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杏花村】“语”你同行,“艺”路芬芳——杏花村小学“人人公开课”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涓涓清流缘活水,孜孜以求可常新。为聚焦教学教研,丰富课堂形式,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杏花村小学坚持开展“人人公开课”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份以来,我校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中高年级共有7位教师参与。大家精心研读教材,立足多彩课堂,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展示,在各具特色的课堂展示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启智增慧”,积极打造活力课堂,艺术课堂,让语文教学绽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李明秀老师教授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古文重在读,李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课程讲授目标明确,层层递进,结尾处李老师由文意的理解延伸到“知音”文化的讲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金晶老师的这节课紧扣单元主题,针对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大自然的音乐会”课程情境,其中包括且听风吟、聆听水语、共赏动物之声,最后学以致用,进行随堂小练笔,帮助学生在积累、理解的同时学会运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亮点突出、落实到位。</p> <p class="ql-block">檀琴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檀老师以明确且具有操作性的任务为导向,如初读环节的朗读任务、再写故事环节的改写任务、深聊艺术环节的讨论任务以及拓展延伸环节的创意表达任务等。这些任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整节课有力地彰显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蒋娟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书戴嵩画牛》。此文在感受“艺术之旅"的过程中,更需要让学生懂得艺术源自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本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语言简洁、平实、凝练,人物特点鲜明,故事趣味十足又富含哲理,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结合单元主要及语文要素,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文章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讲好故事,并且懂得故事中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王娇老师精心设计红色阅读之旅,通过“初读课文、读懂课文、体会感动、致敬英雄”四个环节,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了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美好品质。本节课还落实了“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的语文要素。课堂中,学生通过红色阅读之旅,层层深入,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人物,升华了情感。</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评课、议课,<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span>都可以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教师会根据每次评课、议课后给出的建议进行调整,在不断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不足,提升教学能力。思想碰撞,以关注核心素养为重点、结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以最具有创新意识、最富有想象力、最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具有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通过探讨交流,老师们均有了新的思考,从而树立了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决心。本次教研活动,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大家的目标是:立足课堂,以研促教,凝心聚力,再创新篇。</p> <p class="ql-block">撰稿: 詹艳红</p><p class="ql-block">编辑:程云娟‍</p><p class="ql-block">初审:焦 杨‍</p><p class="ql-block">终审:张 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