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吃苦耐劳品质,——儿子的成长5

沙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练吃苦耐劳品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具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非常重要。让孩子自强,比依靠别人更靠谱。自强万强,是做人的根本。在家时,经常领着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剁青草苜蓿喂鸡,打扫庭院,跟着爷爷奶奶喂猪,喂鸭。冬天,十来岁的孩子上房顶扫雪。学校打扫雪,给两个儿子都备有工具,他们各自拿上工具,还要拿一块拆开的大大塑料编织袋(用来兜雪)。这些活动,慢慢养成他们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拾棉花,是农场孩子必须经过的劳动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两个孩子就跟着班级一起,到连队拾棉花。旭晖还是二年级的时候,爸爸领着他背个书包,到学校棉花地学习拾棉花。孩子觉得很有趣,一会站着摘棉花,一会蹲着拾棉花。很快摘满一书包棉花,过称足足2公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中学,两个孩子在各自的班里,在不同单位拾棉花。似乎是在默默比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棉花丰收,职工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浩瀚棉田,学生苦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团领导看望拾棉花的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大旭东上高中时,日拾棉花100公斤左右是常事。有几天,一个星期平均100公斤以上。高三学生比其他年级拾棉花天数少一半。他好像要抓紧时间创造高功效。每天早早起来,吃过早饭,骑自行车往地里跑。别人拾双行棉花,是拾棉花行沟两边的两行。旭东一次过去,把两个双行(即四行)拾完,三个花兜装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他吃过早饭,带上妈妈给他准备的三个花兜和馍馍,骑车就跑,没成想一到地头,自行车上的花兜和馍馍不见了。赶紧骑车返回路上寻找,也没有见到。只好回家,妈妈给他另外找花兜,另外拿馍馍。晚上还要突击给他做大花袋。妈妈一再交代他不要毛毛草草,丢三落四。从此他小心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天早上,旭东骑车慌慌张张往学校跑着班级集合。爸爸刚走到中学校门口,看见旭东脸上鲜血直流。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和别人碰了一下。我赶紧自行车带他到团医院外科看一看。束秀珍医生给他清洗后,额头左侧缝了三针。正在准备缝针时,一位老同志也来缝针,他也是额头上缝了三针,和旭东伤口位置差不多,只不过是右侧。原来,就是他俩在学校门口相撞。那人是种畜连养牛户,急于从校门口比较拥挤的右侧穿过,给人家送牛奶,和急于进校门的旭东自行车相撞,造成事故。第二天让儿子休息一天,他却又坚持下地拾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东这孩子简直拾棉花有瘾! 他在奎屯兵团师专上学期间,有时候节日休息两天,他居然带领学校的共青团员,到学校旁边的西公园农户棉花地拾棉花,给班级和团组织挣活动经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二旭晖个头比较小,但是不服他哥,也是拼命拾棉花。他是住在连队拾棉花。拾花没有他哥那么多,但也经常一星期平均每天80多公斤。一个多月回家,脸盘黑黑的,人也瘦了许多。虽然从学校拿回奖状,也有一两百块钱收入,但是听到孩子讲述三秋拾花的经过,格外令人心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车。除了毕业班,其他班级都是住在连队一个来月。中学生出发那天,校园像过节一样,各连队的拖拉机牵引着两个拖斗,整齐排列在校园一边。各班学生和带班老师把背包脸盆搬到要去单位的拖拉机跟前。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不像90年代后期,必须用大班车接学生,只有拖拉机接,一辆拖拉机两个拖斗,接两个班到自己连队。许多家长前来送行,团领导,教育中心领导亲自到校,给老师同学打气加油,嘱咐同学们注意安全,创造佳绩。一声令下,有班级同学和机车驾驶员将几十个背包整整齐齐码在拖车箱底板上。同学们排队上车就座。男女同学各排两队,在车上就像码行李一样,第一个人双腿叉开,第二个人紧靠前一个的身体坐下,其他依次入座。坐不下的四五个男同学,两腿搭拉在车箱后帮子上。少数同学把行李放在车上,自己骑家里的自行车前往。他们知道车上太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附近连队接一个班小学生拾棉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住宿。拾花学生到达连队,连队早已安排人收拾好住处。一般住会议室,大办公室,空库房等等。一般都是用长木头堵住一边,然后把干麦草厚厚的一铺,这就是同学们的大通铺。脸盆洗漱用具在通铺对面整整齐齐摆放。男女同学住不同房间(比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强多了),老师单独有小宿舍,住木板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伙食。要问孩子在连队吃的咋样,他说,早上天黑黑的,起床吃早饭,玉米面糊糊,咸菜,馍馍,有时候有油饼。中午快2点,在地里吃饭,一般有萝卜白菜,包包菜,胡萝卜片,白面馍馍,有时候是油饼,花卷。白天地里有送开水的,孩子不忍心到毛渠头上去喝水,怕耽误时间。送水的职工会一个个送到同学跟前,水桶里有不少棉花叶,也许还有小萤虫,同学们照样喝。那时咋就想不到给孩子带上自己的水杯呢?晚上天黑黑的回连队,有时候吃一顿面条,大部分时间是喝菜汤,吃馒头。问能不能吃上肉,他说菜里或者汤里可以见到肥肉片猪肉皮什么的。好肉哪去了?说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睡觉。“吃过饭倒头就睡吧?” “哪里,腰疼的睡不着觉。”旭晖和同学互相捶腰。更多时候,一个人趴在铺上,另一个站在他的背上踩,一直踩到腰比较舒服了,才开始睡觉。第二天早上照样起床下地。妈妈听到这些,不禁热泪盈眶,爸爸也是不住叹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些家长,遇到节庆日,送些好吃的到地里。本人是学校领导,还要到地里慰问老师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望自己的孩子。旭晖说,中秋节国庆节都是在棉花地里过,不但不停工休息,还要大干,向国庆节献礼。说有一次中秋节,学校给同学们一人发两个月饼,同学们心里热乎乎的。可是有一个女孩子,跑到地北头沙包上,一会儿唱《十五的月亮》,一会儿唱“妈妈呀妈妈”,她是用哭腔唱出来的,惹得女同学都哭起来。听着孩子的诉说,旭晖妈妈忍不住哭出声来。我们的儿子拾棉花真是吃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该放手时就放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上中学以后,自主意识增强。作为家长,就要适时的有选择的放放手。有一次,我看到旭晖一边作业一边听收音机,另一边,正在复习功课的他哥哥也在听歌。我对他们发火,他们居然说一样的话,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我一边听歌一边学习,也能学进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下想起在三中当教导主任时,看到放学后的几个高二学生,在篮球场打球。我说,”就快高考了,还不赶快回家复习,有心在这里打篮球!”当时他们都走了,第二天又照旧。高考结束,我发现这几个一起打球的,都上了高考分数线。我这才意识到,有时候自己确实不懂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中考试结束,爸爸领着儿子到乌鲁木齐水上公园游玩,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乌鲁木齐水上乐园。弟兄俩从来没有玩得这么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调到一二一团中心小学工作以后,爱人也被安排在团商店工作。她作为当时团部唯一的土产商店大组长,团结几个伙伴,把工作搞得风生水起,销售量大增,受到领导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个孩子也来到团部上学,经常在商店周围玩耍。有一次,旭晖遇到两个赖皮辍学生,缠着他想让他给他们买吃的。两天之后,不见旭晖有动静,就扬言要练一练,并且约好第二天在商店旁边的草垛场上。旭晖回家一说,我问他敢不敢去会一会?他说肯定敢! 我说,”好,咱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可以去。男子汉就是要有一种不怕事,敢担当的气概。”他妈妈不同意,我说,不怕,我就在一旁看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旭晖如约而至,看到两个家伙其中一个,手拿半截砖头,迎面而来。我躲在草垛后面观察。谁知旭东也在这里,是他妈让他来的。正准备随时出手给旭晖解围,结果那两个家伙扭头就跑。问旭晖怎么回事?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拿的砖头几下子就跑到我手里了。原来旭晖跟着夏培征老师学过两下拳脚,这次用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俩上大学以后,就更加有机会锻炼自己。有一次旭东学校下午才决定第二天放假休息两天。他当即决定回家。可是奎屯汽车站早没有班车了。他步行到独库公路上拦车,央求司机师傅带自己回家。司机说不到一二一团,只到三角庄。他就坐车到三角庄。第二天早上,他乘坐一辆班车到管理处路口,又等好久,挡住一辆拉煤的货车。他坐煤车上回来,浑身搞得黑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还利用和同学一起到内地旅游的机会,自己到甘肃清水县老家去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晖在成都上学期间,也利用假期,玩过不少景区景点。他到甘肃天水清水县老家,和大爹以及几个哥哥见面。在渭源县,看望我的老朋友刘立仁一家,住了好几天。和三中老同学刘文达学骑摩托车,好不快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东和他大爹在老家乡间走道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东在老家他大爹的院子住房门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晖在老家和大爹、三哥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旭晖也在大爹家门口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假期,旭晖和好朋友老同学刘文达在母校三中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毛主席纪念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旭晖和刘文达骑摩托车疯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会骑摩托车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