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4日,我俩饶有兴趣地去威海路48号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观赏“上海:摄影之都1910年代一2020年代”展览。35位在上海长期生活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268件作品和80余件/组其他资料、展品,呈现“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历史变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底层的上海民生银行大厅,宽畅明亮,时尚大气。</p> <p class="ql-block">一侧为民生银行职工获奖作品精选。</p> <p class="ql-block">《上海今昔》,2009摄影。</p> <p class="ql-block">《永不落幕的盛宴》。2010年。</p> <p class="ql-block">《龙凤呈祥》1987。丁浩摄影。</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之夜》2010年,盛黎明摄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五楼的布局: 展出各类油画、小商品、供观众选购。</p><p class="ql-block">《睡梦百乐门》</p> <p class="ql-block">《百乐门》。</p> <p class="ql-block">讨人喜欢的小摆件。</p> <p class="ql-block">油画《秋鸣》。</p> <p class="ql-block">油画《海滩》。</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作《老式放影机》。</p> <p class="ql-block">书库。(观众可以入内阅览)</p> <p class="ql-block">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对着镜子来个自拍。</p> <p class="ql-block">进入六楼展厅。《上海:摄影之都1910s一2020s》。</p> <p class="ql-block">丁悚的早期摄影作品:《野外写生》。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父亲。</p> <p class="ql-block">丁悚,《上海美专学生户外写生》。1918。</p> <p class="ql-block">丁悚,1920年代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丁悚,1930年代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郎静山作品选,(一)《华亭入翠微》1936年。</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大学》1972年。</p> <p class="ql-block">(三)《日本城堡》1951号。</p> <p class="ql-block">(四)《临流独坐》1933年。</p> <p class="ql-block">(五)郎静山,《常熟方塔》1928年。</p> <p class="ql-block">金石声作品:《同济大学学生跳水》,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金石声作品:《踩水车的吴淞农民》,1930年。</p> <p class="ql-block">金石声作品:《日军轰炸闸北》,1932年,冒着生命危险拍摄。</p> <p class="ql-block">沙飞,《人力车夫》,193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沙飞,《铁路工人》,193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沙飞,《擦洗》,193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沙飞,《求乞也不成》,193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沙飞,《鲁迅和青年木刻家》,1936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化城市,上海曾把照相机产业作为轻工业领域的重点发展项目加以扶持与推进。</p> <p class="ql-block">1950年代中期的上海商店橱窗。</p> <p class="ql-block">上海研制的“海鸥牌”国产照相机的历史面貌。</p> <p class="ql-block">江河对视。黄浦江和苏州河哺育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两条大河的蝶变也为城市摄影注入了鲜话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街头剧场。</p> <p class="ql-block">1992.12,上海陕西南路,股市火爆,文化广场临时变身为股票“大卖场”。</p> <p class="ql-block">2001.2,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营业部,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第一天,股民抢购。</p> <p class="ql-block">街头剧场照片辑录。</p> <p class="ql-block">记忆相冊。</p> <p class="ql-block">天堂后街。朱浩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浩,《平安电影院出口》,2012一2013年。</p> <p class="ql-block">朱浩,《上海电影院出囗》,2012一2013年。</p> <p class="ql-block">朱浩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浩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浩,《霍山电院出口》,2012一2013年</p> <p class="ql-block">与工作人员合影,感谢他们热情服务。</p> <p class="ql-block">为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展览现场还“情景再现”了一节“马良移动照相馆-上海站摄影留念”,供观众拍照打卡。这是照相馆为我俩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热心的摄影家为我俩用手机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为不断生长的超级大都市,上海无时无刻不在孕育、滋养摄影,同时,也在不断地摧生、刷新摄影观念。展览中,观众会清晰地看到几代创作者以不断变化的摄影方式凝视上海,也被不断发展变化的上海所激发,创造出具有高度都会性的城市影像,它们又汇入城市文化洪流,成为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是“摄影之都”名符其实,我们为上海骄傲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