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冬傍晚,驱车长行六百余公里,穿越山川湖海,终于抵达了这座心心念念的四川南部边陲之城——会理。那几年间便有游览此地的想法,今日终得偿所愿。</p> <p class="ql-block">会理,这座海拔1850米的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牦牛山与螺髻山余脉环绕的山间盆地之中。城河、金江河、西河三条河流丝带般的在平坝间流淌,赋予了这座城市灵动的气息。这里石榴与芒果声名远扬,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四川的聚宝盆。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虽属四川,却有着浓郁的云南韵味。其海拔与气候同昆明相似,民间小吃如饵丝饵块等生活习惯也与昆明相近,加之距离昆明仅370公里,因此享有“蜀韵滇风,川滇锁钥,小春城”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酒店精心准备的鸡火丝早餐令人回味无穷。用过早餐后,漫步前往市中心的钟鼓楼。钟鼓楼是会理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始建于明朝,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已成为会理民族文化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钟鼓楼高耸入云,金色宝顶熠熠生辉,雕梁画栋,镂空窗花,全为木质结构,未用一颗铁钉,尽显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它原名凌霄楼,因具有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钟鼓楼。民间有传言:会理钟鼓楼,半截入云霄,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钟鼓楼在战火中消失,光绪年间得以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杜文秀率领回族起义军与清军在此激战,会理再次遭受战火洗礼。1958年虽曾修葺一新,但1968年前后又遭毁坏,直到1980年才重新修复。如今所见的钟鼓楼基本保留了光绪年间的风貌,它曲折的历史见证了会理古城的兴衰荣辱,留下了多民族交融的历史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会理古城现存的街道布局,依然保留着元代的风貌,未被商业化开发,这是一段珍贵的历史沉淀,具有极高的保护和观光价值。2011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恢复了晨钟暮鼓的礼仪。每当钟声鼓韵响起,回荡在大街小巷,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美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会理古城南北东西街的交汇处,基座四方门洞上方石刻横匾分别为东—兴仁,西—崇义,南—文治,北—武安,分别朝向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是西街的夜景,灯火阑珊,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门洞中央地表有一个黄铜制作的会理地标——城市原点,它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钟鼓楼东街流光溢彩,红灯高照,金碧辉煌,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成为会理的一张特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东街夜市热闹非凡,小吃摊位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品尝。</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对西街的崇义门洞夜景,灯光映照下,更显古朴庄重。</p> <p class="ql-block">漫步至西街终点,便是会理古城的西门。这里曾是古战场,血流成河,如今的洗甲门虽为新建,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令人感慨。明朝初年,元将月鲁帖木儿在会理发动叛乱,被蓝玉和傅友德率领的明军平息。“洗甲”寓意洗净甲兵,以利收藏,象征着明朝的统一,战乱的停止,百姓开始享受太平安乐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离开市中心钟鼓楼,漫步在古城元代旧有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城中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居民多为原住民后裔,民风淳朴,智慧勤劳。街旁市场热闹非凡,物价亲民,瓜果蔬菜、土特产应有尽有,还有手工作坊店。老百姓出行多以自行车或电瓶车为主,街上汽车稀少,没有红绿灯,古城运行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科甲巷位于北街,因科举人家居住而得名。据统计,会理全县明清以来考中贡生、举人、进士以上者达390人之多。巷内至今保存着许多完整的明清传统民居院落,见证着往昔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布店在内地已不多见,而会理的布店依然经营着,这或许是因为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居民习惯买布缝制自己喜爱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北街的终点是拱极楼,即北门城楼,当地习惯称其为城鼓楼。它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比市中心的钟鼓楼还要古老336年,是会理现存最悠久的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当时砌砖使用的是糯米浆加石灰,至今砖缝间的白色粘合物质依然存在,见证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城门上方石刻“望帝”二字,一是纪念蜀帝杜宇,他一生为蜀除水患,后禅位西山,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二是帝都在北方,寓指会理官民百姓北望帝都,心向朝廷。城楼上“永固北辰”的额匾寓意相同,寄托着历史上当地军民对中央王朝江山永固的期盼。面对历经沧桑的会理古城,今人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陷入无尽的沉思与留恋之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北门城楼已成为会理宾朋茶叙的好去处,人们在此品茗聊天,感受古城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北门城楼上向南眺望,清代巍峨的钟鼓楼与明初苍夷满目的拱极楼尽收眼底,仿佛一幅中华民族六百多年灿烂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元天街是会理古城正在打造的一条特色商业街,整个街道采用白—淡黄色墙体,灰瓦和青砖地面,部分造型带有欧美风格,融合了旧时民国建筑的特点。元天街上不仅有若干名牌商家入驻,如阿迪达斯等,还有娱乐场所,加上原有的天主教堂,古老的会理已步入开放、包容、时尚生活的新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