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邱体诗,邱颂。</p><p class="ql-block">城市主题诗,洛阳主题诗。</p><p class="ql-block">《洛阳颂》</p><p class="ql-block">作者:邱承彬</p><p class="ql-block">太康继位,迁都洛阳。</p><p class="ql-block">十三朝都,自兹发祥。</p><p class="ql-block">酿酒鼻祖,夏君杜康。</p><p class="ql-block">合纵六国,苏秦约长。</p><p class="ql-block">贾谊论积,重农抑商。</p><p class="ql-block">光武刘秀,东汉建邦。</p><p class="ql-block">班固汉书,断代开创。</p><p class="ql-block">晋武司马,西晋首皇。</p><p class="ql-block">武则天兮,武周之旸。</p><p class="ql-block">唐玄奘兮,译经弘扬。</p><p class="ql-block">李隆基兮,开元盛唐。</p><p class="ql-block">颜真卿兮,颜体雄刚。</p><p class="ql-block">杜少陵兮,诗圣春望。</p><p class="ql-block">刘禹锡兮,诗豪衣巷。</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兮,诗魔诗王。</p><p class="ql-block">元微之兮,莺莺西厢。</p><p class="ql-block">李长吉兮,诗鬼才煌。</p><p class="ql-block">赵匡胤兮,陈桥启航。</p><p class="ql-block">范仲淹兮,文武俱强。</p><p class="ql-block">理学程兮,异彩大放。</p><p class="ql-block">老君山兮,道教始光。</p><p class="ql-block">白马寺兮,四十二章。</p><p class="ql-block">齐云塔兮,直插云上。</p><p class="ql-block">鸡冠洞兮,幽险雄壮。</p><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梦回帝乡。</p><p class="ql-block">紫薇城宫,画栋雕梁。</p><p class="ql-block">明堂天堂,无上之堂。</p><p class="ql-block">万国天枢,世界中央。</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十万佛像。</p><p class="ql-block">关林关羽,忠义无双。</p><p class="ql-block">河洛大鼓,欢快唱腔。</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宇宙魔方。</p><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国色天香。</p><p class="ql-block">洛阳水席,酸辣清爽。</p><p class="ql-block">内敛大方,品德高尚。</p><p class="ql-block">底蕴深厚,文明昌旺。</p><p class="ql-block">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注释</p><p class="ql-block">1.太康继位,迁都洛阳:姒太康(约公元前2016年-前1988年),姒姓,夏后氏,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约公元前1978年太康在夏后争夺统治者的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斟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p><p class="ql-block">2.十三朝都,自兹发祥:十三朝古都,由此兴起。</p><p class="ql-block">3.酿酒鼻祖,夏君杜康:夏朝的国君杜康,是酿酒的鼻祖。杜康(今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一说汉朝陕西白水人),中国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夏朝国君。</p><p class="ql-block">4.合纵六国,苏秦约长: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约长,即从约长,战国时有合纵之约的六国之长。</p><p class="ql-block">5.贾谊论积,重农抑商:贾谊在其《论积贮疏》中全面阐述了重农抑商政策,强调了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从小博览群书,以善写文章闻名。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被招为博士,后提他为太中大夫。他建议改历法,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主张重农抑商,积贮粮食。政治上主张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赋则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知名。</p><p class="ql-block">6.光武刘秀,东汉建邦: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他是东汉的第一位皇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字文叔,谥号光武皇帝。南阳郡蔡阳县(湖北枣阳市或河南南阳县)人,一说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一说今山东菏泽东明县),其父时为济阳令。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开国皇帝(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定都洛阳。死后葬于原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相传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7.班固汉书,断代开创:班固所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彪之子,班超之兄。著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等。班固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班固一生著述甚丰。所撰《汉书》,为“前四史”之一;以“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p><p class="ql-block">8.晋武司马,西晋首皇:司马炎是西晋的第一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于洛阳,死后葬于洛阳含章殿。中国西晋开国皇帝(266年2月8日-290年5月16日在位),定都洛阳。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结束三国分裂,完成中国统一。</p><p class="ql-block">9.武则天兮,武周之旸:武则天创立了武周王朝,她是武周王朝的太阳,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周王朝定都洛阳。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一般被称为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3日在位)。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武则天前后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今已佚。</p><p class="ql-block">10.唐玄奘兮,译经弘扬:唐玄奘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等众多经典,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声名大起。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p><p class="ql-block">11.李隆基兮,开元盛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685年9月8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其在位期间,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p><p class="ql-block">12.颜真卿兮,颜体雄刚:颜真卿的颜体字,雄壮刚劲,大气磅礴。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死后葬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汤泉村。</p><p class="ql-block">13.杜少陵兮,诗圣春望:杜甫被后世尊称诗圣,其代表作有春望等。杜甫《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其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死后葬于洛阳偃师首阳山下杜楼村北。杜甫墓全国共有八处,分别位于湖北襄阳、陕西富县、陕西华阴、湖南耒阳、湖南平江小田村、四川成都、河南偃师和河南巩义。</p><p class="ql-block">14.刘禹锡兮,诗豪衣巷: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乌衣巷》是其代表作之一。衣巷,即乌衣巷。刘禹锡《乌衣巷》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存在河南洛阳、江苏徐州、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生长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一说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其为匈奴后裔。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名篇。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p><p class="ql-block">15.白居易兮,诗魔诗王: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的称谓,与李白杜甫并称唐朝三大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阳邑(今太谷县,一说祖籍为同州韩城,今韩城市),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死后葬于河南洛阳香山白园。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6.元微之兮,莺莺西厢: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被元代王实甫改编成了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元稹(779年-831年9月3日),字微之、威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中国唐朝中期大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p><p class="ql-block">17.李长吉兮,诗鬼才煌:李贺有诗鬼之称,才华横溢,成就辉煌。才煌,才华横溢,成就辉煌。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属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世称“李昌谷”,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唐朝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p><p class="ql-block">18.赵匡胤兮,陈桥华章: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宋朝由此启航。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1]),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p><p class="ql-block">19.范仲淹兮,文武俱强: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死后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今洛阳龙门东南许营村北)。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名篇《岳阳楼记》,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20.理学程兮,异彩大放:二程创立的理学,大放异彩。二程,即程颢和程颐,生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后迁居河南洛阳。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p><p class="ql-block">21.老君山兮,道教始光:老君山是道教的发源地。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玉皇顶海拔2217米。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的归隐修炼处,被后世尊称为道教起源地(道源)和祖师之庭(祖庭)。</p> <p class="ql-block">22.白马寺兮,四十二章: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诗人邱承彬《游洛阳白马寺》诗云:“四十二章白马驮,二僧腾兰东土来。慈悲传遍桑麻地,禅味熏陶清凉台。”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据相关资料记载,东汉永平八年(65年),蔡愔、秦景等人告别帝都洛阳,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刘庄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p><p class="ql-block">23.齐云塔兮,直插云上:齐云塔高耸入云端之上。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塔高十三层。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重修后的齐云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据诗人邱承彬《观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云:“齐云佛塔齐云高,神仙随塔上九霄。十三密檐十三行,刹圆身方德善昊。”</p><p class="ql-block">24.鸡冠洞兮,幽险雄壮:洞内有着丰富的钟乳石景观,有石旗、石鼓、石琴、石钟乳等,这些景观美轮美奂,雄伟壮观,具有丽、幽、深、险、秀的特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县城西三公里处的鸡冠山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p><p class="ql-block">25.洛邑古城,梦回帝乡:洛邑古城,美得就像回到了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帝乡,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路柳林街口。主要景点有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p><p class="ql-block">26.紫薇城宫,画栋雕梁:紫薇城的宫殿,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装饰华丽。紫薇城,即隋唐洛阳城宫城,是隋唐时期洛阳城皇宫部分,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隋代命名为紫微城。贞观六年(632年),号为洛阳宫,武后光宅元年(684年),号太初宫,是唐朝东都宫城。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别名紫微城。其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明堂;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贞观殿、徽猷殿。著名景为明堂、天堂、应天门、九洲池。</p><p class="ql-block">27.明堂天堂,无上之堂:名堂和天堂,是人间的天堂,已经到达最高境界。无上之堂,即无上堂,意思是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出自《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紫微城遗址的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紫薇城)项目的重要景观。是武周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明堂景区,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生活、理政场所,是紫微城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p><p class="ql-block">28.万国天枢,世界中央:万国天枢是世界的中心。天枢,是武则天的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象征世界中心,由“诸胡聚钱百万亿”建于神都洛阳,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万国天枢景区位于隋唐洛阳城皇城端门南侧,天街之上,南接天津桥。这一地点大致位于今天的定鼎立交桥西侧。万国天枢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友谊的象征,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也是洛阳作为古代东方贸易和文化交流重要枢纽的见证。在2023年5月,万国天枢还见证了第四届世界古都论坛的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嘉宾和青年大使在这里共话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洛阳博物馆前的天枢观光塔是仿照武周时期的“天枢”而建,而非原址重建。这一设计旨在向公众展示天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作为洛阳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p><p class="ql-block">29.龙门石窟,十万佛像:龙门石窟,雕刻了十万多尊佛像。诗人邱承彬《游洛阳龙门石窟》云:“四百余年凿龙门,十万佛像生伊阙。妙圣莲花香四方,禅窟梵容传千劫。”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龙门大道,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30.关林关羽,忠义无双:关林里面奉祀的关羽,是绝世无双的忠义之人。关林,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南路2号,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p><p class="ql-block">31.河洛大鼓,欢快唱腔:河洛大鼓,唱腔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常以说书的方式在乡村庭院表演。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流行在河洛地区一个较年轻的曲种,它有百年历史。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p><p class="ql-block">32.河图洛书,宇宙魔方: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水。</p><p class="ql-block">33.洛阳牡丹,国色天香: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娇艳多姿,姹紫嫣红。国色天香,出自于唐朝诗人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p><p class="ql-block">34.洛阳水席,酸辣清爽: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清爽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诗人、作家、天珠学家、书法家、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邱体字隶书创始人、邱体诗创始人。图书著作有《解密天珠》、《邱承彬诗集》,均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邱承彬诗集》录有二十四节气诗四十八首:《中国颂》、《泰山颂》《黄河颂》《山东颂》《西藏颂》《济南颂》《苏州颂》《淄博颂》《哈尔滨颂》《天水颂》《开封颂》《南阳颂》《商丘颂》《洛阳颂》《章丘颂》《沈阳颂》《昆明颂》《成都颂》《贵阳颂》《孔子颂》《伏羲颂》《黄帝颂》《黄山颂》、《长白山颂》《热海颂》《石林颂》《父亲颂》《母亲颂》《妇女颂》《四季颂》《千佛山颂》《老师颂》《同学颂》《五一颂》《雪山圣湖颂》《聊斋颂》《四季颂》《春天颂》《北王庄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等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p> <p class="ql-block">解密天珠,邱承彬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邱承彬诗集,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二十四节气诗大全。</p> <p class="ql-block">浙江丽水邱体字隶书字帖紫气东来石刻。邱承彬(邱木兮,邱六不)书法。</p> <p class="ql-block">邱体字创始人是邱承彬(邱木兮,邱六不)</p><p class="ql-block">天珠学创始人是邱承彬(邱木兮,邱六不)</p><p class="ql-block">邱体诗创始人是邱承彬(邱木兮,邱六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