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腊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今年是母亲80大寿,腊月初四是周五,本来打算当天过,可单位临时有人事会议,不得缺席,只好改为周六回家过生日了。母亲是很随和的人,拿着孩子们的工作很重要,唯恐影响我们的工作,往年母亲的生日也是安排在生日临近的周六或周日过。“那天过不行,不一定当天,你们实在忙就不用回来了,工作要紧”。我要跟妈妈说,孩子们现在都不忙了,大哥已经退居二线了,最近,我很快也要调整工作岗位了,不再任职了。从今往后,儿子们有的是时间陪母亲过生日了。</p><p class="ql-block"> 以前呢,奶奶在的时候,奶奶过生日,母亲都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寿桃、长岁等馒头,馒头顶上点上红色的颜色很是喜庆,寓意健康长寿,好兆头。我们临走,母亲总要给我们一家分几个带回去吃,自己做的馒头就是香甜好吃哪。如果我们几个孩子谁的生日适逢节假日,一旦母亲得知我们休息回家,也总会提前给我们做几个生日馒头。而她自己的生日,却终是敷衍、忘却。今年母亲的生日,我提前问,“妈妈今年做馒头吗?”“不做了吧。”“那我给你定做吧”,母亲没有吭声,当做默许了。80岁的人了,做馒头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以前胶东地区过生日,都是订蛋糕的,有奶油的,有水果的,有糕点类的,还有冰淇淋的,种类多多,价格不一。近几年,胶东花饽饽突然流行开来。花饽饽是用优质面粉为原料,以各种蔬菜汁为颜料,通过和面、发面、捏型、雕刻、锅蒸等步骤,制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有鲤鱼、龙、寿桃、石榴、福袋、鸳鸯、凤凰等等,根据客人的需要定制。今年母亲的生日,咱也赶赶潮流吧。看到比蛋糕更好看的花饽饽,母亲很是高兴,在媳妇子们的怂恿下,摆拍了好多照片;跟老父亲一起穿上大孙女从新加坡给寄来的情侣服,更是喜笑颜开。可一听说,馒头的价钱,很是心疼,就表示再也不要买了,这几个馒头够我们一年的面钱了。经历过了五、六十年代的穷苦日子,母亲是那样的节俭。衣服不破是绝对不能扔的,馒头等食品更不能丢掉,那是伤天理的!小区年轻人丢的旧家具、不喜欢的用品不时捡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哪!”经常嘟囔着,很看不惯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平常喜欢喝点小酒,哪怕不吃饭。一两过后,我说,“今天过生日,你再喝一点吧?”母亲答应的很痛快,父亲也低头没有言语,要是平常,父亲早就劝阻了,大概怕扫了孩子们的兴吧。我喜欢饭后听母亲讲过去的故事,讲老姥爷馋酒的故事(56十年代,只有喜事才能喝点酒,酒可是纯粮食做的,饭都吃不饱,怎舍得酿酒、买酒喝呢),讲我们弟兄小时候躲避挨打的故事(我小时候比较调皮,惹祸挨打时早早就跑掉了,可哥哥老实憨厚,静静的等母亲打),讲生产队春季梧桐花开时播种花生、冬季农闲时出劳力吃大锅饭的趣事,讲她反抗奶奶三座大山压迫的趣事。。。。。那一刻,我喜欢静静的听着,有一句没一句的接着,恍惚回到了老家,躺在东间土炕上,暖洋洋的听奶奶唠叨些啥;又好像在夏夜麦垛旁,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着飞虫的嘤咛,闻着新鲜的麦香;又好像在田野里跟小伙伴们挖野菜捡地瓜刨麻根,家乡的槐花好甜好香,家乡的冬天好冷好暖,家乡的天好蓝好空星星好闪。。。。。。而大哥就趁着酒意,不厌其烦的跟着复述那些过去的过去,不时增添一些我好像并不记得的细枝末节。。。。。。母亲的声音好暖好软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母在身边,大哥在眼前,记</span>忆里的过去恍如在重现,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感恩你的养育,感恩你的教诲!就像花饽饽上的祝福字一样,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再次跟你道一声:生日快乐!希望以后的每一天你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