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溪记

沉钩

<p class="ql-block"> 五道溪记</p><p class="ql-block"> 文图/沉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闻五道溪之名,偶见五道溪照片与视频,已有些时日了,只是苦于面对面机缘。甲辰年冬月十四日,终于第一次谋面,颇有触动,故而简文记之。</p><p class="ql-block"> 五道溪位于高黎贡山腹地腾冲曲石段林家铺右侧大约一公里半山谷,从林家铺启始,一条铺满新旧落叶的适脚林荫石板小道通幽。“适脚通幽”并非例外,而是几代敬畏和爱戴山水的当地乡民杰作。五道溪称之为“溪”,实不准确,若称其“溪瀑”或“瀑溪”,大体相符。五道溪称之为“五道”,也不实际,其实只有三道即三条溪流,且最后汇聚成一条河流。事实上,“五道”之中的“道”,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五条溪流”之“道”,据当地乡民口口传述至今,这里的“道”,是“渡”之意,则乡民经过此地上山做事时,在同一条河流上,要反复渡过五次。故此,声名内外的五道溪,实为一山谷之内、一公里半左右区域、三条溪流形成五个瀑布的瀑布群景观。其中,右溪稍短、水流稍小形成上下两瀑,中溪稍长、水流稍大形成上下两瀑,左溪最短、水流最小形成一瀑。然而,虽说都是出自一个山谷形成的瀑布,但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又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右溪第一瀑处于“适脚通幽”路径尽头,坐东南向西北,其形态如喷涌,仿佛从上面森林中突地而出的“银水”,而后在一块坡度六十度左右的巨大石壁上寻路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不知历经了多少万年,也不知耗费了多少力量,更不知练就了如何强大的意志力,硬是在坚硬无比的石壁上,开辟出了一条宽与深越过一米且相对较直的前行道路,奇迹般地形成了三个连续瀑布,被当地乡民美名“三叠水”,并有“一条银瀑从天而降,随山势蜒成三截,在悬崖上勾勒出壮丽的画面,这算是五道溪捧出的见面礼。”的形象描述。不过,三叠水“银瀑”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还不止这些,如:从远处看过去,整条溪流就像是粘贴在巨壁石崖上的一条雪白绸绢;三叠水落差基本上八米左右大体相等,跌落下的溪流又像是一根雪白银柱;三叠水落地之后,都形成了面积两平方左右的圆形小潭,而叠水石壁形状则像缺了一半的巨大褐色天然石臼......等等,可以说把水“柔”背后隐藏的强大力量释译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右溪第二瀑位于第一瀑(三叠水)下面约十米处,坐向大体与上瀑相同,其形态似涧流,宛若一位百岁老人的一根雪白胡须,蜿蜒游走在一块有点倾斜的巨大石壁上,长达十米有余,宽则不足一尺,是“条形”的典型“流瀑”。因瀑布被上面的林荫完全遮盖,使得整条瀑布处于“藏着”状态,再加上石壁的褐色与瀑布的雪白色差,显得瀑布入眼更加雪白明亮、更加细腻柔软、更加娇小玲珑。正因为如此,虽说是瀑布,却没有一般瀑布特有的声响,更没有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轰鸣和飞花四溅,如若不平心静气地听,如若不是目光有所归,如若没有心念有所致,仿佛瀑布是静止的或是不存在的。这种动中存静的奇异景象,无形之中与人以深远无限的思索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中溪下瀑布,大体处于五道溪景观中间区域,流向坐东向西,是中溪与左溪汇聚后,大约流经半公里,突遇一落差较大的石岩跌落而下形成,属于五道溪景观的主溪流,是典型的河流瀑布。故此产生的瀑布与其他瀑布大相径庭,可随着河水的涨缩形成或大或小的瀑布,河水大时瀑布有十余米高四五米宽,河水小时瀑布仅有六七米高两米多宽,与一般河流瀑布所不同的是“藏头藏尾”,这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藏头”是因为河流上游完全被河岸两侧的灌木覆盖,“藏尾”是因为瀑布跌落深潭后地势相对平缓而“隐身”。故此,当过往者远远寻声望去,瀑布就像是漂浮在悬崖峭壁上的一块雪白彩带,又像是一把泛着银光的宝剑。置于其面前,银光耀眼,声响震耳,气势勇猛,雪花四溅,寒气逼人,一种悄然敬畏之心就不自然地渗进你的五脏六腑。</p> <p class="ql-block">  中溪上瀑布,位于五道溪景观的尽头,宛若置于一个四周越百米高、占地面积越三百平方的天坑之内,坐东南向西北,是五道溪景观最核心、最壮观、最惹人的看点,被当地乡民尊称为“五道溪大瀑布”,并有“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只见一股水流失去河床的承载,从山崖上跌落下来,自成绝境,自吟绝唱,在山谷里演绎回荡。”的文字表述。此瀑布实由三个连接着的连续瀑布组成,每个瀑布大抵三十米长,整体越过百米,形成瀑布的“瀑道”,并非人们想象的“突遇一悬崖而下”,而是“斜槽型式”的,深与宽越两米,坡度近四十五度,其形态是典型的滑翔式。远处放眼望去,仿佛一条从天而降的三折白练,轻柔飘逸,细腻洒脱,银光闪烁,在褐色“瀑道”映衬下,又像是三只全身透亮的银蝶,一动不动地趴在石壁上。走到其脚下,风吹竹林般的沙沙声缓缓入耳,既美妙又动听,既婉转又柔和,既荡漾又入情。蹲下身来,捧起一捧水花,滑过手心的凉意沁人心扉,视如无物的清澈感人万千,融入自然的心性触人沉思。</p> <p class="ql-block">  最撩人无限遐思的要数左溪一瀑了,其座向大体与大瀑布相面对,所不同的是从百米壁立石崖绿色草丛中飞洒而下,仿佛千千万万颗银珠连成银线,仿佛数不清的银线编织成银帘,仿佛仙女遗落人间的罗莎。观之,如烟如莎,如绸如丝,如歌如舞;听之,如弹如奏,如咏如吟,如泣如诉;思之,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如情如爱。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遇到阳光下形成的道道彩虹,再加上蓝天、白云、青山的会意映衬,对于来客来说,可谓幸莫大焉。故而,此瀑布被当地乡民赞誉为“珍珠瀑”,并记载:“你像珍珠晶莹洒落,天地迷醉你的婉约;你为自己轻弹欢歌,却迎来山坡的云朵;织一弯绚丽的彩虹,太阳最爱与你欢乐;万千生灵与你相约,流淌出生命的长河。”这无疑是对珍珠瀑活灵活现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五道溪所处的山谷,山回谷转,弯曲狭长,谷底深邃,右边是陡峭斜坡,左边则壁立石崖,宛若一口向右倾斜的曲形猪槽,更为奇特的是“溪瀑”有四分布在右边。右边,老树遮天蔽日,枯藤自在游走,灌木相得益彰,花草时有绽放,苔藓随遇而安,枯枝修炼成画,落叶铺垫为裳,蛇形石阶小道游走其中,好一条画龙点睛的时空隧道。左边,一溜烟的壁立石崖牵手相连,高度大多越过百米,有的望不到尽头,石崖壁立度大多九十度,有的甚至越过九十度伸出头来,人仰头帽落地是事实,其陡立之险即便是猿猴也望而却步。正因为如此,石崖上灌木杂草稀奇少生,苔藓之物大多沧桑深印,只有长翅膀的诸如岩燕、岩蜂、蝙蝠、山雀等,借高而险的安全环境安家落户,因而壁立石岩又被当地乡民称之为燕雀岩、挂蜂岩、蝙蝠岩,行走在壁崖下的石阶路径,陡立如同攀天梯,平生过往少见,好一幅奇妙无限的自然景观画面。相比较而言,山谷中间却是另一番幽柔景象,长度大约一公里半,宽度大约三十米至八十米不等的区域,谷底错落有致,溪道相较平缓,溪水流动漫漫,时有溪岸两边的古藤老树倾斜相交相依相伴于溪面之上,时有知名不知名的野草野花野果点缀在溪边灌木丛中,时有鸟儿蝴蝶蝼蚁相互嬉戏追逐林间草丛,被岁月搁浅在溪边的巨石风化成奇形怪状的拟态,被浪花淘尽的五色鹅卵石阳光下五彩斑斓,被时光沉淀得清澈透底的溪水入眼楚楚动人,有声者似动中求静,无声者胜过千言万语,五座小竹桥适时上下左右连起,再加上分布在三条溪流上的五个瀑布构筑的瀑布群,好一块修心养性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五道溪景观,那是天地亿万年巧夺天工的印记,从林家铺出发往返,不过六公里左右路径,男女老幼都可到达,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佳境。但凡世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在大道上都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到了五道溪,如果只是欢呼雀跃一阵子那是粗鲁的,如果只是拍个照留个影录一段视频也是肤浅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欣赏上显然也是不够的。到了五道溪,应该学会细细品尝,应该学会共振共鸣,应该学会释译禅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注:文中数字统为目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