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昌乐县城东十里,有一山名叫孤山,是北海第一山。在孤山山阴,有一处令人交口称赞的水饺店,人称农家大馅水饺。这家店宛如一颗隐匿在乡野的璀璨明珠,让每一个光顾的人都流连忘返,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前来探寻美味的奥秘。</p><p class="ql-block">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怀着满心的期冀,走进了这家声名远扬的水饺店。还未踏入店门,那浓郁的农家气息便扑面而来。店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p><p class="ql-block">店内的装修简约而质朴,墙壁上挂着富有乡土风情的画作,桌椅摆放整齐,虽然没有豪华的装饰,但却干净整洁,让人感到格外舒适。当我们踏入店门的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喧嚣和疲惫都被隔离在了门外。</p><p class="ql-block">刚一落座,热情好客的女店主便递上了菜单,那上面琳琅满目的水饺馅料让人眼花缭乱。有经典的韭菜猪肉馅,白菜馅,茴香馅,虾仁三鲜馅,地皮菜馅,哈琍馅,鲅鱼馅,还有独具创意的玉米鸡肉馅等等。每一种馅料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独特的故事,引诱着我的味蕾。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那鲜美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人间至味。在客人的眼里,饺子如同水中盛开的芙蓉花,又似落在玉盘中的元宝,不仅外形美观,更蕴含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女店主的推荐下,我们点了一份招牌的三鲜馅水饺。等待的过程中,我好奇地打量着店内忙碌的景象。厨房里,几位女师傅手法娴熟地包着水饺,只见她们取一张饺子皮,放上满满的馅料,双手轻轻一捏,一个饱满的水饺便成型了。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便端上了桌。那一个个水饺宛如元宝般饱满圆润,晶莹剔透的皮隐隐透出里面丰富的馅料。我轻轻咬上一口,鲜香的汤汁瞬间在口中四溢开来。韭菜的清香、鸡蛋的嫩滑、虾仁的鲜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味蕾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那大馅的满足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农家的丰收喜悦之中,每一口都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除了美味的水饺,店里搭配的小菜也别具风味。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香辣开胃的腌萝卜,都为这顿水饺大餐增添了不少色彩。</p><p class="ql-block">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与店主闲聊起来。店主告诉我,她们家的水饺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馅料足、味道美,更重要的是坚持采用新鲜的食材和传统的工艺。他们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只为让顾客品尝到最正宗的农家味道。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制作者的用心与技巧。</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馅料的准备。选用新鲜的蔬菜,如韭菜、白菜、芹菜等,洗净切碎,挤出多余的水分,以保持馅料的干爽。肉类通常选择猪肉,七分瘦三分肥,剁成细腻的肉馅。将蔬菜与肉馅混合,加入适量的葱姜蒜末、盐、生抽、香油、鸡精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让馅料充分融合,味道相互渗透。接下来是饺子皮的制作。农家大馅水饺的饺子皮全部手工擀制。先将面粉倒入面盆,加入适量的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饺子皮。擀皮的过程中,擀面杖与案板碰撞发出的“笃笃”声,仿佛是一首美妙的厨房交响曲。这种手工擀制的饺子皮口感更加劲道,能够更好地包裹住馅料。</p><p class="ql-block">包制水饺是最具技巧性的环节。农家大馅水饺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其馅料的饱满和包制的手法。取一张饺子皮,放入足量的馅料,然后将饺子皮对折,从一端开始捏褶,每一个褶都要捏得紧实均匀,直到整个饺子封口。包好的水饺犹如一个个饱满的元宝,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等待着下锅。农家大馅水饺的煮制也有讲究。锅中烧开水,放入水饺,轻轻搅动,防止粘连。待水再次烧开后,加入少许凉水,如此反复三次,直到水饺全部浮起,肚皮鼓鼓的,就可以出锅了。</p> <p class="ql-block">农家大馅水饺的特点鲜明。其一,馅料丰富多样,可根据季节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春天的韭菜馅、夏天的豆角馅、秋天的南瓜馅、冬天的萝卜馅,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其二,个大馅足,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满足感,让人感受到农家的豪爽与热情。其三,口感鲜美,蔬菜的清香与肉类的鲜香完美结合,加上调料的提味,味道醇厚。其四,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村的淳朴气息,每一个水饺都像是家人的关爱,温暖着心房。尤其在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农家大馅水饺,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那一口口美味的水饺,不仅温暖了身体,更慰藉了心灵,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p><p class="ql-block">吃着水饺,喝着小酒,谈起水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它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那时,冬季严寒,很多百姓耳朵被冻烂。张仲景为了帮助百姓抵御寒冷,用面皮包裹羊肉、胡椒等驱寒食材,做成耳朵形状,煮给百姓吃,人们吃后耳朵便渐渐变暖康复。这种食物被称为“娇耳”,也就是水饺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饺不断发展演变。在唐代,饺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美食,被称为“汤中牢丸”。到了宋代,饺子被称为“角儿”,这个称呼与现在已经十分接近。明清时期,饺子的制作和食用更加普遍,成为了春节等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食。地域的不同,不仅赋予了水饺不同的名字,也造就了它们在制作工艺、馅料选择和口味上的差异。但无论叫什么,水饺始终是人们喜爱的美食,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山东,水饺有了一个独特的称呼——“箍扎”。这个叫法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山东人的豪爽与质朴。在山东的大小餐馆里,点上一份“箍扎”,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上一口,那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在河南,水饺被叫做“扁食”。这种称呼历史悠久,据说从古代就流传下来。河南的“扁食”通常个头较大,皮厚馅足,吃起来十分过瘾。在江南一带,如上海、江苏等地,水饺则被称为“馄饨”。不过,这里的馄饨与北方的水饺在形状和包法上略有不同。江南的馄饨皮更薄,形状多为元宝状,且汤鲜味美,注重汤汁的调配,常常会加入紫菜、虾皮、蛋皮丝等,口感爽滑细腻。此外,在四川、重庆等地区,水饺还有“抄手”的叫法。抄手的馅料多样,以麻辣口味居多,配上鲜香的红油汤底,让人食欲大增。小小的水饺,大大的世界。不同的叫法,犹如一个个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水饺之所以备受喜爱,不仅因为其美味可口,还因为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许多诗人也对水饺赞誉有加。“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这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饺子那丰富的内涵。小小的饺子皮包裹着各式各样的馅料,如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被悄然收纳其中。每一口咬下,都是满满的惊喜和满足,正如人生,经历了风雨,终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在中国人的心中,饺子象征着团圆、吉祥。每逢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温馨和睦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清代诗人何耳在《水饺》诗中写道:“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在诗人的回忆里,饺子与新年相伴,那新鲜的荠菜馅料,留在齿间的鲜香,仿佛让时光倒流,让人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岁月变迁,饺子始终不变,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传承记忆的载体。</p><p class="ql-block">诗人咏饺子,咏的是美食,更是生活。饺子里有亲情的温暖,有岁月的沉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填满了我们的肚子,更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在众多的诗人当中,若要论及最爱饺子的诗人,那恐怕非陆游莫属。在《对食戏作》中,他写道:“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诗中的馄饨,便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饺子。从他的诗句里,我们仿佛能看到陆游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温馨满溢。</p><p class="ql-block">陆游对饺子的喜爱,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能从平凡的食物中发现美好,用诗歌记录下那些温暖的瞬间。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乐观精神,使他的诗作充满了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民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是来自整个北方的灵魂呼唤。还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法。饺子和酒的搭配,不仅是一种饮食上的享受,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饺子象征着团圆、富足,而酒则代表着欢乐、喜庆。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说起农家大馅水饺,也有一段扣人心弦、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匡胤与孤山爷,他们因争吃水饺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p><p class="ql-block">赵匡胤出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自幼胸怀大志,决心结束这纷争的局面,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然而,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谁知竟与水饺结下一段奇妙的缘分。</p><p class="ql-block">在那风云变幻的唐末乱世,孤山脚下的十里堡,有一位名叫李坡的好汉。他是寿光人氏,少时无父,因家境贫寒,在此居住数年。他孝顺老母,为人诚实,手脚勤快,干活利落,更有着一副侠肝义胆,见不平之事定会挺身而出,平日里还喜好耍弄枪棒。渐渐地,他与当地的穷苦兄弟们打成一片,情谊深厚。因着世道艰难,穷兄弟们簇拥着李坡,让他在孤山顶大殿西边的小挂屋里安了家,占山“为王”。虽说是占山,却也是为了保护一方穷苦百姓的安宁。</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赵匡胤连续数日奔波,风餐露宿,已是饥肠辘辘。身上的盘缠用尽,他不得不沿途乞讨。然而,乱世之中,人们自顾不暇,赵匡胤几乎陷入了绝境。就在他体力不支,几近昏厥之时,一家简陋的小店出现在眼前。店主是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她看到赵匡胤憔悴的面容和疲惫的身躯,心生怜悯。老妇人虽家境贫寒,但仍决定为他做一顿饭食。她从厨房仅有的食材中,迅速地调馅、擀皮,包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接过这碗水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鲜嫩的馅料、滑润的面皮和温暖的汤汁,仿佛瞬间给了他无尽的力量。水饺的美味让他终身难忘,而老妇人的善举更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在那一刻,赵匡胤暗暗发誓,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大业,一定要让百姓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不再有人因饥饿而受苦。</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巧合。就在赵匡胤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孤山爷李坡也恰巧来到了这家水饺店,同样被水饺的美味深深吸引的孤山爷,心中也燃起了对美食的强烈渴望,他好久没尝一下水饺心的味道了。两人都将目光紧紧锁定在那热气腾腾的水饺上,互不相让,决心要多吃一些。</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性格豪爽直接,毫不掩饰自己的饥饿,直言应当多吃。孤山爷也不甘示弱,大声声称自己母亲过生日,也许久未曾吃到水饺,理应满足他的需求。言辞之间,冲突不断升级,气氛愈发紧张,两人的火气如即将喷发的火山,越烧越旺,最终竟无法抑制地动起手来。</p><p class="ql-block">赵匡胤身形矫健,出招凌厉,每一招都蕴含着他闯荡江湖所积累的力量和智慧。而孤山爷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凭借着自身的强大力量和娴熟技巧,与赵匡胤打得难解难分。水饺摊旁,尘土飞扬,这场激烈的争斗让围观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的心也随着两人的一招一式而高悬。然而,这场争斗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赵匡胤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李坡不幸被赵匡胤杀死。赵匡胤一路追到山西坡时,忽然听见有老婆婆的呼喊声。顺着声音,他找到了山洞前,只见一位瞎眼老人。赵匡胤上前询问:“老人家,为何您独自一人在此山洞中?”李母老泪纵横,将他们母子如何逃荒要饭,李坡又如何为了穷苦百姓占山,只为抱打不平的种种经历,一五一十地讲述给赵匡胤听。</p><p class="ql-block">赵匡胤听闻后,心中懊悔不已,说道:“大娘,您儿是位仁义之士,又是个大孝子。都怪我不好,若有朝一日我能称帝,必定封您儿为神。”说完,赵匡胤给了李母几两银子,便下山去了。后来,赵匡胤果然一举称帝。他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下旨封李坡为广灵侯,又叫龙神。这场因水饺而起的争斗,以生命的消逝画上了句号,却也在十里堡留下了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传奇。那孤山,也仿佛因为这段传奇,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厚重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离开农家大馅水饺店时,我心中满是满足与留恋。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饺,更有那份让人难以忘怀的农家情怀。我相信,这家店会继续用它的美味和真诚,迎接更多寻味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徐一波词两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见欢·农家大馅水饺(依薛昭蕴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盘中饺似银钩,馅香流。巧手农家新制、解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皮俏,汤汁饱,意难休。岁月温馨相伴、乐无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家烟火升腾,饺香盈。巧手捏成元宝、蕴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皮薄,馅丰绰,味鲜凝。满桌温馨同享、笑欢腾。</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徐一波,山东昌乐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刊于《中国诗歌》《诗潮》《诗神》《中国教工》《诗词月刊》《文艺生活》《江苏广播电视报》《湖北广播电视报》《渤海风》《神州文学》《当代作家》《山东诗歌》《家庭周报》《三晋都市报》《三角洲·诗歌》《大渡河》《青年文学家》《参花》《时代文学》等报刊杂志。著有诗集《深耕》,诗合集多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