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G331国道东线自驾游黑龙江篇(三)走进虎林

海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往鸡西虎林途中,有幸路过北大荒集团八五八农场水稻🌾种植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生以来第一次见水稻开花,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往鸡西虎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达虎头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虎林市虎头镇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植物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虎头乌苏里江第一塔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第一塔 ,正式名称为乌苏里江第一塔 ,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坐落在乌苏里江畔,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该塔于2007年9月正式奠基开工,2009年5月交付使用,总投资680万元。塔高55米,建筑总面积740平方米,塔体为钢架混凝土结构,外部玻璃幕墙呈半球造型,从高处远看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乌苏里江畔。乌苏里江第一塔不仅是黑龙江边境的标志性建筑景观,还集森林湿地防火、湿地科普教育、湿地监测、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登塔可以俯瞰蜿蜒秀丽的乌苏里江、瑰丽怡人的湿地风光以及俄罗斯的异国风情,是游客领略虎林边塞风光的绝美视点和最佳高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虎头乌苏里江起点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镇是乌苏里江的起点,位于虎林市虎头镇西北山地中,地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西岸。 乌苏里江,由发源于中国的松阿察河和发源于俄罗斯的伊曼河在虎头镇汇合而成,向北流至抚远岛,与黑龙江合流,最终直入太平洋,全长905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苏里江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虎头军用码头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3-194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3年日军侵占虎林(今虎头)后,着手修建虎头要塞,并将铁路与水路交通延伸至此,分别修建了火车站和码头,用于运送军用物资及掠夺我国木材资源。1945年8月,苏军攻占虎头要塞,将其摧毁,留此遗址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珍宝岛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00年十月一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耀邦总书记游江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渔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艇组驻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年间,作为黑龙江省较早的清代建筑之一,占地约164平方米。庙基长17米,高4.54米,木质建筑,四周花墙,庙顶黑瓦覆盖,重檐飞角,斗拱交错。虎头关帝庙1981年作为中国名胜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7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地处祖国的最东方,被誉为“东方第一庙”,是典型的汉族庙宇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关帝庙不仅是人们心灵寄托之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侵华日军虎头地下要塞的激战中,虎头关帝庙是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建筑,从此名气大增,香客不断。此外,虎头关帝庙还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建立地下交通站的地方,承载了许多英勇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哨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天下第一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9年,虎林市投资200多万元,聘请名家大厂匠心独运地设计、制作、安装了浩气雄风的天下第一虎大型雕塑,成为虎头旅游开发区的一大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雕塑长25米,高16米,重30.4吨,占地200平方米,全部采用铜板锻制焊接而成,以其之大,独步天下,令人叹为观止,故以“天下第一虎”名之,已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丛书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雕塑造型以东北虎为基调,取天下虎之灵气,风格别具,造型独特。“虎”体锻铜铸就,斑斓耀目,雄浑庄重。该虎雄踞乌苏里江畔的虎头山顶,与俄罗斯的达里涅列钦斯克市(伊曼市)隔江相望,坐北向南、昂首长啸、神情勇猛、威镇边关,表明了勤劳勇敢的虎林人民保卫、建设祖国边疆的坚定信心,象征着虎林龙腾虎跃的恢宏发展气势,寄寓着意气昂扬的虎林人走出中国、冲向世界的雄心壮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要塞博物馆,位于鸡西 虎林市虎头镇虎东山,距离虎林市中心约65公里。该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要塞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展示了侵华日军的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料,包括日伪统治下的虎头、虎头要塞全貌、劳工的血和泪等内容。地下部分则展示了虎东山要塞部分遗址 ,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营房、伙房、粮库、弹药库等设施。博物馆不仅是侵华日军罪证的展示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建立所谓“满洲国”,并觊觎北部苏联远东地区,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地下军事要塞,形成对苏攻防体系。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准备对苏战争,确保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攻击型战略设施。日苏虎头之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虎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侵华日军要塞遗址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企图侵略苏联的历史见证,是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实物教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并进攻苏联,于1934年至1939年间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秘密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要塞位于鸡西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占地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位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是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也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部分——东北沦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单元——九一八事变 日寇铁蹄踏入虎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单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虎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伪满洲国”的建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寇铁蹄踏入虎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抗日烽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单元——中共党组织的建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单元——虎林的抗日武装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在虎林的抗日武装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联密营的建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军对抗联的镇压与迫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林抗日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一部鲜血写就的历史,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将永远铭记东北抗日联军在祖国危亡的年代里为民族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会忘记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共产主义者和革命战士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深厚的战斗情谊。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事迹,将永远鼓舞人民向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部分——虎头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并进攻苏联,于1934年至1939年间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秘密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要塞位于鸡西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占地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位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是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也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它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阵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东猛虎山、西猛虎山三个丘陵组成,周围是沼泽地带,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中猛虎山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司令部的所在地,标高111.8米,距东、西猛虎山两制高点直线距离分别为350米和300米,距乌苏里江约2000米。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排气孔、反击口等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单元——侵华日军东北要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关东军边境军事要塞分布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单元——虎头要塞修筑背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达到对苏联战略进攻的目的,虎头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备极为强大。1939年3月,关东军建立了第4国境守备队,守备队辖3个步兵大队、5个炮兵中队、1个工兵中队。此后,又多次扩大编制,增加兵员。初期以仓周藏少将为司令官,守备队以步兵和炮兵各12个中队为基干编成一个旅团,兵员总数为8000人。1941年是虎头国境守备队编制兵员和装备的鼎盛期。在此期间,虎头要塞仓库中储备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过10000名士兵三个月以上。各要塞的守备队兵力也增至1个师团12000人。各要塞的火力配备方面,除步兵常规武器外,在虎东山西侧部署了30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24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在中猛虎山西侧部署了15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在虎啸山南侧和东猛虎山北侧共部署了10厘米口径榴弹炮8门。各步兵中队分别配备了17门山炮、16门92式步兵炮、8门中迫击炮。另外,虎头要塞设置了高射炮阵地,装备高射炮18门和高射机枪10挺,用于要塞的对空防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单元——虎头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要塞遗址在虎头镇周边完达山的丘陵中,是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进攻前苏联而秘密修筑的边境军事要塞。该要塞始建于1934年,于1939年春基本完工,在1945年前还在陆续的修建。地下军事设施现存遗迹有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粮库、燃料库、兵营、将校间、医院、炊事房、浴池、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观测哨所、地堡、竖并、反击口、烟囱及通风口,出入通道的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孔。在修筑期间,日本关东军共耗数亿资金,征用中国二十余万人来这里充当劳工,建成了庞大的进攻体系,成为“满”苏边境线东部左翼的核心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完备的地面设施——各式火炮、高射炮、高射机枪阵地,以及列车炮与巨炮阵地等地面设施,利用山地、丘陵,构筑成环绕山体的战斗掩体和交通壕沟通往各主要野战阵地,形成具有一定纵深的,便于平面主体交叉发挥火力优势的地面工事,并通过出入口、观测所、射击孔及通讯联络设施将地下地上的军事设施连成整体。各野战阵地外围设有鹿碧、铁丝网等障碍以阻止敌攻击部队,并用钢筋混凝土和钢轨设置坦克障碍和战车壕以防敌坦克攻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兵驻守——1939年3月1日,关东军组建第四国境守备队,14日进驻虎头要塞。守备队辖12个步兵中队、5个炮兵中队和1个工兵中队。“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期,虎头第四国境守备队编制人员和武器装备达于鼎盛,要塞内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万名以上士兵三个月的消耗。虎林铁道沿线动员了20万军队,虎头要塞兵力增至1个师团(12000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阵地分布——1934年至1939年,日本关东军驱使数万名中国劳工,修筑虎头要塞。要塞位于完达山余脉丘陵中,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阵地组成。以猛虎山阵地为主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呈钳形以南北两翼为护卫阵势,并以虎西山、虎啸山两阵地为依托,从背后支持猛虎山中心枢纽部。要塞与乌苏里江岸驻扎的日军江上舰队相呼应,因其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而号称“北满永久要塞”,被关东军吹嘘为“东方马其诺防线”。中苏边境东部一线左翼,基本上形成了以虎头要塞为核心阵地的虎头筑垒地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要塞守备队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四部分——摧毁虎头要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单元——历史呼唤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古至今,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每一次战争都有流血和牺牲,每一次战争都损失惨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全人类的一场战争劫难,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战争。全世界的人们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永远消失,让明天的世界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我们呼唤和平,只有和平才能使大家更加幸福,才能使世界更加繁荣,才能萌生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虎头要塞歼灭战,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美梦的彻底破灭。是世界及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标志,更以铁的事实向世人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场战役是中、日、俄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重要教材。我们追寻这段历史,目的就是为了纪念逝者,呼唤和平,让这场战争的警示与启迪的作用发挥下去。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鲜活的生灵颓然倒地,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因此,橄榄枝的暖绿与和平鸽的洁白是人们渴望的色彩,远离战争,呼唤和平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虎林要塞地下工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号竖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电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蓄水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休息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宿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浴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厨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食品储备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医疗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弹药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岗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下要塞换气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虎头要塞暗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鲁马观测所(球形观测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虎林珍宝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满语“古斯库瓦郎”,意为“军队营盘”,因岛屿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是中俄边界上的明珠和神秘之地,因1969年3月发生的中苏边界事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而驰名中外,每天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南北长2km,东西宽500m,距西岸200m,东距俄300m,面积约0.74km,历来为中国领土。1969年3月2日至17日,苏联出动武装部队入侵珍宝岛,由此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对苏自卫反击战。此战役不仅打出了军威、国威,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更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珍宝岛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0年,珍宝岛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2008年10月,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正式划归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还是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它容纳了三江平原地区所有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大量濒危的稀有物种,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黑熊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130种;有鸟类169种;名贵淡水鱼类40余种;高等植物600余种。该岛是一个丰富的物种资源基因库,现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区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上,七里沁岛上游,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0.74平方千米,位于主航道中心左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珍宝岛1915年前,由于江水长期冲刷而成,是从中国方面伸入乌苏里江的半岛,距我国仅150米。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宝岛还与乌苏里江的中国陆地连在一起,恢复原来的半岛面目。老一辈中国渔民在岛上盖房搭棚,从事渔猎生产,称之为“翁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虽距祖国大陆仅约百米,但每年封江和开江之际与大陆联系相当困难。在很长时间内,珍宝岛上只能靠柴油机发电。2000年6月22日,珍宝岛才正式通电。因此,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珍宝岛全体官兵,特意在大陆岸边立起了一块“珍宝岛通电纪念碑”。以表彰他们在不通电环境下坚守岛屿的奉献精神。几十年来,为了守护好祖国的领土,不知有多少祖国的好儿女在这里忍受着孤寂,献出了青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碑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当前生活条件改善的一种象征。通电后,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也反映了国家对边防战士生活的关注和改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百年首捷,一岛独胜”的石碑,这块石碑是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胜利40周年时由黑龙江省军区政委宋凤鸣题写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石碑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的英勇与决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目前珍宝岛暂不对外开放,但游客可以免费隔江观望,或者乘游船近距离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哨所:岛上长年驻有中国官兵,修建有营房。珍宝岛大门旁,还有珍宝岛历史事件见证的“英雄树”,是一处名传中外的战争遗址。可惜只能隔江相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战迹地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乘坐快艇环岛游时才听说可以登岛参观,但是要提前预约,哎!肠子都悔青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下岛上的图片及黑白照片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现存的水泥工事与猫耳洞,是当年英雄们战斗的岗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栋三层白色小楼,是岛上建起的第五代营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旁边的第一代营房还保留着,这个由石头砌成的小平房只有两米多高,推开门,一股凉飕飕的潮气和霉味儿扑面而来,门框两边刻着一副对联:“身居珍宝岛,胸怀五大洲”,墙壁上还留有“永保边疆”的标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代营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棵极为普通的山榆树,树冠茂密,枝干粗壮,盘根错节,虬劲地扎根于岛上的泥土中,走上前去,看着斑驳的老树皮,便能感受到它的沧桑。而这种沧桑并不仅仅来源于岁月的流逝,雨雪风霜的侵蚀,更多的则是战争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年仅25岁的英雄战士杨林,在战斗中奋不顾身,带领两名同志在冰道上架炮,并且操纵82无后坐力炮,与入侵者的一门火炮同时互相瞄准,又几乎同时开炮。他在左手三个手指头被打断的情况下继续战斗,高呼“望党能把我当成一颗重型炮弹来用”,最终与敌方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树下,这棵树因此被称为“英雄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英雄树象征着杨林烈士及其他战斗英雄的精神和牺牲。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英雄们的缅怀和敬仰。如今,这棵树枝繁叶茂,象征着英雄精神的永葆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15日,苏联边防军3次出动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发起猛烈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保卫了珍宝岛。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上校阵亡。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铺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 T -62主战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击毙苏军边防部队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珍宝岛之战的最终结果看,中方显然获得了胜利,不仅缴获了苏军的坦克,战后还完全控制了全岛,在上面建起了边防哨所,派驻了守军,彻底瓦解了苏方侵占珍宝岛的图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次自卫反击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卫了一个小岛的主权,而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新中国。同时,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也让苏联意识到仅靠战争手段很难征服中国,直接遏制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战,中国彻底摆脱了对苏联的精神依赖,并且改变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知和态度,由此拉开了中国和美国及西方世界改善关系的帷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那以后,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明显提高,先是与美国建交,后顺利加入联合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负责任的大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上校阵亡。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铺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 T -62主战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击毙苏军边防部队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3月15日的激战中,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的轮番攻击,激战9个多小时,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炮战,粉碎了苏军3次冲击,共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8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击毙苏联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杨辛中校等60余人,打伤80余人。中国军队牺牲12人,负伤27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3月17日至4月2日争夺苏军 T -62坦克的作战行动中,中国军队发射炮弹1900余发,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打死打伤苏军步兵3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军队阵亡71人(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人现安葬于宝清县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较为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中国边防部队的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辆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宝岛战役纪录片(来源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游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位于虎头镇区北隅,坐落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纪念园位置曾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当年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之战中,战斗最惨烈、攻坚时间最长、牺牲人员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地方。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再现二战历史及最后一战;为纪念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的5400万人民,昭示世界永远和平,从2009年起,虎林市先后出资560万元,修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园名和碑文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侵华日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并进攻苏联,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之久秘密修筑了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做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在此配备了重武器和大量的兵力。1945年8月8日苏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虎头侵华日军凭借虎头要塞继续负隅顽抗,直至8月26日虎头要塞被苏联红军攻克,因虎头要塞之战比日本投降的时间晚了11天,虎头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激战地和终结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战纪念园按照大战的酝酿与爆发、大战的全面展开和大战的最后较量与结局的时间顺序,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袭波兰开始,直至1945年8月26日战争的最后一枪在虎头结束的思路安排。突出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影响力的“九一八”事变、台儿庄大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虎头要塞战役等历史大战事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园以纪念为主题,用景墙、雕塑对二战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及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伤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柏林-罗马-东京”罪恶轴心的形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战的酝酿与爆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爆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18事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德国入侵波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2-194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战的全面展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德国闪击苏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西洋宪章(1941.8.1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联合国宣言(1942.1.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台儿庄大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诺曼底登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意大利向盟军投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战的最后较量与结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柏林战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珍珠港事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5.8.26.对日最后一战(虎头要塞战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军2000余人除53人逃脱外,全部被消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本法西斯投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缅怀历史,不忘和平,虎林市在虎头军事要塞主阵地的中猛虎山山顶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碑体上半部分高7米。采用近乎白色的花岗岩,光洁有序,挺拔向上,象征着新中国蓬勃发展的建设历程。碑体正面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提写的碑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碑体下半部份高4米,由灰色花岗岩火烧石和蘑菇石制作。它象征着军阀混战造成的本已黑暗的旧中国,又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破碎河山,而在破碎状砌体内部则蕴藏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八年抗战的钢铁意志。下面有中英文碑文,记述了二战的简要过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碑碑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5月8日,德降。同年8月15日,日降。二战结束。是时,此地要塞日之守军不知世事已变,仍顽抗不降,被苏军全歼。战争又延续了十一昼夜,时值1945年8月26日。故此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终结地。此次大战,历时六年。参战者范布六十余国,涉及全球人口五分有四,亡者约五千余万人。中国是遭受战争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惨烈之状不堪回首。建碑以记,昭示和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碑基座部分占地324平方米,碑高21米,象征21世纪。整个碑体分四个部分、五项内容,有1945年之意。基座四周建有十五级踏步和八面护栏,寓意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基座两侧刻有两组分别反映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场面的浮雕。后侧两个车轮状构件,象征着战争的车轮被正义的力量阻挡在中国虎头,二战战车在此止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落下帷幕。纪念碑顶部铜像部分高5米,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由一个傲然挺立的和平少女手托和平鸽、仰望蓝天的锻铜塑像组成。和平少女周围有四只鸽子自由飞翔在彩带之中,象征着中国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战(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战(之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战(之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战(之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残暴 掳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奋起 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支前 丰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战主要参与国损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文明战胜野蛮的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人类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换来了和平与进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多方面和深远的影响,它结束了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开启了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7.30.游摄于鸡西虎林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