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伯虎

寒塘渡鹤

<h3> 当年以”江南风流第一才子”恃才自居的唐伯虎,是一位天才集诗、书、画全能的艺术家,名冠大江南北。在“堂中无字画,必是俗人家”的吴中地区,无论是达官贵胄,还是富商巨贾,都以家中有无唐伯虎的画作来判定雅俗 。“人红是非多”,虽然时隔数百年,但画家所处的生活情境却与现在惊人的相似,并无二致。唐伯虎因科场困顿,屡遭不顺,作为沉世大欲之中的忧患之人,在看清世态人情后狂放不羁,纵情诗酒,那些文人骚客的风流韵事自然也就接踵而来。可是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老艺术家们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两相并置,唐伯虎三点秋香那些风流事,还是稍嫌逊色,但唐伯虎的“……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那种不阿权贵的文人气节和风骨,时至今日却荡然无存了。<br> 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画家唐伯虎受邀为当地一个财主的母亲写诗祝寿,酒过三旬,唐伯虎借酒乘兴赋诗,随手写下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众多围观者个个看的是目瞪口呆,就在这气氛紧张之际,唐笔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马上转怒为喜,可未等厅堂的欢声笑语停息,唐又来了一句:“生下五男都是贼”,这还了得,气得财主五兄弟脸色顿变,这时唐伯虎不紧不慢的妙句回天:“偷得蟠桃献母亲”全场掌声雷鸣,皆大欢喜。<br> 作为“诗、书、画”全精全能的艺术大师,唐伯虎时常以喜、笑、怒、骂入诗入画,其画法沉郁,风骨奇峭;书法秀润、缜密流丽;其诗虽没有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大心愿。也不见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谏精神。更少有屈原《离骚》的满腔炽烈的爱国情怀,但唐伯虎的诗、书、画却是其自身无耐与才智难酬的真实写照。<br>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发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quot;这是唐伯虎的&quot;一世歌&quot;,诗风近似打油诗,然按庄子的话来说:“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没有在人间百态里跌打滚爬过一番的人,是道不出此情此境的。<br>  唐伯虎的艺术境界,可谓登峰造极,但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尤其是他洞察世事以后,看破了,却放不下,反而是一种痛苦。晚境的唐伯虎之所以厨烟不继,萧条若僧,给我的感觉是他太过清醒了,而少了一份糊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