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区域游戏时间段,美兮急急忙忙跑到厕所拿纸巾,鼻血一滴一滴往外流,“老师流鼻血了。”我发现后及时处理,止住了。近期发现小朋友多了一个坏习惯挖鼻孔,小朋友的手在鼻孔里挖呀挖,抠呀抠,终于把鼻子抠流血了……这个习惯可真不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谈话中我们就抠鼻子的坏行为展开谈话,“为什么抠鼻子呢?”“鼻子痒痒的。”“想挖鼻孔呗。”我开展安全教育《保护鼻子》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鼻子的作用,学习保护鼻子的方法,孩子们知道鼻子有两个孔,抠鼻子会抠破鼻腔黏膜导致流鼻血。</p> <p class="ql-block"> 在此,小朋友对于身体的其他洞洞产生好奇,开始了一场寻找身体上的洞洞探寻游戏。</p> <p class="ql-block"> 宝玉:“我张大嘴有洞洞。”</p><p class="ql-block"> 昱浔:“老师,我眼睛也有洞洞,可以看见书。”</p><p class="ql-block"> 颂杨:“鼻子洞洞可以呼吸。”</p><p class="ql-block"> 柏煊:“耳朵也有洞洞,可以听见声音。”</p><p class="ql-block"> 润熹:“老师,我肚子也有洞洞。”润熹指着自己的小肚脐。</p> <p class="ql-block"> 身体的洞洞有什么作用呢?通过绘本故事《我们身体里的洞洞》了解身体洞洞的作用大。</p> <p class="ql-block"> 怎样保护身体上的洞洞呢?</p><p class="ql-block"> 走进身体上的洞洞,发现自己身体的符号,了解身体中蕴含的生命“密码”,跟着自然的脚步,探寻着简单的生命科学。 </p><p class="ql-block"> “不能用脏手揉眼睛,少看手机。”</p><p class="ql-block"> “不抠肚脐眼,盖好被子可以保护肚脐。”</p><p class="ql-block"> “不能抠鼻子,会流血。”</p><p class="ql-block"> “不能用尖尖的东西掏耳朵。不往里面放东西。”</p><p class="ql-block"> “学会正确擤鼻涕,保护鼻子。”</p> <p class="ql-block"> 教师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指出: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根据小朋友们的讨论分享,我们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我们身体里的洞》,让孩子了解身体器官的同时,了解性别差异并懂得保护好自己。活动中以简单直观的卡通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身体,不仅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好地了解,同时也知道要保护自己身体上的这些小洞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延伸:寻找生活中的洞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