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24年志

午夜阳光

<p class="ql-block">2024年主要做了两件事。</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出版《细胞康复医学--瘫痪的康复方案》。这件事从年初就开始校稿,到5月份的时候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交稿,再到12月29号拿到书,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全体编委辛勤的劳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郑鹏编辑认真的审校,使本书得以精致出版!</p> <p class="ql-block">只所以把《细胞康复医学--瘫痪的康复方案》的出版当作2024年的头等大事,不仅仅是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且是这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细胞康复时代,其意义我们在书的前言中已经言明,现把“前言”贴于下面。</p> <p class="ql-block">在神经康复中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是主动运动,但是用生物力学来解释主动运动的有效性时,却很难让神经科的同仁所理解。因此,康复医学急需一套能架构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之间的理论体系。</p><p class="ql-block">笔者在某一天查找生物力学的相关专著时,意外发现了龙勉等主编的《细胞分子生物力</p><p class="ql-block">学》。被这部著作所吸引的原因是笔者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康复医学最为推崇的物理因子“力”是如何影响细胞、影响分子的。果然该书不负众望,它让读者了解了通过磁珠扭转、光镊操控等模拟力学刺激可以耦合细胞的生物学反应,以及“明星”细胞(骨细胞、上皮细胞)、“明星”细胞器(细胞骨架、线粒体)、“明星”分子(一氧化氮、整合素)与力学信号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转化为康复的生产力,促成其转化的是另一本著作——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 Bruce Alberts 主编的 Essential Cell Biology。该书特别强调了一个观点:“适应”仍然是细胞世界中最基本的法则,细胞的功能由细胞和其必须适应的环境共同决定。那么康复不也是设计环境,让患者适应环境,从而重塑患者功能吗?由此,笔者联想到了乔布斯关于创新的定义:看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整合形成新的东西,就是创新。接下来只需要随着乔布斯的思路继续思考:康复输入的宏观物理刺激在细胞水平转化成了怎样的化学刺激、力学刺激和电学刺激?细胞、细胞器、分子需要怎样的化学环境、力学环境和电学环境才能产生更好的生物学反应?在求解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还参考了 John G. Nicholls 等主编的 From Neuron To Brain,Anders Liljas 等主编的 Textbook of Structural Biology(Second Edition),熊正英主编的《运动自由基生物学研究》,孟迅吾等主编的《协和代谢性骨病学》,Philip Nelson 主编的Biophysics Physics:Energy、Information、Life 和 Rob Philips 等主编的 Physical Biology of the Cell等著作。这些信息的积累最终帮助康复医学在功能障碍和细胞生物学效应之间以及在治疗方法和细胞生物学效应之间建立因果联系。这些信息是本书的基石。岳挺博士还对书中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整理,供读者进行拓展阅读。</p><p class="ql-block">人类宏观感知的最小单位和微观世界可能相差几个数量级,宏观世界流动的力可能与细胞世界流动的力相差更多的数量级,这就导致人们很容易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进而影响对细胞康复医学的理解和运用。为此,本书第一章先从“人体的运行机制”进行阐述,大量使用类比,并尽可能把微观的实验与熟知的临床实践(特别是康复实践)相结合。因此,深奥的细胞生物学在本书富有康复医学的“烟火气”。第二章“回到宏观”从器官、系统和人体适应环境的角度进行阐述,引入复杂适应性系统,赋予细胞生物学原理以更广阔的应用。有了微观和宏观理论的碰撞和融合,第三章将“基于功能理论的康复方法”从神经再塑、技巧再塑、心理再塑、体能再塑四个层面进行讲授,且都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原理来设计的。第四章探讨了基于细胞生物学原理的一些特殊疾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p><p class="ql-block">科学的进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 0 到 1,另一是从 1 到 N。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细胞和康复之间能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细胞康复医学可能是个从 0 到 1 的事物。细胞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意味着这个从 0 到 1 的创新需要无数学者的不断探索与修正,并为之不懈努力。然而,笔者坚信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其建立在科学的细胞生物学原理之上。</p><p class="ql-block">本书是细胞康复医学的瘫痪康复方案,笔者正在撰写细胞康复医学的内脏康复方案和肌骨康复方案。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康复医学迭代到细胞康复医学的历史必然性,庆幸中国人能够成为这一技术的代言人和细胞康复时代的开局者,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同道加入到推广细胞康复医学的工作中,因为这是一份能为人们带来福祉并乐在其中的事业!</p><p class="ql-block">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赵宇恒、岳挺绘制了细胞世界的大量彩图,马一鸣、赵纪翔、赵菲演绎了康复的动作,边楠鑫给予了摄影,他们辛勤并富有创意的工作,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在此特别感谢!</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我们2024-12-29拿到书,结果30号就在网络上出现了盗版,这很让我惊讶我们国家的效率,同时我觉得这也标志着业界对这本书的认可,我们不会为盗版去做什么事情,实际上盗版也是传播的一种方式,但请大家还是购买正版,因为我们不知道盗版书的信息是否会有变异。</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细胞康复医学的转化,在这里我还想说说从0到1和从1到N的事情,细胞康复医学思想和实践的形成,专业书籍的出版,这是从0到1的过程,这毫无疑问是困难的,但这并不标志着从1到N的过程就容易。1929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室里发现青霉菌能杀死其他细菌,但是经过10年的努力Fleming也没有提取出一点点青霉素,这就是青霉素从0到1的十年。1939年Fleming把菌种提供给德国生物化学家Chain和英国病理学家Florey,Chain于1940年提纯了一点点青霉素,1941年起Florey在其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持下,在美国军方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大量美元的支助下,才在1942年实现青霉素的量产,1943年Florey和Chain才和美国军方签定了第一批订单,此时才可以说青霉素实现了从1到N,到1945年的时候,三位科学家因青霉素获得诺奖,此时青霉素才用于民间。因此,细胞康复医学的推广肯定比青霉素的转化要难,我们有道阻且长的心理准备,我们感谢仼何形式的普及,我们也邀请所有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共同实现其从1到N的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奇妙的一年,在我们为《细胞康复医学--瘫痪的康复方案》定稿期间,参加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强教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举办的一个“姿势解秘”的学习班,从王强教授那里我们知道了有学者把骶髂关节分成骶骨和髂骨来独立研究,并由此找到了一套矫正骶髂关节错位的方法,结合对压痛点的处理,能高效缓解慢性疼痛,这次学习开辟了我科2024年奋斗的又一条主线!</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来后开始了“姿势解秘”内容的科内普及,普及过程中就有同事提供了原创者英国的物理治疗师Gibbons的著作《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手法操作指南》。后来又找到Gibbons的另外两本专著,这些资料带来了慢性肌骨疼痛康复的又一次飞跃!</p> <p class="ql-block">骨盆是人体的重心所在,因此骨盆也是我们的生物力学中心,虽然我们都知道骨盆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专家能把骨盆的运动规律分析清楚。Gibbons告诉我们,构成骨盆的唯一关节--骶髂关节,和构成肩胛带的肩胛胸壁关节一样,实际上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关节:虽然有很多肌肉控制骶骨,也有很多肌肉控制髂骨,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一块肌肉是跨骶髂关节的,</span>因此骶髂关节的错位应该分成骶骨的错位和髂骨的错位,骶骨有后锁死、前锁死、点头和反点头4种错位,髂骨有旋前、旋后、上滑移、下滑移、前移、后移6种错位的可能,骶髂关节的错位会导致长短腿、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的空间关系的改变,Gibbons由此建立了骶髂关节错位的评估和治疗体系。</p> <p class="ql-block">骶骨也好,髂骨也罢,作为人体被动结构的骨骼是不会自主移动的,骶髂关节错位就是骨骼的异常移位,背后机制一定是肌肉张力增加导致骨骼被拉歪了,把错位骨骼扳回到正常位置的传统正骨方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不放松肌肉的话,骨骼还可以在手法操作结束后再次被拉歪。Gibbons认识到这点后摒弃了被动的手法,而是采用了MET技术来放松被评估岀来的张力增加的肌肉,通过肌肉放松来实现关节的自我复位。</p> <p class="ql-block">肌肉中有一对相互拮抗的感受器:肌梭和高尔基腱器,肌梭兴奋后肌肉收缩,高尔基腱器兴奋后肌肉放松,MET就是通过兴奋高尔基腱器来放松肌肉的。看到这儿,所有人都会惊讶Gibbons体系的科学和严密,确实如此,并且我们还把Stecco肌筋膜技术和Gibbons正骨体系进行了揉合,从理论上来看,应该疗效很好,因为这一切的背后还有巜疼痛说明书》的鼎力支持,但在实践层面,总有一些不可控的病例,哪里出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古人有句话叫“格物穷理”,一个“穷”字道尽研究者的苦恼与激动,今年我们在慢性疼痛的研究上就达到了“穷”的境界。大多数学者比如大名鼎鼎的Mulligan、Matland就停留在了关节错位的层面,Gibbons认识到肌肉张力增加是关节错位的原因,但停留在了肌肉张力增加这个层面,为什么肌肉张力增加了?Gibbons没有对此穷理,我们做了这个工作。肌肉张力增加在临床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损伤,肯定不是所有慢性疼痛的患都有脑或脊髓的损伤,排除。精神紧张如恐惧状态时,我们的肌肉张力也是高的,但也不能说所有慢性疼痛患者都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也排除了。第三种情况就是避痛反应,当某个重要结构损伤,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功能,为了避免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机体会通过保护损伤结构免受刺激来保护重要结构的功能,这种保护是通过肌肉张力增加来实现的,这就是避痛反应,比如落枕时我们通过减少颈椎扭转来避痛。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在慢性疼痛诊断中我们就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疼痛的地方并不是损伤的地方,不痛的地方才是损伤的地方,是避痛反应掩藏了损伤灶,并引发了关节错位,那么人体哪些地方容易损伤呢?</p> <p class="ql-block">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与力密切相关,Stecco认为人体的应力集中点在肌肉的起止点、腱肌移行部和肌间隔,这主要是从肌肉的视角来看。如果从整体来看,关节才是人体的应力集中点,关节囊和韧带才是人体最容易损伤的地方。但是骨科强调骨骼的损伤,康复医学科强调肌肉的损伤,人类似乎忽略了关节囊和韧带的存在,这种忽略才是慢性疼痛困扰我们的原因。明白了这个道理,慢性疼痛的研究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一个新的理论呼之欲出:比如腰痛不是腰的问题,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囊及附属韧带的损伤才是问题的关键;椎间盘是一个被动结构,并不会主动地去压迫神经,是因为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囊及韧带损伤之后引发避痛反应,张力增加的肌肉牵拉椎间盘压迫了神经,处理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后椎间盘就会避开神经根。</p> <p class="ql-block">这个开悟是今年十月份发生的事情,蓦然回首离第一次接触Gibbons体系已经过了大半年了,艳阳下的秋色格外美丽,这也预示了细胞康复医学的第三本书“肌骨康复方案”已经较《疼痛说明书》有了根本的升华,当然这种升华还包含了我们在编写细胞康复医学的第二本书时发现的可以解释“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这些理论上的突破终于使我们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慢性疼痛治疗效果。</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高铁站我看到了一个电车广告,内容是“新豪华,再进化”,我觉得这也可以概括我们的2024年并开启我们的2025年,2024年我们已经撰写《细胞康复医学--内脏康复方案》15万余字,这本书有望在2025年出版。在2025年我们将以细胞康复医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临床推广工作,交很多对这个新技术感兴趣的朋友。未来,康复可能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细胞,一个是智能,我们在2024年还在智能康复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特别需要一提的是,2024年末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侯越博士给我们带来了“脊骨神经科学”,这一体系有望在2025年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新豪华,再进化,不止中国电车有,中国康复也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