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邮轮离开黑山科托尔后,继续巡游,于2019年6月19日中午12时左右到达意大利威尼斯水域。下午上岸游威尼斯,晚上继续返回邮轮过夜。20日上午执齐行李离开邮轮,这是此次地中海环游的最后一站了。之后我们自行在威尼斯游玩,当晚住威尼斯预订的民宿,共游玩了两天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有一片广阔的浅水区与大海隔绝,形成潟湖,美丽如画的威尼斯城就坐落在潟湖的中心。泻湖一般是指与海洋相连的、由沙洲、珊瑚礁或其他屏障与海洋隔开的浅水湖。威尼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当时的威尼斯只是海浪与泥沙形成潟湖的一片滩涂。由于外族的侵入,迫使一些人为躲避战乱从罗马城逃到这里,逐步发展为一座水上城市。市区涵盖威尼斯潟湖的118个人工岛屿,纵横交错的117条大小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4座各式各样的桥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整个城市没有一辆汽车,靠小舟往来。</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威内托大区)的首府。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其海岸线长达7200多公里,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唯一水上城市。威尼斯城四周环海,其实包括了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又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实际上,威尼斯整个城市是建在木桩上,房屋下面有无数我们看不见的木头地基,因此它也被称为“颠倒的森林”。据考证威尼斯水城先后使用了上干万根木桩打进水下的泥沙中做基础,上面用沙石加固与铺垫之后建造楼房。由此可见,威尼斯水城可谓名副其实的木桩之城。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等美称。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p> <p class="ql-block">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达千万之多。威尼斯不仅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它还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有450多处,是文艺复兴的精华,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歌剧在威尼斯吟唱,威尔第的世界著名歌剧《茶花女》在这里首演。艺术在这里展现,每一座建筑物,每一栋房子,每一个广场,每一座桥,每一段栏杆,每一块石头,都有杰出的建筑天才的心血。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说过:几乎所有有趣的、吸引人的、伤感的、难以忘怀的、奇特的东西造就了今日的威尼斯……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邮轮上,突然遇见几架飞机在天空上拉出几条彩烟,那是意大利国旗的色彩,煞是好看,但不知为什么会飞临到来拉彩烟?6月8日是意大利共和国日节庆,是为此节庆吗?</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在邮轮上看飞机拉彩烟</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房屋建在木桩之上,房屋也很高,却不会下沉,全因这些房屋的建造很科学。威尼斯人先将木桩密集地插入海下的泥土之中,而这些产自意大利北部的木头,不仅不会烂,在海水中,反而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然后在其上面铺上从伊斯特拉运来防水性极强的伊斯特拉石,在石上再用砖建好房屋,由于木桩本身也插入得很紧,砖也不重,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情况。所以说,威尼斯就是一个上面是石头城,下面是森林的海上城市。但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几乎被砍伐完了。也付出了牺牲环保的代价,所以,后来政府就禁止这种行为,因此,威尼斯也就只有现在这个规模,也不会再扩大了。</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是独特的,不仅仅在意大利,整个世界上有而且只有一个 威尼斯 ,这个容纳5万5千人的城市靠上千万根木桩支撑,浮在水面上,实在不可思议。平均水深1.5米,有118个人造小岛的威尼斯,在每个人工小岛边缘,都有伸出水面近二米的木桩,原来是聪明的威尼斯人,都在做“地基”的时候,都将“地基”做大,一来可以减少海浪直接对房屋的冲击,二是避免在风浪大时,船直接撞击房屋,三是可以将上岸的必备工具船直接可以拴在上面,四是当初在海上建房屋,本来就是为了避免敌人的追杀,这些木桩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一举多得,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虽然建在牢固的木桩上,但城市却仍在下沉。上个世纪初,由于居民打造自流井抽取地下水,下沉严重,政府发觉问题后,所有的水井便被禁止使用了。即便这样,地基依然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下沉。现在每逢春秋季节,潮水上涨,很多低一点的街道都会被淹没。一些以前用作下货上客的建筑底层由于被水淹没,现在都废弃不用了。加上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威尼斯 的未来堪忧。由于城市的房屋不断下沉,而水位不断上涨,威尼斯人基本上不住在房屋的底层。</p> <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14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聚集在英国剑桥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据报道,这次会议是由威尼斯一家慈善机构——“威尼斯危机基金会”组织的,会议讨论如何挽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与会科学家指出,在1900年,威尼斯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每年只会被水淹上10次,但如今,圣马可广场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与100年前相比,威尼斯的水平面如今上升了23厘米。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挽救威尼斯的话,到2100年,威尼斯将完全被水淹没,再也不适合人居住。尽管威尼斯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还是有人悲观地预测,几百年之后,你要想参观威尼斯,那只有穿上潜水服到水下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湖面上有三个一丛的木桩,一直排到很远很远。这是因为威尼斯是群岛组成的城市,水、电、气都得由陆地输送过来。这木桩下便是水、电、气的输送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这排木桩既为保护城市的生命线不受损坏,也便于维修检查。(见下两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乔治·马焦雷岛</b></p><p class="ql-block">是威尼斯的一座岛屿,位于主要岛群的南方。岛上最知名的建筑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建于1566年,与威尼斯主岛隔海相望。教堂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白色的外观与蓝色的海水相得益彰。教堂内部有许多精美的绘画和雕塑,其中提香的《圣殇》是其重要的艺术珍品。从教堂的钟楼可以俯瞰整个威尼斯的美景,是拍照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康圣母大教堂(下图)</b></p><p class="ql-block">位于威尼斯大运河和威尼斯潟湖的圣马可港之间风景优美的狭长尖角地带,从水路进入圣马可广场者都可看见。教堂主体为顶着巨大圆顶的八角教堂,周围有六座礼拜堂环绕。它拥有次级圣殿的地位,其富于装饰性的独特外形和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意大利较上镜的教堂之一。它是在17世纪修建的,当时米兰大瘟疫蔓延到威尼斯,夺去了市内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生命,威尼斯人认为是圣母玛利亚庇佑了他们,为纪念圣母玛利亚挽救了威尼斯,故修建了此教堂。安康圣母教堂是威尼斯巴洛克艺术名家巴尔达萨雷·隆盖纳的杰作。每年11月21日,威尼斯人集中列队,浩浩荡荡从圣马可广场经过浮桥前往安康圣母教堂,庆祝圣母玛利亚节,向圣母玛丽亚感恩。</p> <p class="ql-block">上岸了,周围走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马可广场</b></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四周围绕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广场上有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和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等等。这里的建筑来源于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也多变,带着时代的烙印,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圣马可在耶稣的使徒中赫赫有名,《马可福音》就是他的大作。大家熟悉的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描述的地点就是在他家里。</p> <p class="ql-block">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明珠。它最美丽的时候是涨潮的时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广场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使所有建筑像镶嵌在水晶或玻璃中间,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光彩照人。加上周围咖啡馆的露天陈设,游人们鲜艳的衣着,五光十色,上下辉映,形成了一幅极其迷人的图画。广场四周还有许多商店和咖啡厅,是威尼斯闲逛休息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马可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是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的安息之处。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遵循拜占庭风格,总体呈希腊十字形造型,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此后教堂经过了几番增修,成为了一座融东方拜占庭式、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它代表着中世纪时期 威尼斯 的荣耀,威尼斯 的富足,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教堂最著名是其黄金装饰的马赛克立面,内部的黄金祭坛和马赛克装饰画也同样著名。在阳光照射下,教堂整个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因此又被称为“金色大教堂”。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总督府</b></p><p class="ql-block">又称威尼斯公爵府,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执政官宫</b></p><p class="ql-block">是意大利威尼斯最著名的宫殿建筑,它位于圣马可广场,始建于公元 814 年。历史上为威尼斯城市共和国的执政官驻地,现为威尼斯艺术和兵器展览馆。执政官宫临河一面长 71.5 米。现在集中了众多的商业设施酒吧、餐厅、艺术画廊、书店、信息服务、展览售票处和同本大区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经销商店。该建筑经历多次的火灾、毁坏、重建和修复,不断变化、规模日益扩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的执政官府,在经历了最后一次为期10年的修缮以后,已经不仅仅是一幢历史建筑,而成为一座多功能的中心,一个热那亚市以及当地人民文化社会活动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执政官宫初建时为拜占廷式建筑,被焚于火,后几经重建。1340 年重建时采取当时流行的哥特式艺术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这座以造型优美著称的宫殿建筑,用粉红与白大理石建成,光彩柔和夺目。在临河与广场两面,36 根雕花大理石圆柱构成的拱廊,承荷着 70 个精美的圆拱。圆拱之上,在绘有彩色几何形图案的墙面正中,有精雕细镂的阳台。最上端,以其白色垛口形的城堡式线条完成了这座宫殿建筑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马可钟楼</b></p><p class="ql-block">耸立于圣马可广场中心,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这座由红砖砌就、高98.6米的钟楼建于十五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不管在岛上什么地方,都能远远的看见。站在这里,自顶端俯瞰,可以尽情观赏风光宜人的威尼斯城和潟湖全貌,甚至可以远眺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传说伽利略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就是在上面试验 成功 的。</p> <p class="ql-block">宫顶上马赛克嵌雕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巴托罗缪广场</b></p><p class="ql-block">得名于旁边的圣巴托罗缪教堂。广场上有座18世纪非常有名的威尼斯剧作家——卡洛·戈尔多尼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大小小的广场很多</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狭窄的街巷,弯弯曲曲折折的,好容易令人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街巷里有很多店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人的面具</b></p><p class="ql-block">很有威尼斯特色的元素,就是商店里无处不见的面具。面具文化起源于什么年代已经无从考究了,但已然成为早期 威尼斯 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面具一盖,富人变成了穷人,穷人也圆了富人梦,老人变年轻了,小天真可以扮深沉,男人女人也可以互换角色......一身肉肉乱晃扣上面具也可以说自己是蜘蛛侠。他们慢慢的发现,觉得比较好玩,于是很多人日常生活都一直戴着面具,也成了后来 威尼斯 狂欢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大运河</b></p><p class="ql-block">是威尼斯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至圣基亚拉教堂呈倒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都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乘坐游船或者水上巴士可以游览大运河以及两岸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圣西门教堂</b></p><p class="ql-block">小圣西门教堂是威尼斯圣十字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隔大运河与该市的火车站相望,为许多旅客来到威尼斯首先见到的教堂。该堂建于1718-38年,为新古典主义建筑,与维也纳的查理教堂建于同一时期。</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大运河,两边的风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金宫</b></p><p class="ql-block">又名法兰盖提美术馆,涂金的建筑物闪闪发光,过去曾被称为“黄金的宫殿”。位于大运河畔,因面对大运河的建筑立面上造价不菲的镀金而得名,是大运河上显目的建筑物,也是威尼斯较杰出的哥特式建筑。黄金宫始建于1421至1442年间,原是当时威尼斯共和国执政官的宫邸,随着威尼斯共和国的没落,黄金宫数度易手,1895年一个富有的艺术收藏家法兰盖提将其买下,并斥巨资修缮成一座艺术收藏馆。1915年,他慷慨地将黄金宫赠予意大利政府,这就是今天的法兰盖提美术馆,并对一般公众开放。美术馆内主要展示从14世纪到18世纪哥特式时期到巴洛克式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刻、手工制艺术摆件和挂饰以及地毯等等,集欧洲绘画艺术之大成,这里收藏了“西方油画之父”提香的多幅画作。所有的展示室搭配的都是威尼斯老式家具,借此游客还可以对威尼斯华美的居住文化有个浮光掠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的桥</b></p><p class="ql-block">威尼斯水上行舟,陆上却不行车,那么多岛屿全靠桥连成一体。整个威尼斯有404座桥梁,所以它又得到个“桥城”的称号。威尼斯的桥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美,有的小巧,有的古雅,有的庄重,有的如游龙飞舞,有的如彩虹卧波,简直就是一个桥梁博物馆。威尼斯的桥不仅造型美,而且名字特别,每一个别致的桥名都讲述着一个别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叹息桥(下两图)</b></p><p class="ql-block">在总督府主楼和其监狱之间,还有一座连接的石桥,建于1603年,称为“叹息桥”。 此桥为巴洛克式风格建筑,由建筑师安东尼奥·孔蒂设计建造,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桥梁之一。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因叹息桥两端连结着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过去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桥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日落时如果恋人们在叹息桥下的贡多拉上亲吻对方,就将会得到天长地久的永恒爱情。所以从世界各地来的情侣都爱以叹息桥作背景合影。现在,它已成一大景观,来者,也会叹息,说,如此美景,为何现在才来,是啊,世上美景很多,人生短暂,为什么总要叹息,原来这里好美,而我才来呢?珍惜当下,拥抱快乐的旅程,享受快乐的生活,才是完美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里亚托桥</b></p><p class="ql-block">是架设在大运河中央的桥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当时是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而且是木制的掀起式桥,在一次庆典中不堪重负,大桥折断,之后改建成了现在的单孔石拱桥。这是威尼斯 最具特色的跨河拱桥,也是 威尼斯的著名地标建筑。现在看到的白色大理石设计完工于1592年,桥长48米,宽22米。里亚托桥附近是交易盛行之地,各类小铺、摊贩云集,桥上建有很多店铺,销售各种纪念品和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桥中央是拍摄大运河的最佳地点,而桥梁本身也是很好的摄影素材。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记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商人》不断被后人搬上电影、电视,以话剧、歌剧等形式流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学院桥</b></p><p class="ql-block">是威尼斯大运河上的4座著名桥梁之一,位于大运河南部的尾端。学院桥直到1854年才建造完成,1985年被重建,之后就作为大运河上唯一的木制桥,留存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赤足桥</b></p><p class="ql-block">赤足桥是威尼斯跨越大运河的四座桥梁之一,名字源于桥北侧有赤足教堂。桥北侧还连接威尼斯主要火车站之一的圣塔露西亚车站,桥南侧则是罗马广场公共汽车站。赤足桥由欧亨尼奥·苗齐设计,取代之前的奥地利铁桥,完成于1934年,通体为灰白色。</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漫步于威尼斯,就是一道艺术长廊的风景线,就如同行走于小桥流水的诗意之中,幽深小巷之间有小桥相通。即或是小店,也布置得很精致典雅,宛如街道间的一幅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贡多拉</b></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很小,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整座城市建在水中,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没有车,没有现代建筑,保留了最真实,最原生态的历史面貌。一切都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在这里找不到丝毫踪迹。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地的小艇——贡多拉独具特色,所以小艇便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小艇由工匠按照口传的传统工艺手工打造,底部刻意不对称,以保持单侧划船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船头的钢齿铜饰形状,象征总督的帽子。一边的6个齿,代表 威尼斯 的6个行政区。另外一边的一个齿,代表和圣马可广场隔海相望的Giudecca岛。其实以前的贡多拉不长这个样子,而且五颜六色,彰显个性。名门贵族趁机互相攀比,小船上挂满了昂贵的装饰,任性的炫耀财富,到处都是bling bling的。这股风潮越来越旺,看得老大们直摇头,于是16世纪元老院颁布禁令,所有的贡多拉都涂成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虽然从此低调了许多,但我们今天看到的贡多拉装饰细节还是非常精美的。</p> <p class="ql-block">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贡多拉”, 船身狭长,首尾翘起,现有3400多艘,成了威尼斯特有的“的士”。 艄公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贡多拉”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乘着轻盈纤细、造型别致的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穿行于狭窄的水巷之中,时而从连接各小岛的小桥下穿过,时而又转入悠长的巷子里。水巷蜿蜒,清波徐徐,让人的思绪如同一首流动的诗,如同穿行在迷宫中一般。游客们坐在船上,随船老大走街串巷,近距离审视着跨越千年的古建筑,伸出思想的手臂触摸着曾经辉煌的历史,抚今追昔,难得一见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现今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政府和民间早已意识到抢救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多年来经过科学论证与评估,相继实施了多项抢救措施,为根治与延缓威尼斯水城陷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离开威尼斯,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感叹威尼斯水城神奇的同时,海水漫进楼宇、精美建筑浸泡在水中的画面也不时在脑海中闪现,面对这座承载着灿烂文化的水上奇观,也许会让人产生一丝忧虑,人去楼空的威尼斯俨然就是一座濒临淹没的危城,滔滔海水中凝聚着千年文明结晶的威尼斯城还能撑多久?</p> <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遇见的早晨之景</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轻轨火车</p> <p class="ql-block">轻轨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投宿的民宿,富丽堂皇,两套间,有厨房、餐厅、浴室、洗手间。一晚147欧元。</p> <p class="ql-block">钟迺坚(西舟)拍摄制作。</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浏览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