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抗战岁月 作者:张麦虎

老兵驿站★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的烽火岁月中,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之中。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名老八路军战士。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出生在河北省阜城县,王海镇张次槐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战乱之苦。那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虐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亲眼目睹了家乡的房屋被烧毁,爷爷奶奶和乡亲们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也萌生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所以年仅十六岁就毅然报名参军。</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亲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他们从河北涉县来到了太行山前沿阵地,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军营里,父亲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了射击、刺杀、爆破等各种战斗技能。他深知,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打击敌人,保卫家园。为死去的亲人和乡亲们报仇。</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场上,父亲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日军的伏击。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战场上空。父亲和战友们毫不畏惧,迅速寻找掩体,展开反击。他们利用地形和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父亲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英勇,他端着步枪,瞄准敌人,扣动扳机,一发发子弹准确地射向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父亲的腿部不幸中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但他强忍着剧痛,继续坚持战斗,直到部队成功突围。这次战斗,父亲所在的连队以少胜多,重创了敌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年底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了庆功大会,父亲参加了此次盛会,被边区政府授于战斗小英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父亲和同乡二位战友李停大伯和吕平义叔叔。他们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在破旧的窑洞里休息,分享着仅有的干粮和清水;一起在寒冷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各自家乡的故事,互相鼓励着坚持下去。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彼此,共同面对战争的艰难与残酷。</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八路军中还担过王新亭首长的警卫工作。沧州号称武术之乡,父亲从小便和爷爷练习武功,有很深的武功底子,从此他每天带领当地有志青年,坚持练功习武。并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的英勇事迹。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八路军如何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巧妙地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讲述着八路军如何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父亲的宣传工作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参军热情,坚定了他们的抗日信心。随处可见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太行山上参军热潮彰显了军民鱼水情,这感人的场面永远印刻在父亲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八年抗战胜利后,父亲转业回到地方,但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和李停大伯及吕平义叔叔,自愿放弃了南下干部的大好机遇,全身心投入农业工业建设当中,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他常常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教育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八路军岁月,是他人生中最光辉、最值得骄傲的时光。他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麦虎,中共党员,笔名追寻。一九八七年加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曾多次荣立三等功,现为呼兰区作家协会注册会员,任山西耕读书会会长。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作品多次投稿人民武警报及萧乡文学。二O一八年参加全国首届木兰杯诗词大赛,获优秀奖,并授予最美诗人称号。二O二O年参加全国首届国韵晨杯荣获全国三等奖。2023年加入中国诗人作家网。作品在各大诗社广为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