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新年第二天的清晨,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看不见一丝云彩,就像一块碧玉一样清澈。</p><p class="ql-block">我骑上山地车,沿着国道228线一路向南,准备到平阳县海西镇,去寻找几个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瑞安大桥横跨在飞云江南北两岸。</p> <p class="ql-block">瑞安市阁巷镇位于飞云江南岸,如今这里被称为南滨街道。柏树村就是其中的一个村,国道322线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止于几公里之外的东海之滨。</p> <p class="ql-block">南戏鼻祖高则诚:高明,字则诚,人称“东嘉先生”,温州瑞安阁巷柏树村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其代表作为《琵琶记》,被后人誉为“南戏鼻祖”。</p> <p class="ql-block">高则诚出生书香门第、翰墨世家,少博学,精《春秋》,工书法。至正四年(1344年)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东军幕都事、绍兴府判官、江南行台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介廉明,敢忤权贵炎势,调护百姓。曾平反许多冤狱,核实平江圩田,免去稻米四十万石,民赖以安。元末方国珍据浙东,曾邀留幕下不从。</p><p class="ql-block">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辞官归隐,寓居鄞县(今属浙江宁波)栎社沈氏楼,潜心于《琵琶记》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高则诚纪念堂,位于柏树村集善院西侧,即高郎桥的东南方。此处原为高则诚儿时读书的学堂,又称“高明学堂”。</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古朴雄浑,堂顶龙蟠虎踞,门台庄重典雅,门前一副楹联:“此地曾蕴玉,其人可铸金”,横额为“南曲祖师”。</p><p class="ql-block">大门正门上方悬挂着的遒劲洒脱的“高则诚纪念堂”六个大字,系当代大戏剧家曹禺亲笔,匾额上配上古铜绿色字体和绛红色印章,显得格外雅观醒目。</p><p class="ql-block">在纪念堂东边还有高则诚的衣冠冢。高则诚卒年不详,后人可能也不知他的墓在哪儿,只能给他设立衣冠冢。</p><p class="ql-block">当今的人们对戏曲感兴趣的程度下降很多,知道高则诚的人也许更少。纪念堂前门可罗雀,堂内也没人管理,灯也没开。前门紧闭,我从半掩的后门进去,里面光线昏暗,寂静无声。</p> <p class="ql-block">柏树村的村口河边,还能感受到元旦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平阳海西镇仙口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文化底蕴深厚;仙口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是当时重要的造船基地和繁华的港口,见证了东吴水师的发展与强大;仙口村还是平阳(古称始阳)建县的发源地,古时的始阳县衙就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之后,曾经繁华热闹的军港,如今成了西湾山麓边一个寂寥的小村庄。曾经气势恢宏的战舰,换成了公园里供人打卡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东吴陆绩“压舱石”的故事,在这里显得有些莫名其妙。</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三月份,仙口村都会举办“桃花节”,到时会很热闹,计划明年阳春三月再骑这里,那时山上的桃花盛开,争奇斗艳,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仙口老街上,除了几个晒太阳的老人之外,剩下的唯有冷清寂寥的一幢幢砖瓦房子,仿佛在向我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坐落在距离仙口村西边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是一座融合了复古风格和独特地下迷宫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成立建造于1998年,不过你别看它建造时间短,却早已是名声在外,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甘露寺更是成为了平阳县一个著名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的主殿是黄色的木质结构,后殿则是青砖结构的多层建筑,风格独特,尤其是它的地宫更显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甘露寺的地宫由踏步、隧道、洞府和休憩室等组成,石砖砌筑,顶部为拱式结构,四通八达,极其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地宫设计巧妙,布局复杂,每一层都有意想不到的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地下宫殿之中,让人由衷地佩服和赞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p> <p class="ql-block">“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佛门清净之地,竟有这红尘相思之物,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用一份素食斋饭,心中默念几声“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离开甘露寺的一刹那,心中却有一丝不舍。但是世上万物离不开一个“缘”字,缘聚缘散终有时,只有是有缘之人,总有再见之日。</p> <p class="ql-block">离开甘露寺,在国道228的另一侧,我循着路书找到了骑往刁鹰寨的山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这时正值中午,四周寂静地让人后背发凉。陡峭的山道,破碎颠簸的路面,再加上道路两边那些坟墓,使我几次心生却意。</p><p class="ql-block">好在山路不是很远,再加上咱心中有佛祖护佑,暖阳之下,一切魑魅魍魉皆无法近身。</p> <p class="ql-block">刁鹰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吴国(公元230年左右)。当时,东吴在东南沿海大兴水军,并在险要之处兴建烟墩和山寨,刁鹰寨就是其中之一。刁鹰寨因所在山顶常有老鹰盘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通往刁鹰寨的道路都是碎石和黄土,我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未知的坡道和环境,再说我此时发现自己自行车的后轮一根辐条断了,这让我失去了继续进去的勇气和胆量,匆匆在门口的露营地拍几张照片,表示一下自己已经到此一游,就迫不及待地下山去了。</p><p class="ql-block">我的自行车还能骑,此时车子后轮辐条的拉力已经失去了平衡,如果在回家的路上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其他辐条的断裂,若真如此,那我就只能叫货拉拉了。</p><p class="ql-block">万幸的是,一路有惊无险,最终平安到家。</p> <p class="ql-block">今天总共骑行了126公里,虽说最后发生了意外,但最终还是化险为夷。总之,骑行路上难免会有得有失,这就是骑行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