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论证明思路,专家赋能铸素养--我校武昌区“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顺利召开

武汉市武昌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2025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基于美化校园环境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线上如期举行。 本次会议由武昌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由柏玉红老师主持,特别邀请了武汉市教科院的胡满红科长和武昌区中华路小学的郑再春老师担任开题委员会专家,共同为课题研究指导,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课题组全员参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壹●开题汇报</h3> 课题负责人付莹主任详细汇报了课题情况。在背景方面,该课题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明确要求,同时关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校园美化的实际需要。此课题旨在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巧妙地将跨学科内容融入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如何有效整合多学科内容以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接着,付莹主任从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工、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方面向与会专家作了详尽的汇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贰● 专家评议</h3> 在专家评议阶段,胡科长、郑老师针对课题汇报要点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专业的建议。<br> 胡满红科长充分肯定了课题在选题意义、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亮点,高度评价其紧密贴合教育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他进一步指出,为使课题更加完善,在问题提出环节,应精准锚定现实应用的靶心,明确探索特定类型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与评价路径,全力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发展。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上,要更加清晰地阐明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宗旨,确保实践活动与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技能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研究内容的优化方面,需要强化调查的针对性,以学生参与状态和教师面临的困难为调查核心;设计过程中注重理念的精准定位、要素的合理配置、载体的有效选择和任务的科学规划,形成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模板;实施策略研究需清晰区分设计与实施阶段,深度聚焦难点痛点;评价研究可从目标、环境、清单、反馈应用等维度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有的放矢。<br> 郑再春老师则从研究实施的关键环节出发,为课题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她强调,明确美化校园环境的背景和实际需求是研究的基石,要深入剖析学校开展此项研究的深层次原因,精准把握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使研究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与美化校园环境的结合点挖掘上,需深入探寻数学知识在校园空间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契机,实现数学学习与校园美化的有机统一,让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校园环境美化中 “活” 起来。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框架和流程是研究的关键架构,要明确各学科在主题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与相互关系,精心规划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跨学科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实践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估效果,全面收集数据,深入分析研究对学生学习和校园环境的实际影响,为研究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依据。最后,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研究和教学实践积累宝贵材料。 经专家组集体合议后,一致同意该课题开题。这不仅是对课题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研究的期许。<br> 专家组的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让课题组成员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紧紧围绕核心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提升学生素养、推动我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余燕丽<div>审稿:付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