军字,每扇可售一百文。果然,行人见扇,听说是王羲之写的字,纷纷争购,转眼告罄。这座桥,后人便称 为题扇桥。老妪见有利可图,第二天又抱来二十多把扇子,王裁之看了,又在扇子上写字,很快也都卖完。第三天,那老妇人竟弄来一大堆扇子,坐在桥头等王義之。王羲之知情后,绕弯走条行人较少的小巷子回家。这条小巷子,后人便称为“躲婆弄”。</p> <p class="ql-block">这段故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一个当年的当铺。路旁可以看到有售“黄酒奶茶”的招牌。绍兴有不少用黄酒调制的饮料,还有黄酒咖啡等。绍兴臭豆腐也很有名,到处可见,昨晚我们在饭店吃过,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个当铺门口的挂着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路边挂着琳琅满目的“酱货”</p> <p class="ql-block">结束一天的参观,在世茂广场的“桃源里”餐馆吃晚餐,就叫了两个菜:红烧肉(有六个酒酿馒头,吃不了),蔬菜。</p> <p class="ql-block">打的来到绍兴北站,晚上7点多的火车,9点多到上海,绍兴二日游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