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在武乡县故城镇岸北、高台寺等村发生的日夲人残害百姓的事件耸人听闻。曾听爷爷和父亲说起,村里的记事老人也说过,春耕时节,我老爷爷有一天早晨(据访问知情者回忆1943年农历4月15日)早起来拉着牲口去地里干活,吃早饭时分回家,在从石仁底到岸北那条大路上,正好遇上从高台寺方向来的一群日夲人,在高台寺杀害了许多人,迊面过来,向我老爷爷索要良民证,我老爷爷早晨上地早,没带在身上。于是告邻居和路人,让我爷爷快给他拿上良民证送来,等我爷爷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把良民证赶快送来时,我老爷爷已经让残无人道的日本人杀害,日夲人也没了踪影。的确,当年我们的家乡武乡县有多少善良的百姓是因为在自己的家里因外出未带良民证而被侵略者杀害,这背后的背景、诱因和相关联的事件可否有些资料能够说清,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此事。</p><p class="ql-block">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片段,日本人盘查中国人,出示一张小卡片再说上几句好话,就可安全通过,但若没有,日本鬼子就会为难你。而这张小卡片,就是该死罪恶的——良民证。</p><p class="ql-block">良民证就是日本伪政权对朴实的中国老百姓的一种身份管制制度。日本人给侵略区的中国人发放良民证,不仅仅是日本人给中国人的一个身份证明,还是日本人妄想改变中国人国籍的有力证据。</p><p class="ql-block">良民证也不是随意发放的,只发给那些没有任何威胁的老百姓,所以,经常抓人的日本人看到良民证会优先释放,这就相当于给人盖了一个章,便于日本人抓捕和残害地下工作者。良民证的发放一般是由当地的保长,而保长他们为日本人办事,帮助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p><p class="ql-block">良民证本质是一张大小跟扑克牌差不多的卡片,竖排书写,中文和日文同时使用在良民证上,日文进行统一印刷,中文手工填写个人信息。最右边是良民证证号,从右往左依次是持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等信息,再下一行是发证的地区名称,发放时间。都是日文在前,中文在后,证的左上角还要贴上照片,右下角盖章,也是中文的章和日文的章,一共两个。</p><p class="ql-block">良民证背后印刷的是良民证使用注意事项:第一条就是不得转借给其他人只可以自己用,凡是13岁以上的人就要领取良民证并随身携带,遇到检查就要积极配合。也就是说从你13岁开始,就必须领到良民证,否则,你就有随时被杀害的可能,或者随便找个理由进行敲诈,或者关起来最后身首异处。可见</p><p class="ql-block">日军最开始是在东北地区办理良民证,想出门办事没有良民证根本不行。日军还会经常进行突击检查,没有良民证就会被当成抗日分子给抓起来。从表面上看,在那个时代,良民证似乎很好伪造,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想伪造良民证十分困难,不打入日军内部根本做不到。</p><p class="ql-block">民国廿七年四月十日,日军侵占沁县城后,分兵赴四乡骚扰,遭八路军一二九师伏击,日军为报复,集中兵力,轮番出城对县城附近村庄烧杀抢掠,城南十里之内的村庄,几乎全部被烧光。十九日,开始有计划的焚烧县城,集中大批煤油、干草及引火之物,先从东、南、北三条大街及南北关烧起,而后是民居院落,顿时全城浓烟滚滚,商贾店铺、古迹庙宇,一片火海,整整烧了两天一夜,全城一片瓦砾,然后撤走。自四月十日至廿日前后十天,敌人烧毁沁县城及县城周围村庄三十余座,屠杀群众数百人,抢掠粮食与财物无算。</p><p class="ql-block">民国廿八年七月五日,日军又侵占沁县城。六日,侵犯故县镇。该镇为古铜靼县治所在地,是沁县、襄垣、屯留、沁源四县交通要冲之地,商业繁盛,铺号林立。日军到后,四处抢掠,共杀群众十九人,并将宽阔的一条长街,烧成一片瓦砾。民国卅一年十月十日,日军“扫荡”沁源,其中一股窜到故县,又将镇内残存的房屋,悉数烧毁,千年古镇变成废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军还借用散发良民证的机会,趁机诱捕那些失散的中国士兵。甚至,为了引诱这些士兵,日军经常谎称要为大家免费办理良民证,将大量的居民聚集。随后,就是具体的大搜捕,主要针对三个类型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手上有老茧的,这最为可疑。</p><p class="ql-block">随后是剃平头和光头的,这也是重点。</p><p class="ql-block">最后是说北方口音的,当时很多部队都是北方调来的。</p><p class="ql-block">当时家乡就离沁县南沟村不远,约二十多里路程,日夲人在沁县南沟有据点,经常在周围武西县残害百姓,我老爷爷就是在清晨外出耕地途中被日夲人因盘查良民证件而被杀害的。</p><p class="ql-block">即便有了良民证,老百姓还得对日本人点头哈腰,说好话拍马屁,看脸色行事,否则,就是一顿毒打和各种欺侮。日本人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搜刮中国人,所有有点价值的东西都会被带走,还有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吃光,烧光,抢光。</p><p class="ql-block">良民证由当地保长,会长,村长对当地百姓统计,然后统一印刷,填写个人资料,贴照片,盖章等,最后再交到日军司令部盖章。当时的老百姓相当于生活在冰火两重天之中,财产也被日本人搜刮一空,许多普通老百姓根本交不起钱,特别是照片钱很多人贴照片是都是第一次照相,所以,最终日本人下令免费发放良民证。</p><p class="ql-block">当然,遗失补办要交五角钱,更甚的是还要被剥削审问丢失原因,动辄打骂,各种手段招呼过来。但是,如果不补办就有随时面临着被杀的危险,如果家中有一个没有良民证的人,户主也会被带走问话,严刑拷打,或者压榨勒索,否则就是有去无回了。</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凶残的日本人匆忙逃回国内,所以,在中国的良民证也没来得及销毁。当时的中国人由于日本战败而开心,所以,他们把自家的良民证统统拿出来撕毁或者烧掉,现在遗留下来的良民证很少,但始终是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的有力证据。</p><p class="ql-block">尽管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但是每想起当年老爷爷遭遇的故事,都会回忆起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日本人的那些丧尽天良的做法。</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武乡县城惨案</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4日,日军分九路向晋东南进犯,其中从白晋线来的一路由日军苫米地旅团长亲自指挥,带着数千名日伪军由屯留经襄垣直向武乡扑来。日军占据武乡县城(现故县)后,烧杀抢掠,毁掉了整座县城,居民的尸体随处可见:有的被刺刀戳穿胸膛,有的被石头砸碎了脑袋,有的抱着婴儿蜷缩在墙角闭上了眼睛。一位死去的老大爷被日军挖掉了双目,锄去了双手和双脚。</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30多岁的妇女,身上剥得精光,被日军奸污后,又在她的阴部捅了一根劈柴,仰面而亡;女尸旁还躺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脑门被枪托击碎,全身血肉模糊。日军在洗劫县城的同时,对县城附近的村庄也进行了烧杀。仅县城东北不远的马庄村就有86人被杀。这次洗劫,日军共杀害无辜居民200余人,烧毁房屋1000余间,千年古城被毁为废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