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江淮英烈李慰农》(26)

欧歌

<p class="ql-block">在苏联学习期间,生活起居完全是军事化,每天早晨起来要跑步、做操,星期六还要和苏联的同志一道,参加义务劳动。当时的俄国,由于国内战争,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活食品短缺,吃的是掺了糠菜的黑面包,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欧洲的工人捐赠的。冬天每人发一件麻布的黄上农、一件军大衣、一条皮带和一顶红军戴的有闪闪红星的军帽,晚上大家就一个挨ー个地盖上大衣和毯子,挤在一起睡。尽管学习、生活都很苦很紧张,但李慰农从不发牢骚和抱怨,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中国的未来,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的本领。</p><p class="ql-block">1924年1月21,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苏联全国哀乐回荡,举国哀悼。在遗体告别期间,全体中国留学生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悲痛的心情,缓步来到离学校不远的全苏工会大厦,瞻仰列宁遗容。</p><p class="ql-block">工会大厦的圆柱大厅内,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氯。李慰农和同学们迈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地绕过列宁遗体的时候,透过朦胧的泪眼,看到伟大的革命导师安详地躺在百花丛中。是他,就是这位伟人,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就是这位伟人,一直关注着中国的革命风云,并预言中国有远大的前途。</p> <p class="ql-block">不久前,李慰农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的小册子,在这个讲话中,列宁对刚刚发生的中国辛亥革命,表示了热情赞扬和坚定支持。此时此刻,李慰农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列宁那铿锵感人的声音:“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面对革命导师的遗容,李慰农默默地举起右手,在心底向革命导师发出了誓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奋斗终身的庄严誓言。</p><p class="ql-block">1924年下半年,国内的革命斗争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一年多的国共合作面临着新的考验,正在日益高涨的大革命浪潮爆出了不和谐音。国民党内的极右派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并抛出所谓的《护党宣言》,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进行了大肆污蔑。中共中央及时应对,于7月1日发出党内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坚决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活动。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连续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右派违背国民党一大政纲、破坏革命队伍内部团结的反动言行。同时,中央也开始重新审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到原先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的旗帜下组织工人、农民和青年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方式,是出力不讨好,因为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害怕群众运动的。因此,共产党必须直接领导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的继续深入。</p><p class="ql-block">思路的转变,带来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党急需一大批政治性强、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干部,参与到工农运动的领导特别是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的领导之中。于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开始陆续应召回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