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城山下,唐标厂发展壮大的点点滴滴

金沙坪

<b>作者:马忠</b> 1968年,毛主席党中央号召“知识分子的工厂去,到农村去,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从1968年至1970年,文革初期滞留学校的初高中、技校毕业后留城未上山下乡的人和老五届大学本科专科院校毕业生,纷纷上山下乡或分配到工厂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劳动。<br>  大学生也不分专业一律到生产一线车间班组,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在实践中学习改造思想。<br>  我是1968年12月30号报到,69年元月2号正式上班。 <b>大城山东麓原唐山市标准件厂(现为唐山市电力培训中心)进门右侧是唐山市标准件厂老厂房</b> 当时一起进厂报到的高校毕业生有六人,北大林资成,天大张魁英,人大杨宏雁,北工候学增,矿院曹同敏,后来他们都先后离开了标件厂。<br>  我分到了全厂最脏最累的供料组,一身劳动布工作服,一付垫肩围裙鞋罩手套,扛铁杆捻尖酸洗。干完了还要邦着冷拔调直切段下料,打下手,跟着老师傅干。<br>  我进厂时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罗志海书记,他把我领到厂后勤股,史成名师傅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厂子概况,说以后厂子要上光栓,领着我各车间看看,见到了厂长陈东顺正在光母车间滚筒旁干活。 <b>1994年唐山市标准件厂部分干部职工合影</b> 罗志海书记是部队正营级转业干部,他四野部队的,参加过四平战役,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反击战。<br> 罗志海书记安排到咱们厂任付书记,带着部队的优良传统,平易近人,平时在不坐办公室,坚持参加劳动,看传达室烧小锅炉,主动值夜班节假日不休息。<br>  供料组长蔡印清分配我跟着姜桂高、孟建勋师傅学习捻尖,酸洗除銹,还有高潮义我们四个人,冷拔工序高兆星,调直董立文,下料蔡印清曹泽新,他们俩是正付组长。<br>  我们在一起一干就是俩年,铁銹和着汗水酸味,但是心情还是愉快的,工友之间的关系很融洽。<br>  工厂新来的这批知识分子,提升了厂子的文化水平和发展活力,随着社会上的斗批改风气,也有过一些批斗超家的过激行为,但老工人们还是以加班加点抓革命促生产为己任,生产秩序正常,没有参与社会武斗。 <b>马忠(左一)和国内标准件行业领导在一起</b> 1970年,唐山市国防工办在现有对口企业中成立军工生产车间,生产82破甲弹,水机生产成品,我们厂生产配件药型罩。<br>  军工生产使用设备和厂房由市里投资,费用市里拨,人员厂里配,。厂代管,单独核算,由马长玉、谷士林负责。<br>  军工产品经过多次试制改进,具说样品弹打靶成功 ,未形成生产能力。设备厂里兼管,最后还是归了厂里。 <b>马忠和唐山标准件厂老员工原供应科长肖志平(右一)合影</b> 1971年经付厂长马云成提议,厂领导安排我到科室跑外,协助销售订销售合同,生产科抓外协加工买配件进设备,在技术科描图整理模具设计图产品工艺图产品质量标准,参加省和华北五省市行业质量联查及专业设备联合协作制造。<br> 1975年任生产调度科长兼技术质量科长。<br>  那时新光栓车间盖了不到一半,厂里建了两垮台阶式机修车间,负责机加工维修配件模具全厂设备维修。<br>  产品只有M24到M12毛栓卯钉和M12至M8六角光母,按上级 供貨分割单签供货合同和钢材进貨合同生产经营。<br>供应全省和一些省外大企业,每年参加两次全国产品订货会和钢材订货会。<br>  产品发貨报火车站貨场,钢材进厂全由市运输公司负责运输,厂里没有四个轱辘的车,1976年才有一台柴油机改造的小拖拉机。 <b>唐山市标准件厂新厂区办公楼(杨会远提供)</b> 1976年大地震前,工厂生产已初具规模,光母车间实现了冲床多工位改造,效率提高一倍,光栓车间用上了双击多击自动冷镦机, 搓丝机,铣口机。<br>  工厂的生产设备,企业管理都达到了省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在河北省及华北五省市标准件行业联查中,唐山市标准件厂省行业组长。<br>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可能是由于大城山的石头山结构和山北、东麓缓坡的地形,山坡上的雷庄子和工厂,只是受到轻微破坏,工厂厂房没有倒塌,当晚上班和住宿人员也没有伤亡情况。<br>  散居在厂外市区各处的职工有二十余人震亡,他们是:姜贵高,张士祥,白连生,孙玉胜,幺士娟,刘爱珍,刘素兰,王喜兰,王双泉,刘兆邦,宁秀英、王尔亨,谭兆英,程艳萍,李秀珍,韩爱玲,麻树生,赵树林,刘风池,王通孝等。 <b>标准件厂部分退休职工重阳节合影</b> 1979年市机械局书记刘文年带队去上标公司考查,决定投资160万扩建唐山市标准件厂,升格为为唐山市标准件总厂。<br> 工厂淘汰了部分老设备,光母甩掉冲床单机,添置15台四工位自动冷镦机,20台攻丝机。使光母产量提高十倍以上,居全省第一,为产品出口打下了基础。<br>  光栓也添置了专用设备,光母光栓搬入新厂,毛栓和原光母设备留在老厂转给服务社安排子女就业,后来被唐钢兼並。<br>  工人增加一倍,由模具厂、泵嘴厂、一轴承厂调来员工200左右人,全厂职工总数达到450人之多。<br>  原车间改为分厂:材改机修模具光母光栓四个厂,原标件厂级降级使用,团级干部卢万唐为总厂书记,模具厂长穆云阁任总厂长。原标件厂书记厂长李允之任付书记。 <b>唐标的牌子在全国同行业中小有名气,马忠陪同中基公司领导参观新厂</b> 新的唐标厂一改往日国有私管的风气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上下级口对口管理,制度不健全,模具配件靠老师傅记忆生产,指导生产用铅笔画的图,没有底图。设备交车间管,台账在财务,随机配件存库房,厂部没人管设备。没有大中小修记录。<br>  把地震前模具图纸实现了兰图化,完善了产品工艺流程图 ,加强了成本核算,安排任务靠书面作业通知单,完善了物资出入库单据,为国企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基础。<br>  通过对企业技术工艺、生产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唐山市标准件厂在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上有飞跃性发展,唐标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国营标准件厂,唐标的牌子在全国同行业中小有名气。 位于唐山南新西道和赵庄小区南的新厂区大门和办公楼近照(杨会远提供) 1980年,根据震后唐山市恢复建设规划,唐山市标准件厂搬入位于唐山南新西道和赵庄小区南的新厂区,大城山老厂区給了电线厂,服务社不久也搬入唐钢。<br>  新厂区占地面积27·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70米,固定资产474万元,增添了国内先进的多功位冷墩机,各种型号16台,工厂主要生产设备153台,由单机变成自动化生产。<br>至此,唐山市标准件厂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div><br>  本文根据记忆整理,如有误差,在所难免,欢迎老工友和知情人批评指正,感谢杨会远提供的部分工厂照片。<br>  马忠2025年1月6日</div> <b>作者马忠近照</b>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马忠,河北省易县人,1963年考入河北唐山矿冶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和同村邢全一起成为家乡农村第一批大学生,1968年毕业分配到唐山市标准件厂,是同批分配到厂的六个大学生中唯一个和唐标同甘苦、共患难四十年,参与和见证唐山市标准件厂发展壮大风雨历程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曾任唐山市标准件厂技术员、技术科长、厂长,河北唐雄紧固件有限公司总经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