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日,和耀淑老人已离我们而去已三载。然而,她的歌声与教诲、那些传奇般的故事,如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爱为忆,让老人的精神永存心间。在三年祭之际,我们缅怀不止,愿老人在天堂得以安息。</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和正钧老师在自己家中,按照当地习俗为母亲举办三年斋祭,传承纳西文化的部分老师、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受邀参加。</p> <p class="ql-block"> 11点半到和正钧老师家,走进院落,早到的亲朋好友已入席落坐就餐。</p> <p class="ql-block"> 正房堂屋悬挂着老人的照片,摆放着贡品,燃着清香。我们先去堂屋磕了个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刚坐饭桌上准备用餐时 ,杨杰宏老师俩伉俪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是早上从北京来的,在三义机场下飞机后就赶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主人家的火棘果正红</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大家围坐天井,共同回忆老人一生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外孙女颂读了自己缅怀阿婆的文章,几次声音哽咽,泪水涟涟。</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争先讲述起老人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和福寿老师讲述跟着耀淑老人,学到很多民族文化及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木诚老师即兴演唱,以谷气调歌颂老人的为人处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跟着和声。</p> <p class="ql-block"> 和洪生老师唱歌好听,可惜没有拍好。</p> <p class="ql-block"> 此视频记录了当天,人们用歌声缅怀老人的几个视频。</p> <p class="ql-block"> 听了各位老师缅怀老人的话语,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去看望老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我原来不认识老人,后来在纳西话賨群里知道有一位民歌手,在丽江解放初期,唱纳西民歌鼓舞人心,很受人们的爱戴。再后来知道这位老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纳西民歌传承人和正钧老师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13日,杨杰宏老师回丽江期间,学习纳西文化的部分人员,去拜望和耀淑老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人,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老人。</p><p class="ql-block"> 让我是第一次见和耀淑老人的:</p> <p class="ql-block"> 老人与儿子和正钧老师住一起,家在金山社区达瓦村。</p> <p class="ql-block"> 进到院子,见老人坐在北面主房的屋檐下,墙上一块授予纳西族优秀民间歌手“终身成就奖”的铜牌格外显眼。</p> <p class="ql-block"> 和耀淑是纳西族民歌的优秀代表,从小耳濡目染民歌氛围的熏陶,十二岁就能和大人对歌,显示出了不凡的纳西民歌天赋,她的一生以歌为伴,一唱就唱了80多年。以歌传情,传播党中央的文件精神,传递纳西人民的心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她掌握的纳西民歌丰富多样,演唱功底深厚,即兴演唱能力强,其演唱的民歌深受纳西群众的喜爱,被誉为“纳西民歌活词典”。老人家早年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不计名利,忘我奉献,是远近闻名的劳动模范。晚年热心传承民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这种高风亮节代表了纳西族文化之风骨。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p> <p class="ql-block"> 和耀淑老人生于1930年8月7日,吴烈里美自村人,现为古城区开南街道良美居委会。1948年初,地下党组织开办青年夜校班,和耀淑小时候因家里穷没读过书,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她积极读夜校班,时年18岁。3月,经和灿南、和承铎介绍加入了地下“民青”组织(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团的简称)。当时“民青”组织的宣誓词为:“我自愿参加民青,向红太阳宣誓:从今天起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分配,加入民青组织。介绍人:和灿南、和承铎。”加入“民青”也就加入了开南文艺所(后来改称开南研习所)。</p><p class="ql-block"> 经过和月斌、和卫南同志的培养,和耀淑于1949年2月初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入党介绍人是和月斌与和卫南,监誓人为木凤章。1949年3月8日,丽江县妇联会成立,组织分派和石清、杨一星参加会议,妇联会由7人组成:和石清、杨一星、木秀章、杨学珍、和顺芳、和耀淑、和木新,进行了加入妇联的宣誓仪式。经常到开南研习所做妇联宣传工作的有和爱勤、木耀云、和群英。后来,河东妇联成立,选举木秀章为河东妇联主任,和集尚、和耀淑为副主任。1949年7月,地下河东党总支成立,和耀淑任党总支副书记,是9名党员中惟一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摘自《丽江应急》)</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主要的一个议程是木诚老师拜耀淑老人为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拜师仪式,由杨杰宏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拜师前烧一把青柏香</p> <p class="ql-block"> 木诚老师准备的几样拜师礼</p> <p class="ql-block"> 徒弟木诚老师向师傅敬茶</p> <p class="ql-block"> 一同参加拜师仪式的老师们与老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木诚老师拿出手机,请老人听以往老人的谷气调,听着自己的歌声,老人露出孩儿般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东山庙就在达瓦村附近,抽空去看一下。因管理庙宇人员在外面进不去,等大门等钥匙之际,大家相互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过老人后,后来去达瓦庄园,随便又去过和正钧老师家一次,但老人在休息,没有见到。</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只见过老人这次,就没有见过第二次了。</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在各纳西文化群中收集到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李金星老师发在纳西话賨群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李艳菊、和耀淑与杨秀英三位优秀民歌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和耀淑,李秀香,和德华三位民歌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和耀淑与李艳菊两位优秀民歌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和老师等几位老师看望老人</p> <p class="ql-block"> 杨福泉老师多次看望和耀淑老人</p> <p class="ql-block"> 有关领导与单位看望老人</p> <p class="ql-block"> 和正钧老师分享的照片 (和老师与张老师与老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杨杰宏老师看望老人</p> <p class="ql-block"> 和洪生老师看望老人</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5日下午,纳西民歌爱好者去拜访和耀淑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丽江民间艺人协会和万光会长及协会会员多次看望老人</p> <p class="ql-block"> 杨树高老师与和耀淑老人及其他民歌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和钟华老师看望老人,并送一辆轮椅。</p> <p class="ql-block"> 耀淑老人于2022年1月3日晨辞世,4日火化,6日归山安葬。</p> <p class="ql-block"> 在丽江的纳西话賨部分老师,到老人家里代表《纳西话賨》群及公众号向耀淑老人敬献花圈,以表达和传递对老人深深的哀思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 老人的生前好友们</p> <p class="ql-block"> 云南农大教授杨春和教授,为老人写的挽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可以享受离休待遇的老一辈</p><p class="ql-block">甘愿一辈子在农村的家里</p><p class="ql-block">把她的一生奉献给她最喜欢的</p><p class="ql-block">纳西族民歌事业</p><p class="ql-block">她一生经历坎坷</p><p class="ql-block">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p><p class="ql-block">不懈地用歌声忠实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讴歌新社会新生活</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人民艺术家</p><p class="ql-block">一路走好 精神永驻</p><p class="ql-block"> 一一杨春和</p> <p class="ql-block"> 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老人家留下的歌,由和正钧老师整理好后,随时在《纳西话賨》公众号传播。</p><p class="ql-block"> 耀淑老人走了,但她留下的民歌却如同不灭的星辰,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心田。她的歌声,如同山间清泉,纯净而悠扬,穿越时空的界限,继续在人们耳边回响。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旋律,都承载着她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她的民歌,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她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怀念着她那美好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图为和正钧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