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读书】在阅读中更新思想,在生活中活出健康~

晴天芯语

<p class="ql-block">关键词: 孩子 心理 文学 传记</p> <p class="ql-block">1.《和孩子聊聊生命里最重要的事》2025.01.05后</p><p class="ql-block">生命里……最重要……有哪些……朋友,妈妈,美食,音乐,思想意识……</p> <p class="ql-block">2.《看见孩子》2025.1.17</p><p class="ql-block">我在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育儿”?</p><p class="ql-block">不是从我当妈妈开始,而是在我意识到身为母亲我也需要学习成长的时候——应该是在魏涞已经三岁左右时吧!</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不仅是“看见孩子”,更是“关照父母”。</p> <p class="ql-block">3.《首先你要快乐,其次都是其次》2025.01.19晚睡前</p><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看”完的书,一页一页,翻着,看着,偶尔笑着,还要担心笑声是不是影响到了已经熟睡的两小只,哈哈~</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供消遣,供娱乐,取悦自己~</p><p class="ql-block">其实,里面有一些建议真的要去做,如作者所言:“用做点儿什么赶走无聊与失落”。现在的我,不会无聊,但会迷茫和失落,所以也应该做点儿什么。</p> <p class="ql-block">4.《目送》</p><p class="ql-block"> 年初二回娘家,晚间二宝入睡,于书架取之来看。</p> <p class="ql-block">5.《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p><p class="ql-block">情绪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内核稳定。接触心理学的书,总会在字里行间看见“自己”。问题导向,解决导向,无因性,自我攻击,等一等,知识取代不了阅历……想是问题,行是结果。为何焦虑,治疗焦虑的方法就是行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6.《空腹力》</p><p class="ql-block">以一个医生的角度告诉我,身体疾病源于体寒、血液不净……很多刷新认知的观点,也有一些我当下不能认同的观点。空腹力的形成,更多的是一个人从思想认知到行为实施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7.《把自己重养一遍》</p><p class="ql-block">很凑巧,书中内容和上一本某些内容观点一致。重养三观,重养身体……健康的身,有趣的魂,才是女生(性)的“王炸”。书中还有很多可操作性的方法,重要的是,你愿意不愿意去尝试且坚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看着看着,我发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才是惊人的“彩蛋”……</p> <p class="ql-block">8.《人生海海》</p><p class="ql-block">生活不是你经历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直面的勇气,放下的智慧,最终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p><p class="ql-block">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几度绝望, 依旧向前。</p> <p class="ql-block">9.《自渡》</p><p class="ql-block">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p><p class="ql-block"> 人生漫长,在喧嚣中自见,在孤独中自爱,在关系中自洽,在伤痛中自愈,最终在生活中自渡。</p> <p class="ql-block">10.《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p><p class="ql-block">史海七颜,命若飘蓬随势转;</p><p class="ql-block">王朝百载,人如棋子任局牵。</p> <p class="ql-block">11.《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p><p class="ql-block">历史是冰冷的,腥风血雨,自古如斯。</p><p class="ql-block">历史也是有趣的,故事典故,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历史中的人物,人物身上的历史,所有的发生,都有迹可循,且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书本共六章,后两章,吾尤爱之。</p> <p class="ql-block">12.《苏东坡传》</p><p class="ql-block">立天地间,苏轼是逆旅行人,却怀“一蓑烟雨”的从容~</p><p class="ql-block">活尘世里,东坡为精神归客,独守“江海寄余生”的旷达~</p><p class="ql-block">读《苏东坡传》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原来人这辈子的坎坷真的没个准数,苏轼一辈子贬了又贬,从京城到偏远的蛮荒之地,换谁都难扛住。可偏偏是这些摔打的日子,慢慢沉淀成了他骨子里的东西——后来他写“竹杖芒鞋轻胜马”,那种不在乎的豁达,其实都是熬出来的沉淀。</p><p class="ql-block">再想想我们自己,在天地间其实都像苏轼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过是赶路的普通人,没谁能一直顺风顺水。但看苏轼就知道,人的追求不该是躲掉坎坷,而是像他那样,哪怕被生活推着走,也能守住心里的那点热爱——写写诗、品品茶、尝尝当地的菜,把苦日子过出滋味,这大概就是最实在的活法了。</p> <p class="ql-block">13.《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p><p class="ql-block">以具体的案例,带领我去感受、分析,贯穿始终。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尊重自我,治疗自我,不是我们多么的脆弱,而是我们值得把自己经营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14.《家庭的觉醒》2025.11.03晚间</p><p class="ql-block">又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洗礼,又一次直面自我的冲击,又一次为时不晚的庆幸……我不去争做优秀的妈妈,只需合格就好。养育孩子,其实也是在养育一个新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原文摘录:</p><p class="ql-block">要面对内心的空虚,我们要拿出勇气、耐心和决心。如果在年少时缺少被爱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匮乏感足以摧毁我们对他人的信任,更不用说要去爱护他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必须怀着觉醒的心来教养孩子,让他们每一天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也是值得爱的……完全接受孩子,这样做,他们原本的真我就能茁壮成长,内心就不再有匮乏,就不会出现多数孩子会出现的那些问题。(P1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