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告别了许昌,走出了三国故里,一路上大家都在谈论着三国的故事,感叹这两天的经历,庆幸在旅游途中增长的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在德州服务区休息后,我们一路行驶到达了曲阜,这座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县级市,是鲁国故都、孔子故里,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好客山东,圣贤之乡。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也因此被称作 “东方圣城”。</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处古城,我第一感觉就是进入了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走进城门,我们就走进了孔圣人的家乡,立刻被厚重的文化所包围。</p><p class="ql-block">曲阜明故城墙,位于曲阜市区,是为护卫孔庙而建的城垣式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八年。这座古城庄严宏伟,高大厚重的城墙呈长方形,环绕着古老的鲁国故城,周长达4.8公里。东、南、西、北四墙各有特色,其中东墙最长,达1.2公里。墙高7米,厚3.5米,坚固雄伟,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中,我们先去下榻预订的酒店,这里真不愧是孔子故里,一进门就看到酒店大堂的迎面,供奉着一尊高大的圣人塑像。</p><p class="ql-block">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大家尊为孔圣人。孔子雕塑的形态大多都是不露大拇指,象征谦恭,四指并拢,代表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孔子的面部表情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出了庄严慈祥,和蔼和谐,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形象。</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个酒店里还有个偌大的宴会厅,虽然过了饭点,厅内无客,我们还是坐下来体验一下这里的饮食文化吧。曲阜餐饮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鲁菜技艺,更融入了儒家的饮食文化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风格。</p><p class="ql-block">这餐饭虽然吃的不太尽兴,但孔府豆腐、孔府煎饼等菜品还是独其特色,味香俱佳,就餐环境和餐具配备也令人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精致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前往孔庙参观,路上见到载运乘客的多是仿古的马车,很是新奇。上前打探了一下,曲阜的马车堪比出租车,车厢很大,可以坐多人,价格自然也是不菲。车厢里很舒服,一路上听着马蹄得得,听着铜铃叮当,真有一种穿越到春秋时代的感觉。或许,这是在别的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致,一辆接一辆的漂亮马车构成了鲁国故里独特的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曲阜,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城市,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曲阜,有三样宝物被誉为 “曲阜三宝”,它们分别是孔庙、孔府和孔林。这三宝不仅是曲阜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乘车来到孔庙,景区游客很多,孔庙入口牌坊上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是由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山东巡抚的胡攒宗题写。</p><p class="ql-block">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齐名。孔庙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东方建筑特色,气势雄伟,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座“太和元气” 坊是孔庙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之一,建于明代,寓意孔子的思想体现了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能够使人类达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表达了对孔子的敬重和后人对孔子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赶上祭孔大典,但盛会的景象依在。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旨在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并将他视为国家的灵魂。祭孔大典始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地点一般是孔庙。这个仪式是对孔子的敬仰和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孔庙正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独特魅力。进入大成门,游客可领略孔庙内的庄重神圣氛围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包括大成殿、东西庑、碑亭等。大成门不仅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感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由孔子故宅改建而成的建筑,不仅巍峨庄严,更气势磅礴。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儒家文化的辉煌与传承。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大成殿无疑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此外,大成殿不仅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历代皇帝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每逢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皇帝都会亲自或派遣官员前往孔庙大成殿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和纪念。</p><p class="ql-block">这些祭祀活动不仅增强了孔庙的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孔庙里有许多古树,其中,位于孔庙大成殿前的孔庙圆柏树龄约为2100年,树高11.8米,胸围3.7米,冠幅东西8米、南北3.7米。这棵古柏不仅是孔庙的宝贵遗产,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此外,孔庙内还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其中大成殿前的两棵柏树据说也有1000多年树龄。</p><p class="ql-block">看这棵古树,多像一位古稀老人,虽历尽沧桑,却坚韧挺拔,肩负着子孙万代的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在曲阜孔庙,流传着乾隆皇帝与一棵树的传奇故事。当乾隆高龄南巡,疲惫之际,背靠一树小憩,此树因而吸收了帝王之气,竟神奇地长出了龙纹,化身为一棵独特的龙柏。这棵树,见证了历史的沉淀,也成为了后人瞻仰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 “圣人之门” 是由明朝著名诗人李东阳题写的,?明弘治年间孔庙、孔府的修建、重建工程,由他在曲阜监督工程。李东阳多才多艺,具有很高的建筑设计能力,孔府、孔庙的不少房屋布局都出自他的设计之手,并题写了“圣人之门” 匾额。</p> <p class="ql-block">进入弘道门,是走进孔庙的第一步,由此仿佛踏上了通往圣贤之路。</p><p class="ql-block">弘道门是孔庙的大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世宗雍正据孔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语命名并书写匾额。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 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p> <p class="ql-block">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 “杏坛。</p><p class="ql-block">杏坛内细雕斗八藻井,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下有党怀英篆书 “杏坛” 二字碑和乾隆的“杏坛赞碑”。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的石炉雕刻精美,是金代文物。每到春天,亭四周的杏树盛开,灿然如火,真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并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p><p class="ql-block">孔庙内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出了孔庙的后门,经过这条中路,就进入了孔府。这里前为官衙,庄严而肃穆;后为内宅,温馨而雅致。</p><p class="ql-block">孔庙、孔府的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雕梁画栋间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儒家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曾占地240亩。</p><p class="ql-block">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 牌匾是由清代康熙皇帝书写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在南巡至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听完监生孔尚任讲解《大学》首章后,御赐了 “万世师表” 匾额,后来,康熙根据大臣奏请将此题字制成匾额在全国各州府的孔庙大成殿内正中悬挂,此匾从此名流天下。</p> <p class="ql-block">“孔府楹联” 里那些古老的牌匾和楹联是孔府的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装饰之物,更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p><p class="ql-block">牌匾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寓意深远;楹联则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安怀堂为西学的第三进院,原是衍圣公“燕居吟咏”处。名字来源于《论语》中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寄寓了孔子希望社会安定、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的社会理想。</p><p class="ql-block">安怀堂室内分割巧妙,以隔扇和各式落地罩、飞罩分隔成九个空间,习称“九套间”,分别是衍圣公弹琴、作画、书法、静坐、焚香、品砚、观画、赏古、弈棋所用,可惜在1962年改建招待所时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孔府的嫁妆楼是存放嫁妆的地方,特别的是,孔府对于女儿的出嫁并不以金银珠宝为嫁妆,而是以一套碑刻拓片——《玉虹楼法帖》作为嫁妆。这套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子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象征着对女儿的深厚文化熏陶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福寿堂是孔府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孔府的后堂楼内。福寿堂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孔令贻之子)和夫人孙琪芳的住所。</p><p class="ql-block">福寿堂内悬挂着一幅慈禧太后赠送的“寿”字,这幅字至今仍挂在孔府前上房的中堂上。此外,福寿堂内还展示了孔府的寿庆习俗和婚礼习俗,包括寿庆布置和结婚布置。</p><p class="ql-block">孔府福寿堂不仅是孔府内部的一个重要空间,也是了解孔府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孔府重光门是孔府重要建筑,悬挂"恩赐重光"匾,寓意太平盛世。此门设计巧妙,象征高尚廉洁,与儒家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重光门的 “重光” 有着特殊的含义。重光的含义是:“太平盛世,日抱重光,谓曰有重日也”,即指日晕或日珥现象。古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种祥瑞,值得庆贺。</p> <p class="ql-block">孔宅故井相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井水清澈,被称为"圣水"。</p><p class="ql-block">明代在故井四周修建了雕花石栏,并立碑纪念。井西还建有四角黄瓦方亭,内立清乾隆皇帝所题的 “故宅井赞” 碑。</p> <p class="ql-block">孔府后花园又名铁山园,占地五十余亩,其布局仿紫禁城御花园格局。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花厅等,尤其是院中的五柏抱槐、金光大道壁画堪称奇</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新花厅向南,有一株近四百年的 “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间生长一枝槐树,四枝柏树围绕在周围,因此称作 “五柏抱槐”。</p><p class="ql-block">“五柏抱槐” 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价值不容忽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五柏抱槐” 是自然界中生命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典范,对于研究生物共生现象、探索自然生态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孔府后花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五柏抱槐” 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孔庙、孔府,我们又乘车前往孔林。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p><p class="ql-block">今天游客很多,在这个门楼处要排队限流。天气很热,日晒中大家耐心等候,毕竟曲阜三孔,这个承载着深厚儒家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圣地,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值得一游的。</p> <p class="ql-block">孔林,亦称 “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位于曲阜城北,占地三千余亩(另一说法为20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从秦汉时开始筑坟,历经多代修建扩大绿化,孔林内现有坟墓十余万座,古木二万余株,碑刻四千余块,成为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p> <p class="ql-block">孔林内的墓葬布局讲究,孔子祖孙三代的坟墓葬为一组,呈 “品” 字形,这种墓葬形式俗称 “携子抱孙”。孔林内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碑刻,其中不乏书法名家的亲笔题写。这些建筑和碑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见证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游客们可以在孔林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庄严和神秘,领略到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孔林作为孔子的墓地,自然被奉为 “圣地”,在孔圣人的长眠处,象征着不详的乌鸦从不停留,这也导致大家一度把孔林乌鸦不栖,蛇鼠不侵的现象称为 “神迹”。也有人认为,因为乌鸦与蛇太过于不详,孔子是圣人,所以上天不允许这些不祥之物靠近他。</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孔林能够保存如此完好,离不开每一代建设者的努力。而它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墓葬制度以及文化、地理、风俗方面有极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孔林的建造布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园林建筑方面创造的又一个传奇。</p> <p class="ql-block">来到“三孔” 景区里,除了了解历史,熏陶儒家文化,还得到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观赏到三孔景区众多千年古树。孔林景区的9100株古树名木,获得了2.73亿元的古树名木综合保险。这一棵棵树杆粗大,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它们不仅见证了孔氏家族2000多年的历史,也成为了 “三孔” 的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还些古树,它们是延续千年的生命,沉淀着历史的印记;它们是三孔圣城活的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它们静默伫立,但是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却让你更切近地感受到圣地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它们或是高峻挺拔 “先师手植桧”,或是相依相伴千年、遒劲独特的龙凤柏,或是守护孔庙大殿2100年而纹路扭曲但粗壮通直的汉柏,或是"四世同堂"的唐槐,或是儒雅秀美植于宋代的银杏。</p><p class="ql-block">它们带着儒家的诗礼古韵跨越千年来等候你的到来,在各季的微风中抖动枝叶默默讲述着曾经见证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这棵孔林神道路旁的古老圆柏,苍翠挺拔,生意盎然,树高十米有余,胸围逾十二尺,树龄一千六百余年。</p><p class="ql-block">孔林内现有古树十万余株,包括柏、桧、作、榆、槐、楷、朴、枫、杨、柳、檀、女贞等各类大树,以及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孔林的建筑和景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和园林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来到孔圣故里,就不能不品孔府家酒。山东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府家酒的前身是孔府自家私酿酒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孔府家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的鲁国就已经有了发达的酿酒业。孔府家酒最初是为孔府祭祀和招待宾客所用,后来逐步转为宴席用酒。</p><p class="ql-block">孔府家酒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庸和谐”的价值理念。1988年至1990年,孔府家酒连续三年荣获世界布鲁塞尔金奖,并被定名为“终身大奖”。1993年,孔府家酒率先在央视做广告,一句“孔府家酒,让人想家”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语。</p> <p class="ql-block">另外,孔府菜也是必须要吃的。它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孔府烹饪,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等。</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7日,中国衍圣公府饮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宣布,"孔府菜"正式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告别了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启程回津啦!至此,历时28天的 “祖国中部自驾游” 圆满结束。这一趟出游,不但游山玩水,大饱了眼福,还逛吃了各地美食,满足了口福,最主要的还是在旅途中不断增长的历史、地理、民俗等多种知识,真是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呀!</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八省市,积累的图片和感受太多了,本套 “自驾游” 的18册美篇游记,虽然创作完成持续了一年,但总算心想事成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两家人两次自驾游,共汇编了32本游记,记录了十几个省市的美景和民俗。以此来分享给朋友们阅读和出行参考,也送给自己惠存一份美好的永久记忆!</p> <p class="ql-block">本篇是我的第88本美篇创作,这其中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都是我的宝贵 “财富”。日后,我会在风和日下,庭院闲坐时,轻晃摇椅,慢品香茗,手捧美篇,沉浸回忆。</p><p class="ql-block">读着一篇篇的游记,想起一次次的经历,我会看着、笑着,将所有快乐溶入余生的岁月时空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