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南美(二)亲身体验南美的魔幻

zheng xx

<p class="ql-block">拉美的文学作品充满了魔幻。不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还是我们看到、听到的故事,处处充满着魔幻。在旅行中,最魔幻的无疑是取消航班。关键是南美各国航空公司的航班随时会没有任何征兆地说取消就取消,有的到机场才知道。我们在南美的行程中,被取消了三次,一次比一次魔幻。有的重新购票,有的改签,有的化整为零分乘不同时间的航班到目的地再汇合。</p><p class="ql-block">时间耽搁最长的是从圣保罗到玛瑙斯的那一趟。当时已经到达圣保罗机场,才发现没有航班信息。问航空公司,说航班取消了。什么原因,谁都不知道。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从南部的圣保罗到北部的玛瑙斯,相当于昆明到哈尔滨的航程,当天再没有直达航班,最佳方案是飞到相邻的城市转机,而且是夜航。于是,凌晨飞到贝伦,转机搭早班机飞到玛瑙斯。大家累得吃亚马逊的全鱼宴都没有胃口。两天的行程压缩成一天完成。</p><p class="ql-block">南美各国的城市也充满魔幻。很难找到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满眼皆是欧洲的模样。布宜诺斯艾利斯模仿巴黎,街道、街区、市政厅、教堂、方尖碑、武器广场……仿佛置身于欧洲。巴西的葡萄牙风格,圣地亚哥和利马都是西班牙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才说着葡萄牙语一转身便是西班牙语,就是没有英语的市场。每个城市的中心都非常漂亮,但转眼就是贫民区,拥挤不堪,蜘蛛网一般的各种线,电线、网线、电话线等等,贫民区占了城市的一半。</p><p class="ql-block">各国的发展也很魔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蓝花楹正在绽放,漂亮的城市与低迷的经济反差强烈,曾经冲着世界前列建成的建筑,要么闲置,要么该换门庭,歌剧院成了书店——像雅典人书店,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却还在天花板。米莱总统的改革已经使汇率稳定下来。漂亮的城市与低迷的经济让人觉得非常魔幻。但愿我们的明天不会这样。</p><p class="ql-block">巴西圣保罗无处不在的流浪汉,圣保罗大教堂周围、公园、高架桥下面都是流浪汉的窝子。涂鸦是一种宣泄,已然成为旅游的景点,处处展现着南美人的才华和奔放。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与谁出可见的涂鸦让人领略着城市的魔幻。</p><p class="ql-block">南美各国富人区和贫民窟始终相伴,形影不离。导游再三交代,千万不要去贫民区闲逛。连里约耶稣山的耶稣张开双臂拥抱的都是富人区的方向,整洁、漂亮。不远处密密麻麻的贫民窟占满山岗,已经有几十万人,但人口还在逐年增长。跳出阶层的鸿沟是人生的一种奢望。</p><p class="ql-block">壮游南美,始终不敢踏进贫民窟半步。这样的阶层固化,解药又在何方。</p><p class="ql-block">南美的魔幻还有那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作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最好的注脚。诺奖获得者有两位智利作家,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是一位智利女诗人。1945年,她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智利的另一位诺奖获得者巴勃鲁·聂鲁达,主要作品有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也分别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最熟悉的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p><p class="ql-block">在智利旅行中得知可以去聂鲁达的家乡,那心情无以言表。各种千山万水踏上诺奖作家生活过的土地,真的很魔幻。</p><p class="ql-block">南美的魔幻还体现在亚马逊河的水量和阿根廷河的宽广,跟体现在印加文化的历史悠长……</p><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乌拉圭克罗尼亚坐渡船渡过两国间的界河拉普拉塔河。这一段河面50多公里,渡船需要一个小时。再下游入海口河面最宽处超过200公里。</p><p class="ql-block">说不完的魔幻,返程时,10几个盆友包括我们在内行李没有上乘坐的飞机,好在是返程,不然又要去买换洗的衣服。</p><p class="ql-block">在南美你只要细品就会找出更多的魔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