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飞行员们难忘的龙春之歌(之一)

阿鲁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撰稿/卢建华</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制作/阿 鲁 梁佐琰</i></p> 序 幕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的开封,春来得特别早。道路两旁,公园小区,百花绽放,处处飘香,灰黑色的仿古建筑风格与通红的串串红灯笼更给大街小巷披上了春日的盛装。</p><p class="ql-block">4月17日,有人在清明上河园里看到了成群结队的身穿深蓝色有空军标识T恤衫的身影,他们年迈但身体健康,健步如飞。有心人注意到,他们的出发汇聚地是开封维也纳国际酒店清明上河园店。</p><p class="ql-block">知情人透露,他们一共有20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是来参加空军原第八飞行学院第一训练团飞行大队人员聚会的老军人和军嫂。</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原部队在新疆哈密柳树泉</p> <p class="ql-block">部队大门</p> <p class="ql-block">柳树泉“将军路”</p> <p class="ql-block">营房</p> <p class="ql-block">那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双女字”跑道</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异常艰苦的地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严寒酷暑,风沙蔽日是这里的常态。</p> <p class="ql-block">艰苦的生活和飞行训练环境,把他们的团队淬炼成了一个英雄集体。</p> <p class="ql-block">25年以来,一团先后更换了六任团长,八任政委。这几任领导人都能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团的建设与发展中,使一团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一团这个英雄集体长盛不衰,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历任团长</p> <p class="ql-block">历任政委</p> <p class="ql-block">1976年,一、二团合并后,</p><p class="ql-block">一大队部分教员、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8年,二大队部分教员、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7年夏,学院政委彭国祥与一团党代会新选出的党委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团是被中央军委记两次集体一等功的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分子。</p> <p class="ql-block">1990年4月被空军记集体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一团安全飞行二十五年庆祝大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时任团长姜启忠在大会作汇报</p> <p class="ql-block">荣耀时刻:</p><p class="ql-block">团长姜启忠、政委王良太在庆祝大会上接受了各级领导机关授予的四面锦旗!</p> <p class="ql-block">1992年7月8日,八飞院安全飞行25周年庆祝大会期间,兰空司令员孙景华中将亲赴一团视察,对一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  25年来,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改造了生活环境,整修了训练场地,地面苦练,空中精飞</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20日,二大队教员郑健正确处理空中发动机停车,成为八航校首例低空场外迫降成功的典范,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教员们在进行四机超低空编队飞行</p> <p class="ql-block">精心组织,精心指挥</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塔台指挥楼</p> <p class="ql-block">团长方步清和飞行指挥员赵延江、赵炳银在研究飞行指挥预案</p> <p class="ql-block">团长卢建华在塔台指挥</p> <p class="ql-block">25年来,一团为祖国培养了2000多名飞行学员,有30多名空军和海军的高级将领和三名航天员从这里起飞。</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八五期学员结业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航天英雄杨利伟</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中国特级航天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英雄航天员汤洪波,他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并担任指令长。</p> <p class="ql-block">英雄航天员邓清明</p><p class="ql-block">他是神州15号航天员,中国特级航天员。</p> <p class="ql-block">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的戴明盟</p><p class="ql-block">他是驾驶歼-15在辽宁舰成功着舰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采访戴明盟</p> <p class="ql-block">  许其亮与其教员陆文俊,杨利伟与其教员赵承良,汤洪波与其教员梁万发,邓清明与其教员于建修,戴明盟与其教员刘立新,邱光华与其教员梅尧顺都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p> <p class="ql-block">许其亮(前排右)</p><p class="ql-block">和他的教员陆文俊(前排左)</p> <p class="ql-block">邓清明(左一)</p><p class="ql-block">和他的教员于建修(中)</p> <p class="ql-block">戴明盟(左)</p><p class="ql-block">和他的教员刘立新(右)</p> <p class="ql-block">邱光华(中)</p><p class="ql-block">和他的教员梅尧顺(右一)</p> <p class="ql-block">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空军八航校一团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100名少数民族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学员们专注于理论课培训</p> <p class="ql-block">李占生大队长在教少数民族学员学习汉语。</p> <p class="ql-block">被评为100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羌族飞行员邱光华,就是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他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他的事迹感天动地,他牺牲后,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在人们眼里,飞行员是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但他们说,我们是为国效力的普通一兵!他们像普通战士一样,站过岗,放过哨,拉过煤,修过路,挖过洞,栽过树。在那巍巍天山下,在那茫茫戈壁中,在那蓝天白云里,他们苦了心志,劳了筋骨,涨了知识,学了本领,陶冶了情操,奠定了初心。他们虽然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但肩上却挑着置生死于度外,守卫祖国领空并传授飞行本领的重担。当问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奉献青春,有没有后悔呢?他们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绝不后悔!为国为民尽了力我们只有心安,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为了搞这次聚会,老团长姜启忠2020年就提出了框架动议,得到了诸多战友的大力支持。聚会的三个月前,他亲自出马,多方联系热心战友,成立了组委会。他几个月如一日,细致入微的进行了组织、指挥、协调工作,为这次聚会奠了基。</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主任姜启忠团长和王项民、姚二峰两位副主任在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副主任王项民、刘海云夫妇战友情深,费尽心血,全力以赴,慷慨解囊。他从武汉带来一个服务团队来到开封,负责资金运筹,接送战友,整体协调各服务组的各项工作,对战友的要求有求必应,对战友的照顾体贴入微,对战友们的动态关怀备至,及时跟拍大量照片分发大家,及时通报活动进程,深得战友好评。</p> <p class="ql-block">王项民和夫人</p> <p class="ql-block">王项民在布置具体工作</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成员,开封战友岳崇玺、于俊霞夫妇招待战友热情周到,多年以来,一以贯之。他带领开封本地的战友团队,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不遗余力的为战友订酒店,联系旅游,购置发放物资,邀请各方艺人嘉宾,亲自驾车接送战友,全程负责具体接待工作。</p> <p class="ql-block">岳崇玺和姜团长签到墙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岳崇玺和谭红在规划会议背景墙</p> <p class="ql-block">他们埋头工作,为大家操碎了心,被战友们誉为无名英雄。宋顺战友对东道主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用人品、能力、热情温暖了战友的心,他们的汗水洒在了每个战友的身上!奉献,奉献,还是奉献;感动,感动,还是感动”!</p> <p class="ql-block">感谢王项民、岳崇玺两位战友和众多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姚二峰战友负责了会务策划、会场布置、各项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特别组织了历次战友会中规模最大的书法展览工作,邀请了书法家周鉴明、马成龙、戴德民、张兴仁、马学忠等战友,每人为大家捐赠10幅以上墨宝,并亲力亲为,挥笔疾书赠送墨宝。他工作认真细致,作风扎实,跑前跑后,勤奋有加。保证了聚会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特别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的是负责摄影的王阳海战友,他会前、会中和会后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为大家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和多个高质量视频,被战友们誉为“工作狂人”。当大家赞扬他时,他总是微笑着谦虚地说:“能为战友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荣幸”。</p> <p class="ql-block">战友史悠森一如既往的为战友全程服务,他和陈仕新战友以及金尧康、戚锦秀夫妇、梁佐琰等战友不断地穿梭于战友之间拍摄,制作了多个高质量的小视频,为聚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战友陈昌利、冷建华、李林富、张国民、赵炳银、张权、于建修、王阳海、游佐国、付和生、杨红旗、谭红、牟汉超,根据各自特长分别承担了大会的各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各期班的召集负责人张万林、姜启忠、郑健、李林富、刘桂清、赵炳银、任兴民、张兴仁、陈启贵、吐尔洪.依明、王克亭、陈昌利、张锦标、张国民、穆学顺、王洪太、于建修、罗永东、刘俊奇、朴哲龙等战友在会前通过各种方式,打了数不清的电话,联系了近200余名战友,实现了战友们久别重逢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更有一些热心战友积极为会务提建议,主动参与服务和演出工作,像张万林、徐东海、郑健、刘桂清、梁军、史悠森、王景祝、陈启贵和吐尔洪.依明等战友。</p> <p class="ql-block">在聚会群里,战友张万林、王利军、陆文俊夫妇、周敬祥夫妇、宋顺夫妇、周子信夫妇、梁军夫妇、秦秀民夫妇、王景祝夫妇、梅尧顺夫妇、李军夫妇、陈健荣夫妇、周旭旺夫妇等拍了大量照片分发给战友。</p> <p class="ql-block">才女耿德生老师不辞劳苦时时关注着群里的动态,不断地评论点赞,深得战友好评。还有乔淑敏、戚锦秀、李光、刘正莲、李桂成、苏家凤等军嫂线上发送视频,照片,线下积极主动与军嫂交流攀谈,使聚会更加生动活泼,有声有色。</p> <p class="ql-block">战友中的才子陆文俊、姚二峰、宋顺、赵炳银、吴崇高等战友还分别以散文,诗歌,感言,评论的形式对战友会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描写,发出了感人肺腑的感概,更提高了大家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吴崇高战友的感言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我为有你们这样无私奉献的热心战友而欣慰、激动和骄傲!你们辛苦了!我们记下这份情,永远忘不了”!</p><p class="ql-block">战友们的共同努力和集体智慧,为搞好这次聚会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特别感谢:</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阳海 王项民 岳崇玺 姚二峰 </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韩郑 陆文俊 梅尧顺等众多战友为本美篇提供了照片和视频拍摄资料。</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