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母爱的霞光永放光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深情悼念我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 思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五年一月七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母亲,在与多项病症进行了两年多顽强抗争之后,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十一点十分,停止了心脏跳动,享年八十八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母亲去世的第七天,按照传统的说法也叫 “头七”,是祭奠已故亲人的第一个日子。几天来深情写下这篇悼文,以此表达我对母亲的幽幽追思和怀念,寄托我无尽的悲伤与哀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出生于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日,在她还不到二十一岁时就生下了我。近些年我才恍然领悟到: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母亲,这是多么的艰难和不容易,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的。据母亲讲:在她坐月子的那段时日,母亲愁得没法没法的,尤其是一到了晚上特别地难熬。父亲工作繁忙,母亲又不忍心让父亲睡不好觉,就只好由她一个人整夜整夜抱着我悠来悠去,常常是合衣靠在被摞上就眯糊着了,因为一把我放在床上就会哭闹不止。可见,我对母亲的本能信任和依赖,以及母亲对我的疼爱,是从我一出生时起就注定下来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文化不高,算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的程度,但心地善良,面对生活一向很有主见,而且还带有根深蒂固男孩子才是传宗接代的古老观念。因此,母亲对我,比对我的两个妹妹都更加偏爱。在后来我们兄妹长大之后,一起在回顾谈论往事的时候,母亲仍是表现出理所当然甚至是理直气壮的神态。这让我始终都感到我是多偏得了一份母爱的恩宠,同时让我多少总有点愧欠妹妹的隐隐不安。也许是天性的使然,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事,我对两个妹妹总怀有一种应多尽一份作为兄长的责任和情意。无论是早年我在哈尔滨读书,还是后来调到大连工作,每逢节假日一回家,母亲总要为我特别做些好吃的,而我多半不顾母亲的不大情愿,非要招呼两个妹妹回家一起享用母亲亲手忙乎的一大桌美食。而两个妹妹对哥哥也是亲亲热热,召之即来,其乐融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说到美食,一定要提到母亲烙的一种水馅饼,那是母亲最拿手的绝活儿,无人不夸。母亲,心灵手巧又聪明好学。不知她从哪里学来的,好像自从我记事儿时候起就对母亲做的这种水馅饼爱不释口,至今难忘。就连此时此刻回想起来,都像那一股喷香喷香的气味又在眼前缭绕起来,直捣我的味蕾。我不禁心里想,母亲怎么竟然把水馅饼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儿?要是当年能开办个馅饼饭馆肯定会顾客盈门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更是让我不由自主又怀想起母亲当年给我烙那种水馅饼时的身影和场景。母亲伸手麻利的动作,时不时扭过头,看看站在一旁翘首张望,端着饭碗,眼睛紧紧盯着锅里,急切等待着的小男孩。不多时,母亲便从铁平锅里撮出一个来,把还在滋滋发出油响的馅饼,直接就放到他端着的碗里,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便瞬时扑鼻而来。一边听到母亲又提醒:等一等,别烫了嘴。他先吹一吹,再试探试探,便转头就跑到院子里急忙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一个又跑回去再取来一个,直至把肚皮撑鼓起来才算满足。而那时的他,根本没顾到或者想到母亲是否吃没吃或吃饱没吃饱。今天想来,母亲最多也只是品品味道尝尝咸淡而已。在我们的家庭里,母亲一向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一个人,她宁可饿着,也一定要三个她的孩子都吃饱吃好。这种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精神,无疑也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里的美食街上常会见到" 妈妈的味道 "醒目的霓虹灯招牌。实话实说,每次我看到,都是很动心的,瞬间就会联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水馅饼等好吃的,并在眼前闪烁出母爱的五彩光芒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又开朗的女人。虽然一样也有着贫瘠时代的思想局限,但母亲对我们家庭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一一细说的。对待邻里,对待同事和对待亲戚朋友,都是热情友善地相处相待,从未听说或见到过她与谁发生过矛盾和不愉快,遇事总会礼让三分。她长期工作过的银行幼儿园,无论在家长大人还是在母亲照看过的孩子们中间,都留下了美好印象和口碑,得到不少如今已经是六七十岁人的称颂和爱戴。过去是如此,今天也仍然是如此,每当熟悉她的人一说到母亲张彩霞的名字时,我也总是跟着粘光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尽管也带有上一代人那种满足于新闻联播里面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但她对现实的理解更是遵循实际和深有洞明的。即使在病重的后期,一次我对一档电视节目随口阐发批评议论时,忽然就听她在半似浅睡的状态中提醒我说:可别到外面去说啊。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同时也意识到母亲并没有被病魔夺去她对儿子一向怀有的自始至终的悉心关爱与呵护。这让我一时间很是惊讶不已,又在过后很受触动。长久以来,我从母亲的厚爱中,早就认识到了这样的道理:不管天上怎么说也不管地上怎么唱,河深海深,怎么也比不了母亲的恩情深;天大地大,统统都比不了我的爹娘的恩情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追思母亲的恩情,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祈愿我的母亲在天堂里不再有病痛,与我的父亲永远幸福地相随相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含泪写下的悼念母亲这篇文章,也是向一直热忱关心大为母亲的老同学老邻居和各地的亲友们发出的讣告,并在此谨致真诚的感谢!</b></p> <p class="ql-block">妈妈多么美啊,我会永远想念您,……。</p> <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一周岁生日时,由妈妈怀抱着与爸爸爷爷一起合影的老照片。这是一个多么令我回想的日子啊,尽管那时我还不记事儿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两岁半时与妈妈爸爸大舅合影的老照片。妈妈多漂亮。据说,小时候我一离开妈妈,就总是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