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幽默大师搞笑第五十七集</p><p class="ql-block"> (进阶班)</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们继续讲国画山水构图的十大关系。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讲的内容吗?</p><p class="ql-block"> 学生:老师,俺记得。一宾主,画画先立宾主,二呼应,老师说画面的所以关系都是呼应关系。三远近,远近构成画面空间。四虚实,有句话说画实容易画虚难,虚是对实景具体刻画的对比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讲疏密、开合、藏露关系。</p><p class="ql-block">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中国画的一大妙处。譬如,佚名古画《柳塘秋草图》、《征人晓发图》、《杨柳溪堂图》,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起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明朝大画家文学家徐渭说“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可我们许多人画着画着就画多了。就像掏耳朵,他从这边耳朵掏进去,使劲掏,结果从那边耳朵出来了。把人掏傻了,那怎么行呢。</p><p class="ql-block"> 开合关系到画面的结构,是山水画常用的构图法则。开就是把气息发散出去,合就是把散发的气息收敛回来。常见有近、中景开,远景合,或近、远景开,中景合,或远、中景开,近景合等。譬如陆俨少的《峡江秋涛图》。合时可以通过物象合,也可以通过题字落款合。</p><p class="ql-block"> 藏露关系,文似看山不喜平。画画也是如此。恰当地处理画面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含蓄有趣。譬如南宋画家李东的《雪江卖鱼》,卖鱼处肯定是构图中心了,但他用两道树丛把卖鱼处掩藏了起来,他不是不想让你看,他是想让你去寻找:一是他通过小桥给你指引寻找的路径,二是通过半包围结构,告诉你构图中心卖鱼处藏在了哪里。再譬如明代画家项圣谟《雪影渔人图》,他把渔人和小船藏在树后,但他用交叉的树构成半包围,告诉你渔人和小船隐藏处,还用所有树枝指向都指着小船。这就是藏的妙处。</p><p class="ql-block"> 使人惊不如使人喜,使人喜不如使人思。藏是为了更深层次地展露表达主体。藏得越深,越是为了露,通过一番寻寻觅觅的探索,得到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p><p class="ql-block"> 学生:听了老师您讲的中国画构图,我心里豁然开朗,顿觉今后再画画,定会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p><p class="ql-block"> 老师心里高兴,却偏要用山东鲁普装模作样地说:嘿嘿。构图十大关系我还没讲完呢,你咋就不会低调点呢?隔墙有耳,可不敢让人家听见了,不笑掉眼泪,也会笑掉牙的。为师可不想跟着你丢人现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