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子的大学生活2——儿子的成长7

沙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4年,二儿子张旭晖高考上了本科线。我们全家帮他选择合适的高校,就连大哥旭东同班女同学也参与选择。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往届各高校录取分数参考,最后选择成都气象学院。爸妈感觉远了点,但是儿子特别喜欢远行上学,可以见见大世面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旭晖在成都气象学院大门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那么远,我们家长也不方便去看望一下(根本就没有去看过一次),只有经常通信联系。除了给孩子备足学费生活费和适当的零花钱(他可不乱花一点钱),就是每一次把他送到乌鲁木齐火车站,帮他排队买票。有时候也托有权威的熟人帮助订票,可是托了熟人,还要给订票的人200余元的香烟。索性,我们去早点,我来排队,让儿子坐在候车室迷糊打瞌睡。学校来乌市办事兼送我们的双排座汽车去办事,下午再来火车站接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排队两个小时,前面只有五六个人,心想这回可以买个早票。谁知临近开窗售票还有10分钟时间,进来四五个人插到前面,说是前面人给他们排队的,真气人! 还有不到5分钟时间又来几批人,插到前面插队的人的队伍里。我们前面突然增加20多人,实在气死人了! 我们向售票大厅戴大盖帽的安保人员提意见,他是看着我们排队的。安保说,人家是出钱雇人排队的,我们有啥办法。就这样,我们只能忍气吞声,默认这种极不公平的现象。能买上票就谢天谢地了。几乎每一次送他到车站,都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那时根本想不到去买卧铺票,每一次来去,都是儿子挤在硬座车厢,委屈一两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爸爸送旭晖到乌鲁木齐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半个月后的儿子来信,他妈看后直掉眼泪。老爸写长信给儿子做工作。儿子在信中说,一个宿舍住8个人,上下铺。四川人和南方人,说话听不太懂,脾气怪怪的,瞧不起我们新疆人和兵团人,吃饭也不能一起吃,感觉很孤独,心里很难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写长信和他聊天: 北方人刚到南方一个学校,难免会有不和谐的地方。你只要坚持你的志向,坚持你的原则,主动和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打招呼,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就一定可以尽快适应那个环境,就一定能和不熟悉的同学打成一片,和他们和谐相处,就会习惯于和大家共同生活,其实,那些同学也不是一个地方来的,也会努力适应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果然,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已经跑在前列,他再也没有那么多牢骚话。他说,爸爸说的真对,我已经适应这里的班集体和学习生活环境了。第二学年开始,儿子已经有不少好消息传来。他获得学院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以及精神文明奖。第三年,他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他的文章,多次被登上《成都气象学院》校报。最后一学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真正和他哥哥一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旭晖的荣誉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科技论文一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团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成都气象学院优秀团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都气象学院报》刊登张旭晖多篇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荣获成都市优秀团干部奖励</span></p> <p class="ql-block">各种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子在成都上学三四年,我真后悔没有到成都去看看,说是工作太忙,连假期也闲不下来,其实那时觉得钱也紧张,两个孩子买房子需要积累资金啊!我自己也面临在团部盖新房。不过我的朋友,教育中心领导郭振元赴内地招聘,见到张旭晖,给他保证,他只要愿意回一二一团,一定安排到团气象站上班,干上“吃皇粮”的工作。1996年,一二一团政委赵生元去成都办事,特意去气象学院找到张旭晖,请他吃顿大餐,把旭晖妈妈带去的毛背心交给她,并且给他100元钱。旭晖看到老家人高兴得了不得,一个劲感谢叔叔们。我们也特别感谢老朋友给我儿子带去父母亲的心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临毕业就业的选择,儿子发短信征求我们意见,说有云南昆明气象台来招人,还有海军来招军干。我一听,当然愿意让他争取参军到部队。到部队,不愁吃不愁穿,还不愁孩子走弯路。再说,好男儿当自强,当兵上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晖在他的入伍志愿书里有一段话,他充分表达自己对人民军队的认识之后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正是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一直梦想着能成为一名军人。我的哥哥给我作了一个这样的表率。他95年大学毕业后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军人,他曾对我说,“如果允许的话,我愿意当一辈子兵。” 于是,哥哥也成为我羡慕的榜样,我的入伍决心愈加坚定。爸爸妈妈也坚决支持我的抉择,这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招干条件要高一些。一要是共产党员,二要是优秀学生,第三条是身体健康没毛病。这三条,我们旭晖都不成问题。就这样,毕业以后,我家旭晖参军入伍。老爸因为是独生子,失去参军入伍的机会,两个儿子帮我实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7月,张旭晖参军入伍。参加了严酷的三个月训练。好像比老大旭东参加陆军三个月集训还要严苛。旭晖说,砖块顶到头上,立正站好,用尺子量腿肚子伸直没有。妈妈听着就难过了。更加令人心酸的还在后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训完毕,被分配到广西桂平某海军航空兵基地气象台工作。一年后,担任气象预报室主任。第二年,旭晖来信说,找了个女朋友,在基地附近幼儿园当园长。我利用假期时间去广西桂平市旭晖那里看望。他们这个航空基地比较落后,临近老乡的牛可以自由进入机场。儿子住处非常简陋,生活条件比较差。他和战友住一间小平房,周围杂草丛生,硕大的老鼠穿来穿去,不时还有长蛇出没。屋内用废旧塑料油桶剪开当垃圾桶。找的对象虽然是广西玉林人,但还是一个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长相不错。家里人口虽多,乃乡镇良善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二一团炮台,入伍不久的兄弟俩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航部队组建大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返回新疆以后,家里人知道情况,决定给她们办理结婚手续,让远离父母的儿子有一个能互相照应的小家。于是,旭晖妈妈,大哥大嫂一起去广西桂平旭晖单位,给他们举办一个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婚礼。第二年,媳妇就给我们在炮台出生一个大胖孙子。目前,大孙子张海天即将海军航空大学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12月,国家发展深海航母基地,在全国海军系统选拔人才,张旭晖被选入葫芦岛兴城海军航空兵基地。从平山填壑植树种草开始,一年建成现代化航母基地。他成为航母基地先行者之一,出任基地气象台预报室主任。不几年,他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习近平视察基地时,气象保障有力,荣立三等功。建国70周年,基地航空表演气象保障成功,荣立三等功。军衔至大校级。他的大幅照片,和所有飞行、保障功臣模范一样,被悬挂在基地主干道高杆灯杆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次三等功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旭晖的大照片和其他功臣模范人物照片一样,高挂在基地高杆灯的灯杆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部系列美篇,叙述至此。这是两个儿子的成长历程,这是旭东旭晖从小到大的真实写照。如果儿子自己写自己的心路历程,一定会更细致更生动。期望儿子能回望自己的儿童时代,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沿着正道,昂首前行。更望将优良家风,代代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  附:石河子大学退休教授王胜利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的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物——张学民老师。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团场教育事业,犹如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学民老师在团场教育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精心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他的辛勤浇灌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参天大树,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教育生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兵团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张学民老师的家庭,也是充满荣耀的。他成功地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这其中蕴含的是他作为父亲的耐心引导、精心教育以及言传身教。他的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投身军旅,成为了军人。要知道,在当今社会,能够培养出大学生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他的儿子们还能在部队中不断成长,被提拔到校级军官,这更是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学民一家人两代军人,他的父亲是军人,儿子也是军人,他自己也是兵团军垦战士。这种军人身份的传承,就像是一种家族的使命和荣耀。从他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军人品质,如忠诚、勇敢、坚毅等,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并且又传递给了他的儿子们。这两代军人的背后,是家庭对国家忠诚和奉献的延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无数个兵团家庭一样,张学民的家庭在平凡中彰显伟大。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奉献,与他儿子们在军队中的贡献,共同构成了一幅家庭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美好画卷。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文化的传承是多么的重要。家庭不仅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培养人才、传承价值观的重要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