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余点

<p class="ql-block">放假了,心动了,想出去走走;天气真好,心动了,想出去逛逛;郁闷了,心累了,想出去看看;好友相聚了,兴奋了,还是想出去浪浪……这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句话的可信度——人的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虽然也不乏有特宅特静的人,但我想,那些表面上宅在屋里的人,可能他们的心其实也已飞出宅子在虚拟的世界里飞翔了吧。</p> <p class="ql-block">今年元旦全国不调休,在元旦这天放假,网上都是放假旅行看演唱会如何跨年的视频。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过元旦过年跨年的意识,甚至过了元旦,意识还停留在上一年,写日期时往往也会停留在旧年。</p> <p class="ql-block">然而,今年我破天荒的去大南门凑了热闹,约上闺蜜也去大南门跨年去了。是因为其他单位都放假而我们不放假的缘故吗?因为不能拥有一个正常的假期,所以想着去自我补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心之所向,向的是此刻所没有的,或是一直未曾拥有的。</p><p class="ql-block">漫游在灯火灿烂、热闹喜庆的大南门,感受着节日氛围,心情愉悦而放松。看一家家店门面装扮地花红柳绿、霓虹闪烁;看长街小巷人头攒动,笑容舒展……看老城墙老城门古色古香中披上中国红,听小广场上舞台中央主持人激情四溢的鼓动,看偶遇的亲人、朋友、故交那激动惊喜的眼神。原来,走进节日,参与其中,是这样美好,美好到热闹中深会到宁静,黑夜里感受到光明,寒冷中流动着暖意。生活啊,需要一些仪式感,这些仪式或是私密的,个人的,也或是公开的,普众的。我常觉得那些注众仪式感的人,是温暖的人,是有情怀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这"人"无论是什么身份,是男人、女人;是丈夫、妻子;是一国之君、一单位领导,在仪式中温暖他人,凝聚力量;在仪式中彰显个性,传承文化。而仪式的直接表现便是活动,是实践,是去做,而不是嘴上说说,画画大饼。</p> <p class="ql-block">由此我又想到,现如今我们中国的很多文化传统,文化习俗日渐式微,是不是也是有禁令太多,仪式感缺失的原因呢?</p><p class="ql-block">似乎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我心所向,向什么,向外面的世界,也向一些些让人心温暖美好的仪式。似乎也没跑多远。</p><p class="ql-block">写到此处,我不禁微笑了。</p><p class="ql-block">元旦没放假,但我们有调休,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假期。</p><p class="ql-block">三天假期啊,天气又这么好,怎么不心动呢?必须要有度假的仪式与规划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身不由己的原因,远方是去不了,但近处是必须走起的。三天得安排得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第一天,逛街买新衣,第二天陪老妈,第三天出去看风景。</p><p class="ql-block">终究还是敌不过温暖的冬阳的诱惑,把老妈拐出门去玩了。去了张家埠老街。老街没落了,冷冷清清。去武状元府过了把刀光"箭"影的瘾,又来到了网红桥凤翔桥。站在桥上看冬日斜阳脉脉,苇花摇曳生姿,也不错。</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觅得一小情小调之处——团石的稻田农场。一路上看黄色的稻茬铺在大地上,那么温暖又亲切,好想像儿时那样,在冬阳下的稻草上翻个滚。下地的油菜已长得挺好了,有的正努力铺满大地,有的在稻茬间找存在感。</p><p class="ql-block">稻田农场就在春天看油菜花海的东边,南临悠悠衢江,西挨成片的油菜田,东接龙游濲,北隔一条公路,公路北边还是油菜田。待到来年油菜花开时,这儿便是远近闻名的打卡地了。</p><p class="ql-block">因着油菜花之名气,便生出了这么个有点小资情调的以烧烤为主的稻田农场。</p><p class="ql-block">农场的布局及场景设计朴实而富有情调。朴实的是那一排排低矮简陋的砖瓦房、木门,小资的是那些插在古色古香的花瓶容器里的花呀,叶呀,草呀,苇啊的,再配以玻璃器皿、艳丽的瓜果,还有天幕、帐篷、旅行等,一下子就让简陋而寒伧的地方变得美好有情调起来。再加上散落在田野上的几处灵动的有艺术范的建筑,这儿,真是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心之所向处,不在远近,也不在于高低华简,心之所向,便是风景,便是美好,便得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