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合唱组曲《和平颂》国际巡演的故事<div><br></div><div><i>作者/林民跃</i></div><div><br></div><div> 时间过得真快啊,黄河艺术团纪念建团三十周年音乐会已经渐渐远去,但那些热情的掌声与喝彩声依然飘荡在耳边……作为黄河的一名资深团员,我觉得对黄河最好的纪念,除了放声高歌,就是激活那些过往的瞬间,因为我们曾经为此投入过太多的情感和热情,而那些难忘的故事或许将伴随我们的一生!<br><br> 近来因为地址变动的原因,参加黄河艺术团排练和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少。难得去一次,有人会叫我林主席,这听起来也不像是外号,那么,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这要打10年前的事儿说起……<br> 2015年,对黄河艺术团来说是轰轰烈烈的一年。时值二战暨太平洋战争胜利70周年,黄河参加了多个当地和外地的纪念演出活动。上海爱乐乐团指挥张亮专程来美国指挥有几百人参加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大合唱,演艺人员几乎囊盖了华府地区所有的华人合唱团体以及乐队,黄河艺术团是这次演出主要的参加团体之一。<br></div> <i>百人合唱团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演唱贝多芬的《欢乐颂》。</i><div><i><br></i></div><div> 也是在那年的8月,由旅美作曲家张祥雨先生创作的大型交响合唱组曲《和平颂》在马里兰大学艺术中心首演,黄河艺术团更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包括独唱、领唱的几位演员张丽慧、张筑麟、韩维、雷思源等都来自黄河艺术团,从外地特意请来的专业演员如钟玫等,后来也成了黄河的好朋友。这场演出除了黄河艺术团外,另一大团体为盛华合唱团,该团实力雄厚,在华府颇具影响力。另外,华府本地的东西方乐团以及专程从中国过来的北京22中金帆交响乐团担任伴奏,光乐队成员就有近百人,由张祥雨先生亲自指挥,演出场面极为宏大。<i></i></div> <i>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和平颂》在华盛顿地区首演。</i><div><i><br></i></div><div> 这里必须得说说作曲家张祥雨先生。<br> 张祥雨,河北行唐人,自幼显示出对音乐的酷爱和杰出的才华。少年时,是当年考上中音附中唯一的从河北农村来的孩子。他师从中国铜管乐奠基人、著名作曲家夏之秋。继而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主修长号、大号,兼修作曲。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十八年后移民美国。尽管在美国生活艰难,但他几乎将全部精力投身于古典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曾经创作并上演了多部交响大合唱以及声乐、器乐单曲。他不仅精于作曲,而且对诗词歌赋也很精通,且造诣深厚。继2012年《奔向未来》交响大合唱成功演出后,他又花了两年半时间,创作了交响大合唱《和平颂》(张祥雨、孙殿涛作词,张祥雨作曲),终于在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2015年献上了这部意义重大,艺术精湛的宏伟作品。<br></div> <i>张祥雨先生</i><div><i><br></i></div><div> 张先生除了艺术创作的炙热感情和极高造诣外,还具有独到的人缘和组织能力。他以华盛顿地区为基地,推动并实现了《和平颂》这部作品的华府首演以及接下来的世界巡演。华府首演由当时盛华的张斌任共同主席,而我被委以重任,负责在中国地区推广巡演。当年晚些时候,又实现了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演出。这些演出如果没有大家的倾心合作以及大量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br> 2015年暮春我正在国内,突然接到张先生电话,让我去上海见面聊点事情。我在前几年,作为黄河团员曾经参加过张老师作品的演出以及外州巡演,并结下深厚友谊。到了会面地点,我们在一家餐馆小酌,席间张先生告诉我,计划中的上海巡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他的计划不仅获得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知名指挥家侯润宇教授的支持,而且侯教授承诺,将率领华师大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参与演出,与美国来的的合唱团体合作,共同演绎这部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具体组织以及经费则由美方负责。<br> 而这个“美方”,其实就是在上海某一角落里小聚的两个人。张先生是作品的作者、指挥和艺术总监,而我就是那个负责落实具体事物的工作人员。我们非常高效,我告诉了张先生我们可以承受的基础费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商议了可能的赞助来源,并且决定演出地点选在当时上海最好的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日期安排在华府首演以后,75周年纪念日以后不久的金秋时节。<br> 接下去的故事可以写部小说。张先生回到美国组织和准备华府首演;我奔波于美中两地处理所有具体事项。包括筹款、争取官方支持、安排华师大乐团以及国内地方合唱团排练、在东方艺术中心排日子租场地、做预算、电台广告、联系民间的观众,以及为我们的巡演团成员抵达上海后安排住宿、交通、接待等等事宜。<br> 很抱歉,小说不可能写了,只是告诉大家,2015年9月17日,美国方面(真正的“美方”)《和平颂》国际巡演团由黄河和盛华两个团体共60多名成员组成。两位原黄河艺术团团长,张筑麟任总团长,沈月亮任总干事。大家从美国三个机场分别出发,经多条不同的路线前往中国。旅途中,大家的愉快溢于言表,一路歌声,感动了机场的无数旅客。在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大巴以及我本人恭候各位的大驾,热烈欢迎美国人民的和平使者,带着音乐和语言组成的盛情来到大家的祖籍国,当年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和中国人民共同演绎和平与友谊的圣歌。<br></div> <i>来自美国的演员们陆续抵达上海。</i><div><i><br></i></div><div> 在队伍中有,黄河团长兼宣传总监李菲、盛华团长兼男高音领唱黄进,以及主创人员和演员,如词作者及朗诵孙殿涛、女高音歌唱家钟玫、张丽慧、男中音歌唱家余政奂、领唱演员张筑麟、韩维、雷思源、沈月亮、刘伟林、宋明新等等。由于在美国首演获得成功,以及华师大交响乐团的专业水平,在上海仅仅通过短短几天的合排,就达到了预期的演出效果。在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在华师大音乐厅举行了预演并获得成功,也为正式演出积累了经验。<br> 正式演出于2015年9月24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八辆大巴车载着近两百名演员,由浦西的闵行区华师大校园驶向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来到东艺的后台,大家都高兴的欢呼起来,哇塞,这就是传说中的东艺啊,宏大的化妆间(应该叫化妆厅更合适)里,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位演员同时化妆,灯光、镜子、衣架、换衣房一应俱全,而且这样的化妆间有好几个,可以同时满足音乐厅、歌剧厅和小剧场的演出。<br></div> <i>部分演员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外合影留念。</i><div><i><br></i></div><div> 当地时间19:15,演出正式开始。作为整场演出的总策划,我上台作了简短介绍。以下所有的节目没有报幕,全部由音乐传达。考虑到合唱节目的特点,演唱的歌词由我们打在剧场视频幕上。这些和平的语言从北美大陆出发,由旅美人士撰写,在宏伟的交响乐承载下,通过我们的歌声,回到了祖籍国的艺术殿堂,触动着每一个在场观众的心灵。<br> 演出时长达三小时之久,可以容纳一千多位观众的音乐厅几乎座无虚席。上海市侨务部门组织了世界各地36个国家的上海籍华人华侨来沪与会代表观看演出。其他参与观看的观众大多是上海各教育文化单位的同仁们,演出效果反映极佳。<br></div> <i>演员谢幕。</i><div><i><br></i></div><div> 最后,我用张先生的一首诗来概括这次演出:<br> 几多风采度人生<br> 难忘壮丽上海行<br> 广厦高台精展艺<br> 狭街小巷览风情<br><br> 明珠高耸云上笑<br> 江水低流天下吟<br> 和平颂歌响世界<br> 黄河盛华永传情<br> 对了,还是交代一下,这次《和平颂》华盛顿首演以及世界巡演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中国地区的演出由我负责,故张先生授予我组委会“共同主席”称号。本人以此头衔行事,确实所向披靡,顺利高效,并且让朋友们难以忘却,这也是“林主席”一说的由来。</div><div> 这是一次极其难忘的巡演之旅,虽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成功后的喜悦与激动,旅途的风景与快乐远比这些要多得多!</div><div><br></div><div><b> 演出花絮:</b><br> 1、巡演团在上海一共逗留了一周,住在上海“乡下”。为了和华师大乐团联排的便利,我们住在他们闵行校区附近。闵行区算是上海乡下,离市中心有几十公里。我们没有安排大家游览上海。只是趁参加上海市侨办的招待晚宴的时机,坐着大巴经过了外滩,看了浦江两岸的夜景。团员们自己在排练之余,去附近七宝九亭等上海本地风情老街享受游玩。<br><br></div><div> 2、演出当天,张先生意气风发,一早便去我们乡下旅舍隔壁的理发店剃头修面,之后便出发上车,带上了他最好的一套指挥燕尾服。这先不表。因为张太太有事没有和我们同行,我安排本团文字顾问南木先生负责辅助照顾张先生,但是当天一早南木便已先行前往剧场,搞掂文字屏幕等事宜。所以,当大部队乘大巴按时到达几十公里外的艺术中心时,之间张先生一头汗水,拎着燕尾服,踏着他的白色跑鞋来找我了,他把演出穿的皮鞋忘在旅舍了。大家听闻赶紧集思广益,各种主意层出不穷。有的说,就让指挥穿着白鞋上台;还有人说,让男团员换一双皮鞋出来给张先生穿;赶紧去南京路买双新的;派人马上回去取等等。最后还是我一意孤行,马上电话旅店小二,让他进房找到那双宝贝皮鞋,坐出租车给送过来了。<br><br></div><div> 3、中国巡演原来声势浩大,包括北京(仍与北京金帆交响乐团合作)、杭州(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但终因力不从心,计划未能全部实现。然而,为了感谢全体美方演职人员的倾情贡献(我们这次来中国巡演,全部自费没有用到任何政府以及民间团体的赞助。所有票房收入用于演出开支,不足部分由巡演团内部承担),我邀请大家在上海演出结束后就近前往我的家乡杭州进行了同样难忘的二日游。艺术团体的集体出游,伴随着西湖和之江(大河名,又名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的青山绿水,以及飘荡在美景中的动人旋律永远地在参与者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r></div> <i>西子湖畔:我们当年也曾年轻。</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