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第二章 苦难的家史、奋斗的历程

马忠明

<p class="ql-block">第二章:我家的家史</p><p class="ql-block"> 苦难的家史、奋斗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概要:翻开我家的历史篇章,那就是一部悲惨史、心酸史、苦难史、奋斗史。从我家高祖马云志到祖父马邦叙这三代人,都是从事农业生产,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日子。租用地主家的土地当长工,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日子,在古老的农耕社会传统下,过着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贫困生活。是我的父亲马富先认定读书改变命运才是最合适的道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一个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本章节是根据我父亲的自传和赤水市历史档案馆资料撰写的)</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我的祖父马邦叙</p><p class="ql-block"> 概要:我的祖父马邦叙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家里,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极度贫困生活,五岁死了爹和娘成了孤儿,为了生存只能给地主当放牛娃。</p><p class="ql-block"> 祖父马邦叙早年随曾祖父马正乾、高祖父马云志,从赤水县旺隆镇柏阳坎衙垻河迁居到赤水天台乡境内的菜子沟,刺沟头,骑牛山、方家埧一带生活(今天台镇铁匠炉村果木村民组),租用地主江海光的地生活。公元1850年祖父马邦叙5岁那年春,赤水遭遇特大温疫大暴发,全家人染上了“鸡窝寒”(注:就是我国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由于贫穷无钱医治,高祖马云志,曾祖父马正乾,曾祖母马袁氏,二哥马畅叙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相继去世,留下四个不懂事、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万恶的地主看见马家大人去世,没有劳动力,就逼迫这些无依无靠的娃儿搬家,祖父的大哥马永叙被地主逼得没有办法,他自己又有哮喘病,实再养活不了三个年幼的弟弟,他便只得将三弟马振叙时年12岁、四弟马嘉叙时年9岁、五弟马邦叙时年5岁三个年幼的弟弟相继送给别人放牛做长工干农活,只要有饭吃饿不死就行。就这样大哥马永叙与三个年幼的弟弟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自寻生路,没有想到这一别竞成了大哥与兄弟们的永别,不久大哥因哮喘病复发而亡。</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马邦叙与三位哥哥分别后,那年五岁就被送给天台铁匠炉附近的大地主官文轩放牛,生活过得十分悲惨,很多年都没有真正的盖过棉被子,晩上睡觉都是滚草窝,身上盖的是自己用稻草编制的稻草联子,穿衣服更不用说了,衣服和褲子常常都是晩上洗了晾起或加以烘烤第二天穿,冬天没棉袄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祖父马邦叙的四哥马嘉叙已从天台农村到赤水县城学做鞋业手艺,三哥马振叙也从天台农村到赤水县城学做餐饮生意,俩位哥哥在赤水县城学徒工结束出师后,自己独立门户有了自己的经营场地,而且生意还不错,逐步发展壮大,有了自己的门市和资金积累,俩位哥哥不忘还在农村受苦受难的弟弟,他们商议决定把幺兄弟马邦叙接回县城跟着四哥马嘉叙学做鞋业,那年祖父已15岁了。就这样祖父马邦叙在赤水县城扎下了根,拜自己的哥哥马嘉叙为师学做鞋子手艺。随着做鞋子的手艺越来越成熟,学徒出师后我的祖父马邦叙自己也独立门户开了一间鞋莊,商号名字叫“万兴隆鞋莊”就在赤水县城东门口地名水洞门的地方,店辅二楼是住家,父亲曾经带我去看过。由于祖父做鞋手艺好、技术精湛、收费合理为人和蔼,赤水城里的社会名流如石玉生、崔有倉等都到祖父门店里专门定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布鞋。随着祖父的年岁增长,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祖父和城里的王姓姑娘结婚了,婚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马跃先、次子马正先、三子马富先,一家人过着不祘富足但很幸福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我父亲的一个哥哥生性好强,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错误的朋友,做一些赔钱的生意,直至把我祖父的产业搞垮了,他也为了逃债流落异乡,家里的日子一落千丈,祖母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从此一病不起,病情加重也相继去世。家庭失去了主妇,没有了产业和经济,没有了生活来源。债主们天天在祖父家逼债,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抵债去了,搞得家破人亡。祖父一人扛起这个苦难的家,又当爹又当妈。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凭着自身在农村干农活的强壮身体,祖父决定挑水卖下苦力维持生活,一根扁担两只桶这样的劳动工具也不值钱,债主们拿去也没有用。但苦了我的父亲,由于交不起学费我父亲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家里过着有上顿无下顿的生活,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看着祖父每天下苦力辛勤付出,由于挑水卖每天赤脚泡在水里患上了严重的水锈病,使祖父痛苦不堪,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亲立志一定要读好书,用知识改变命运,让祖父不再受苦受难,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父亲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我的父亲马富先</p><p class="ql-block">概要:我的父亲马富先出生在一个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官宦人家,更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他只是出生在赤水县城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贫苦市民家庭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马富先小学五年级因家庭极度贫困失学后,决定一边自学文化知识一边学做生意贩卖小百货,赚钱来贴补家用,有时从四川九支步行去泸州进货,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生意场上的知识,进入大城市也增长了不少见识,看见大城市各类不同的学校,他触景生情羡慕同时代的学生活,他深刻知道读书改变命运,是最合适的道路。读书为读书人描绘了一个灿若云霓的前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一个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在三年的小贩生涯中,一边走街串巷叫卖,一边看书学习,他的这些举动感动了一个同龄人,他叫杨仲猷,他们家在东门后街杨家大院里,我父亲家在东门口水洞门,两家相距不远,由于都是爱看书学习的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成为了好朋友,父亲自学初中的课程,在自学中有不懂的地方也会很谦虚请教杨仲猷,杨也会耐心的辅导,父亲在自学期间楊仲猷有时也提供一些书藉和资金。就这样三年的自学后,1933年父亲顺利的考取了赤水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去四川宜宾叙府宝元通,当学徒学习金融业知识。教书育人是父亲的理想,辞去叙府宝元通的工作后,回赤水到县立第一小学当教师,那个年代的教师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也讲究文凭、赤水有留学日本归来的,有从北京,天津,福建学成回赤水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文凭只是赤水县乡村师范毕业的文凭,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父亲下决心去报考遵义师范学校,再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教学水平,1935年父亲辞去赤水县立第一小学教师工作后.步行沿赤水河谷经过复兴、丙安翻越川风坳经元厚、土城、习水、温水进入桐梓,翻越娄山关步行七天到达遵义。听父亲讲到达遵义茅草铺已是傍晚了夜幕降临,繁星镶嵌在苍茫的天空之上,一切如此的安静,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田野四周静悄悄,只有青蛙和蟋蟀在鸣唱,好一派乡村夜景,此时此景他的心情无比高兴,随手在路边捡了一只破碗,敲去四周的碗沿,留碗底磨墨试用,赋诗一首:“月圆之夜、浩瀚星空、如诗如画,寥寥繁星、点缀夜空、月光普照、洒满大地……(后面的可惜我忘了)第二天考试的语文题目也和他的诗词有相近之处。由于自身的文化功底和经历,他的考试成绩名列前三,顺利的考取了民国遵义师范学校。一九三七年父亲从民国遵师范毕业后回到赤水,被派往赤水土城镇,在赤水县立土城小学作教员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父亲22岁,那时的父亲风华正茂,在赤水县立土城小学承担数学、体育、音乐三门课的教学,父亲英俊潇洒,文质彬彬,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讲课也很风趣幽默,博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好感。特别是获得了女学生们的爱慕,我的母亲便是其中之一,那时我的母亲18岁已情窦初开,是学校的校花,个子高挑.亭亭玉立、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双弯弯的秀眉,樱桃小嘴微笑起来很甜蜜,一身衣着休身的旗袍,一看就知道是富家闺秀,父亲和母亲在学校经过长时期的接触了解,父亲终于获得了富家闺秀爱慕,成了一对“师生恋”当时在土城镇上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我的母亲蹇子玉:</p><p class="ql-block"> 母亲蹇子玉、祖藉四川江津,出身在一个富商家里,家有弟妹共十一个,我母亲是老大,我的外祖父名蹇汉清,主要经营酒业“江津老白干”另外做一些“青山”生意和船业,家大业大,但外祖父是一个守旧的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12月25日星期四,农历冬月初四,我外婆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即我母亲,接生婆在第一时间告知了“老爷”外公听说是个女娃子,十分不悦连看都没看,狠心的外公叫接生婆抱去尿桶闷死算了,后来我外公的堂弟叫蹇鼎臣,看到这样的场景,见到这个可爱的小侄女,十分不忍心,就给我外公讲放她一条生命吧!送给他扶养,就这样我母亲生下来还没有得到母爱和奶水,就离开四川江津,颠沛流离、千辛万苦跟着养父蹇鼎臣回到贵州赤水土城镇,从此以后就在养父养母的关爱下在异乡土城镇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父亲在赤水县立土城小学教书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参加了工作能自食其力,能提供资金供养家庭,使祖父不再受苦受累过着平静的生活安度晚年,获得了爱情,找到了心上人和终身伴侣。</p><p class="ql-block"> 随着工作的调整,父亲受聘从赤水县立土城小学调赤水县立城区女子中学教书,母亲小学毕业后也十分思恋父亲,为了“爱情”不顾及家人反对,也毅然决定到赤水县立城区女子中学读书,父亲仍就母亲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父亲、母亲和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九年(1939年)农历四月初一,那是一个喜庆的日子,那是一对年青人盼望已久的日子,他(她)们没有结婚照更没有盛大的婚礼,他(她)们俩只举行了一个简单而不失典验的结婚礼式——他们俩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婚后母亲没有工作、祖父已年事己高,老人丧失了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父亲一人肩上,1940年随着我大姐马宗林的降生,家庭人口的增加,生活压力就更大了,父亲学校的校长王文正看到我父亲的困难,就主动介绍我父亲每天下午放学后去毛光翔家当家庭教师,(毛光翔,国民党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毛光翔有子女三人分别是毛秀梅、毛秀君、毛秀兰听我父亲讲毛光翔是一位十分尊师重教的人,毛公馆内设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父亲去毛公馆辅导毛家少爷小姐,有时遇到他们吃晚饭,毛光翔总是把我父亲叫到他身边同桌吃饭,他对我父亲的教学水平十分赞赏,也很放心,我父亲是一个十分善良和有责任心的人,毛家三个孩子学习时专门有书童侍候,这个书童叫曹永科,父亲教授毛家孩子学习的同时,也教授穷人家的孩子曹永科的学习,解放后曹永科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新生政权赤水县委办公室工作,曹永科十分尊重我父亲,我们两家关系十分要好,我们也经常随父亲去曹叔叔家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个从不贪念和索取的人,父亲在毛家任家庭教师期间,可随便进出毛家,毛家很富足,有无数金银财宝和摆设,可是父亲从未有过一丝的贪念。父亲给毛光翔的三个孩子授课,初期是每天一升大米(约5斤)的工资,由于父亲的教学水平高,后增加到每月五斗米(约250斤)(注:父亲历史档案有记载),另外有时给点食用油和盐,听父亲给我们讲一些他的故事时,特别讲到了关于一个人贪念的结果和后果时,他讲到毛光翔在给我父闲聊时曾谈到说:“马老师你对我孩子的教学和培养尽心尽责,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现已是班上的前几名,我给你的工资报酬不知够否?给你的大米你也不好蓄藏,我打祘把我在赤水城郊甲子口长湾沱的田产送给你,你去收租吃饭”。我父亲就连想都没有想,不加思索马上回答道:“毛军长,我无功不受禄,我给孩子们教书辅导,是你信任我,教书的工资该多少每月给我就行了,我也不必多拿”。就这样父亲婉 言谢绝了毛光翔的好意,父亲给我们讲,如果那时候他有“贪念”之心,接受这份不该得的财产,解放后我们家的“家庭成份”将改写为“地主”成份,接下来我们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父亲的这个故事,对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在我任职的20多年中,处处小心办事,做到不贪,不念、不伸手,直到我2011年退休前,有人举报我有“贪腐”行为,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结果查无事实,给我一个完美的结论“光荣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政治生涯:父亲马富先,中国国民党党员,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参加过哥老会、新青社、三青团。以前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父亲,年青时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国民党区分部书记究竟是什么样的官衔,是多大的官,危害人民群众罪有多深?据父亲历史档案记载,父亲一九三五年在赤水县立中城完小教书时,由于校领导要求老师都要参加国民党,他便随学校老师们“集体参加了国民党”。一九四六年父亲在蜀翘小学任教务主任,校长叫周盛才,由于校长周盛才不负责任,经常在校外吃、喝、 嫖、赌玩乐,时而几天都不到学校,老师们的工资不能按时得到,引起教师们的不满,当时的教师查远懿、黄永文、朱克修等跟我父亲说:“马老师,你教书这么多年还没有当过校长,我们给校董会推荐你去当校长"事后学校董事会研究,决定我父亲担任蜀翘小学的校长,在接任校长时前任校长周盛才提出,我父亲如果接任校长就要把学校国民党第五区,区分部书记的职务一同接手承担,就这样我父亲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国民党区分部书记。查阅资料我才弄明白父亲的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就相当于一个单位或学校的校长兼任书记职务,根本谈不上什么级别的"官"。这在当时的社会里生活也祘是一种生存之道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父亲也是一个思想进步青年,他和少年时代的好朋友杨仲猷、杨仲书、杨仲芳(注:楊家三兄妹都是赤水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他们都在地方政府任重要职务)在一起谈论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马富先的好友简介:(江浩然(1919~2006),原名杨仲猷,曾化名白戈、杨如冰。1919年10月生于贵州省赤水市天台乡。赤水籍早期共产党员,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冶金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七届候补执行委员、第八、第九届执行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少年江浩然随父迁居赤水县城读私塾、进高小、继而入贵州省第二(赤水)中学学习。1935年,到成都中学学习。1937年初考人重庆高级工业学校,参加了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进行抗日救国运动,并成为重庆联立高中学校干事会的领导成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江浩然于1938年两次申请去延安未果。1938年4月,中共四川省工委派人在成都为江浩然办理了入党手续,并与另几人一起学习5天后,被派去泸县以杨如冰之名考入第二十三兵工厂当职员,参加罗汉场建厂,并与同去的另两人组建了党支部,江浩然任支部书记。其间江浩然所在党支部用写信和捐资的方式,通过《新华日报》慰问八路军。1938年9月,江浩然化名杨如冰被组织派去重庆北碚实验特区任工运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兼任中共川东特区北碚(合川)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工运部部长,并随中共川东特区北碚(合川)中心县委清理和整顿,被国民党破坏了的基层组织。1939年初兼任中共北碚特区区委书记。后调任中共川东特委海员工委书记兼重庆市委委员。 江浩然在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中,引导工人群众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争取工人劳动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权益,解决了天府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和大明纺织厂的劳资纠纷,保护了工人的权益。同时也培养了工人积极分子,发展了党员,使北碚特区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到200多人。1939年11月,在中共川东特委扩大会上,代表北碚中心县委,被选为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化名白戈出席。1940年6月底,到南方局报到,通过审查后,于10月初抵延安,被安排在中央党校学习,并向校长邓发汇报大后方工作和工人运动情况。后中组部确定将他暂留中央直属机关,任工运委员会大后方工作组副组长。江浩然先后向中央工委编写报送了《汉阳兵工厂的工人运动》、《陇海铁路职工抗日救亡运动》等抗日初期调查资料。1942年2月,江浩然在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向组织写了一万多字的《我的人生观》学习心得。1945年4月在延安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年2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江浩然被调往重庆中央局职工组工作,后又调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先后任中央上海工委职工组领导成员、上海市工委陆海空委员会书记、党训班主任。1948年3月主持上海党组织在香港举办的干训班工作。1948年7月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3月任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武昌分区委员会书记。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历任中共武汉市委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江浩然任中共武汉市委职工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武汉市总工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副主席等职。1951年3月至1954年3月,任中国五金冶炼工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53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在中国重工业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江浩然当选为中国重工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又当选为化学、石油及有关工人工会国际副主席。1957年12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底调任中共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后任中共兰州化工总厂委员会书记。1961年调化学工业部任调查研究室主任、计划经济局长,兼中共化学工业部委员会委员。1978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979年10月,任全国总工会中国重工业工会主席。1980年2月至1982年7月,任中国冶金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分党组书记。江浩然于1982年离休。2006年5月,在北京逝世。(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2年和父亲一条街长大的进步青年叫赵世咸,经常和我父亲谈论一些进步的知识并发展我父亲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并给我父亲取了一个联系的笔名“积樵”,还专门刻了一颗名叫“枳樵”的印章,还为“共青团团证”照了照片,1933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团组织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地点在赤水县城西门外头桥,参加会议的有周继潘、姚之水.赵世咸、马富先等,后来由于时局变化和组织负责人赵世咸失去了联系,同时也和组织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从1940年7月开始至1950年7月止十年间一直在赤水蜀翹小学任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赤水解放后新政府接管了该学校,父亲还是留任该学校的校长,后新生政府将校名改为"“赤水县人民生产教养院实验小学”父亲还是任校长。随着新政权的巩固,政权各机构的工作机制逐渐完善,赤水县人民生产教养院实验小学,由赤水县人民政府决定合并到赤水县一小,后统一校名“赤水县中城完全小学”父亲在中城完小工作一段时间后,被指派到赤水县大同区完小任校长,母亲赛子玉也由赤水县文教科(教育局前身)下文正式参加了工作,随父亲去大同完小教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去大同完小任校长,主要任务是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建立建全学校领导班子、完善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建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解放后,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坦白交待了自己在旧社会的一些政治历史问题,自己出生在旧社会生,祖祖辈辈都是穷苦的劳动大众苗子正,所以得到了政府的宽大处理,中共赤水县委审干办公室428号文件关于马富先历史问题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处理,不予处分”父亲的历史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宽大处理,因此他也丢掉了思想上的包袱,工作上更加努力,同时也得到了领导信任和使用。一九五0年出席赤水县人民代表大会,一九五二年出席赤水县人民代表大会,一九五五年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赤水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解放后的赤水一切恢复正常,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社会景象,父亲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母亲是中城完小的语文教师。</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0年七月朝鲜战争暴发,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识联合国军参战,战火燃烧到了我国边境,中国人民愤起抗击美军,保家卫国。全国人民以不同形式支援志愿军、妇女们都在为志愿军赶制军鞋,棉鞋、鞋垫等,赤水中城完小的女教师们都在连夜加班赶制棉鞋支援前线援,我母亲也积极参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三日辛卯年农历四月初八,母亲头天晚上参加了学校的支前活动,赶制志愿军的棉鞋,第二天天刚亮母亲就又要赶到学校上课,走到学校门口,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驱散了几天阴雨带来的雾霾,走进校园心情十分愉悦,上课的钟声敲响后母亲走进教室开始上课,突然觉得下腹隐隐胀痛,她知道又一个新生命将要降生母亲振着精神,沉着地把上午全部课程教授结束,上午放学后向校领导请假回家,下午末时(3—5时)一个胖乎乎的男婴哇哇地叫着,要赶在这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白胖胖的男婴就是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13日辛卯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是一个好日子、这天也是佛祖释迦摩尼诞生日,佛祖释迦摩尼诞生于农历四月初八。传说,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相传佛母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生下佛陀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所以后世为了纪念佛陀出世,每年佛诞日便模仿九龙吐水沐浴,象征佛弟子信受佛法。所以这一天,各佛寺会在寺院的广场或大殿,摆设庄严的佛桌,上面安置着大佛盘,盘中莲台上亭亭立着一个孩童,代表佛陀刚出生时的悉达多太子像。佛盘中盛满着水,称为香汤,信众以盘中杓子舀起香汤,像神龙一样为佛沐浴。摩尼出生高贵,属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生性聪颖,从小学习吠陀、武艺,也颇有成就。(资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匆匆地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沾一点佛祖的(佛)福气?还是赶来接受佛祖的教诲……?我出生后父亲请师傅给我祘了一个“八字”,先生说此命生于辛卯年属“兔”生于四月也属“兔”生日初八属“羊”生时辰未时属“羊”八字先生判断:“双兔双羊成双对,四月生来食丰盛,有吃有穿靠勤奋,施恩招怨恨,巧谋多进退、好事蹉跎、贵人相助”。先生的话一语道出了我的人生注定就要经历曲拆和艰辛的道路。确实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一辈子都牢记“万事皆空、善不空”行善做好事善事,没有害人之心,整人之心,施恩招怨恨更是说到了精点,我在单位上帮助了不少同志,无论是评职称,写论文,技术上的指导,还是职务升迁,我都是尽心尽责、无私地毫无保留的帮助同志,但总有那么的小人,无时无刻的想办法整我。1999年8月贵州省农业系列申报高级农艺师开始了,每个申报高级职称的同志,必须具备学历、科技论文、科技成果、工作业绩等等一系列必须的钢性条件才能申报。</p> <p class="ql-block">当年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农业厅申报高级农艺师职称文件规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科技成果:贵州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 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完成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科技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刋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工作业绩:获地级政府或省级业务部门先进工作者表彰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人所具备的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科技成果: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科技论文:在全国农业优秀科技刊物《耕作与栽培》上发表论文4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工作业绩:获得了贵州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2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申报评审高级农艺师、从科技论 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获得的科技成果项目数量,评审现场答辩等样样我都具备和滿足,达到评审条件和要求,现场答辨是在贵阳花溪国家税务干部学校进行,我的答辨顺利过关。一切结果就等待贵州省人事厅下文件了。我从贵阳答辩回赤水后,就一直耐心的等待通知,这一等就是几个月,这几个月的心情真的是十分难熬,后来我打听到省内同行,一道申报高级职称的同志都得到了通知,唯独只有我一人没有得到通知.这时我就更加着急了,我把这个事向贵州省农业厅的同志反应并求助他们,后来得到他们的回复是,赤水农业局有同志反应我的论文、成果不实需要核实后再结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核实又等了五个多月,2000年5月下旬,由贵州省人事厅牵头,组织遵义市人事局、赤水市人事局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对反应我的问题进行了联合调查,联合调查小组一行到我市乡镇农技站,对项目参与实施的农技干部、项目参与实施农户、实施项目的乡镇领导进走访核实,本作实事求事,对科技干部负责,不冤枉一个好人的精神,经过走访、调查、核实,调查组确认“查无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20日贵州省人事厅为我单独下了一个文件,确认我具备高级农艺师的资格。这个文件在贵州省人事厅下发文件的历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此文件我保存了)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贵 州 省 人 事 厅 (通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黔人函[2000]344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赤水市农推站马忠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职资格的通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人事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贵州省农业职务高级评审委员委1999年12月12日评审结果,经审核,同意赤水市农推站马忠明具备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任然资格时间从1999年12月28日算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00年六月二十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题词:人事、职称、通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抄送:贵业省农业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州省人事厅办公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21日</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文件可以看到,我是贵州省唯一一个由贵州省人事厅单独下文的高级农艺师、也是唯一一个跨世纪的高级农艺师,又是唯一一个十九世纪末期(末代高级农艺师)二十世纪初期的高级农艺师。</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加害我,是想在我事业成功,技术职称将上高峰把我拉下,让我在技术权威高坛上掉下来,永世不得翻身,让同行看“笑场”。这次加害我没有成功,加害者(小人)又开始谋划另一个更大的诬告计划,这个计划是想要把我的“饭碗”端掉。2010年在我临退休前,市某个执法单位的负责人到我单位,讲我有贪腐行为需要我配合调查,我极积配合、随叫随到、听从询问,认真问答。这次调查把我任职以来,十多年的账目彻底清查,也走访和调查我单位的有关同志,调查持续了一年多,我也记不清去某单位多少次,回答了多少问题,写了多少次书面材料,2011年调查终于结束,给我的结论是“查无比事”,我也就“如释重负、安全退休”。这样的匿名小人报着舍得八分钱(邮票钱)够你查一年的思想,给被举报人(被害人)造成精神上的巨大伤害,也给组织上造成工作上的人力资源浪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我在42年的农业职业生涯中,挫折不断,事事不如意,但是我的心灵却没有扭曲,我也没有误入歧途,这是因为每次都有“神灵之手”出现,来给予帮助,让我遇见贵人化险为夷!善哉!善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退休后,我一直在想此人为什么一直给我过不去,平时表面上大家在工作上都还是祘“过得去”,同志之间有一些小矛盾也祘正常,真的要把同志往“死”里整也太过份了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幸福的一家:前排左起六姐马宗群、母亲父亲,第二排左起:幺妹马宗文、八弟马宗建,第三排左起六姐夫、五哥马宗义、老七马宗明</p> <p class="ql-block">马家兄弟姐妹在遵义五哥马宗义家</p> <p class="ql-block">相亲相爱三弟兄</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们和五哥全家欢聚在遵义</p> <p class="ql-block">哥嫂,弟媳欢聚在五哥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