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部《山东兵团点滴》二十九篇父亲系列故事

歪脖子老槐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篇《东线兵团秩事》,本篇接着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济南战役之前,拟提山东兵团三科副科长之事,随着刘少卿参谋长因病长期住院,不了了之。副参谋长安慰,许司令经常各处转转,工作搞上去了,提拔的机会有的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巧不成书,检验纸上谈兵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接到通知,战役完胜的许世友司令员,要来检查工作。兵团通信科长交代父亲,我去接司令员,科里面的工作,你要象平时一样,主动协调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平时的协助,工作井然有序,各岗位井井有条,哪位老先生来搞突然袭击也不怕。结果许司令真的来了,不坐上座,不喝不抽,啥也不干,啥也不看,不听汇报,不看材料。一沓沓的操作规程,一叠叠的工作报告,一摞摞的学习笔记本,就像士兵列队,整装待阅,只等司令扫视一眼,哪怕随从顺手翻阅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许司令大将风度,目不斜视,背着手,低沉的声音,挑几个女同志打靶来看看,他叫原九纵的随从在名单上,勾出女报务干部,女机要干部和女话务排长,进行手枪实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名单念完,靶标竖起。参加实弹的女干部,列队一排,好整以暇,开始射击,三秒三靶,从容不迫,叭叭叭叭,射击完毕。随从还在说朝哪打,报靶员已分別报出,″二十八环,二十七环,二十七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尔后,司令员转了一圈,也不发话。越是不吱声,大家心里越是没底,搞得科长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并且不停的给父亲递眼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司令员坐上汽车,转过头来下达命令。命令外线排长,骑通排长,警卫排长每人扛个磙(滚)子,把电话线接到五里以外的野战临时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要说三个线滚子,百分百的接不去,就是十个线滚子,也接不去。大家一下傻了眼,这下检查肯定过不了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看了一眼科长,科长点了点头。父亲转身叫住外线排长,问西城线路图背下来没有?排长说背下来了。父亲说那好,骑通排长听令,牵六匹马来,三匹马各驮四个线滚,另三匹马载你们三人,每人各背一个线滚,共计十五滚。再利用原国民党的废旧线路和民用线路,每人带上野战电话,顺藤摸瓜接过去。外线带领大家先跑一趟,然后以接线为主,指挥为辅。骑兵排长当搬运工,以最快的速度搬运电线,但不能把马跑残,按照外线排长的命令,把电线送到指定位置,并且拉直,野战电话线全部铺在直线路边,大弯度走弓弦铺在田埂上。警卫排长二者兼顾,既要连接线头,又要当马夫搬运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时不少人还在摇头,司令员乘坐的可是美式吉普哟。父亲也着急,喧宾夺主,大声说道,司令员舍近求远,野战医院明明在西门外,汽车却驶向了东门,这就是给了我们胜利的砝码。看了一眼科长的表情,科长把头向上抬了抬,父亲接着发号施令,各部门抓紧时间,捋顺各自的衔接处,骑兵排全体战士,把马匹牵出听令。外线排全体战士,把所有的线滚都抬出来,四个一组,全部驮在马背上,准备送货,助力加油。三个排长人不歇气,换马再跑。警卫连二排二班,准备温开水毛巾,沿线当好宣传员、警卫员、服务员,维持秩序。外线排全员当好服务员的助手,大家立刻行动。只见各班班长一声上,出笼小老虎呼的扑了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指挥的技巧,用兵的技巧,检查的技巧,练为战,以练促工作。外线排长有技术,心中有电话线网络的地图坐标。骑兵排长有马,可以用战马驮电线,大部分电话线,还是搭接在人家电话线上,有马就不怕来回跑路。警卫排长看的是他的拼命精神,服从命令的决死信心。这叫做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用胸膛迎接炮火是英雄,把电话线接到火线同样是好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司令乘吉普到医院,还没有慰问完伤病员,报告部队工作的电话,就已经打到了医院。随从后来说,当时司令员一脸高兴,通知到起义部队视察。许司令这一高兴,没准就把父亲这个小干部提拔的那档子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不久许司令调山东军区任副司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进入领导岗位以后,一改夫子书生的培训方式,要求手下,必须练出与自己一样的射击水平,男学员必须练习擒拿格斗,士兵必须练刺杀,单项战斗力,必须达到步兵连的水准。当分队长的时候,领导一个排,就强调一个排。领导一个连,就要求一个连。当军区纵队兵团区队长和科长的时候,就训练一个营,同时强调,要求兵团所属各纵队各师各团的通信部队参照执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日练兵,用在一时, 许司令检查能不能过关,看的是部队的综合能力。按照首长的说法,单打一的干部,只能放在地方军区工作。实际上地方军区还好一些,实惠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训练教育培训是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父亲对于年轻的士兵,不仅搞专业训练,更加强调文化培训,识文断字,粗通文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干部素质政治第一,同时要求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作风,宣传教育慨当以慷的气质,技术研究学而不厌的精神。达到这一步,方可放手独当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一九四O年七月算起,父亲增加步兵训练科目,提高通信兵的战斗力。到第一次被首长检验通过,足足有二千八百多天,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峥嵘岁月,许多的通信战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报务员女报务员个个视死如归。每当父亲想起这些英灵,总是心存愧疚,夜不能寐。因为各级首长有死令,不准父亲到一线,自己没有了献身的机会。父亲说想起手下的干部战士,个个既是合格的技术人员,又是铁血死士,不是孬种,不是战姿壮烈,就是保护设备光荣之形象,脑海泛起这些回忆,心里多少留存着一丝欣慰。每当有下属牺牲,父亲总是千叮万嘱,要求作好上报抚恤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操练通讯兵军事技能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兵团许世友司令员,谭震林政委,刘少卿参谋长的认可,司令部要求全面推广执行。但在绝大多数人认为,小白脸使用枪支的时候,司令部早被人家给端了,所以没当回事儿。而且父亲草拟的电文是,望各部参照执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兵团副参谋长补签存档报文的时候,对父亲提出批评,指出上级台就是上级,不是请客吃饭。没有请,没有参照。后来追发电文,抬头是某纵队,然后是命令你部,遵照执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果是,后来老红军出身的老战友见面了,开玩笑说你小子,还命令我台遵照执行,难道参照执行就降了你的格调 ,还命令。当然,不是生死老战友,是不敢开这种玩笑的。当时山东兵团(原东线兵团)指挥二纵、七纵、九纵、十三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面说的这个副参谋长,独断专行,安排父亲进入兵团通信科,代理分管训练教育、代理分管财务。副参谋长不知是睿智过人,还是有十多年的成见或癖好。一点点的财务经费,器材伙食费用,只能由有文化的南方干部来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成了不二人选。这里面的玄妙是,南方人不会刻意追求吃水饺。兵团通信科及所部,三个食堂几百张嘴,三头猪,十几袋白面,一顿水饺,吃掉大半个月经费,剩下日子吃糠咽菜,遭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既没有精打细算过日子经验,也没有帐房先生之精明。而是跟着共产党过苦日子,过穷日子,过习惯了。简单的办法,一个月三十天,月经费除以三十五,这个办法钱就用不完。加上杂粮当家,管够。稀糊糊随便吃,管饱。行军、训练、作战增加干货,平时菜团为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解放军的杀手锏之一就是夜战。可营养不良,夜战就是句空话。当时的物价,两个铜板买一大篮子猫鱼,而且炊事兵洗鱼马马胡胡,内脏没有挤干净,鱼肝留在里面,就是最好的维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方人的首长,日子过得也是苦巴巴,能够咪上一口带苦胆的鱼羹汤汁,冬天吃上一口鱼冻子,就算是人间美味。有了孙藻勋管理兵团通信科的经费,通讯部队的夜盲症,得到了有效遏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一长,老红军炊事班长发现一同参军的副参谋长,经常来蹭油,干脆上菜市囗买菜,每次讨价还价,收老乡的地脚摊子。同样的价格,多出了一成半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管经费的土办法苦办法,虽然说解决了经费短缺的问题,解决了夜盲症的困扰,解决了吃不饱肚子的现象,但是众口难调。最后,党委会有不同意见,提出可否一个季度,在不超支的情况下,吃一顿肉菜饺子,解馋。最后达成,黑面就中,肯定是菜多肉少,而且菜帮子当家,大葱提香,凑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以来,家里也是经常包饺子,大家凑在一起,一边包,一边讲一个笑话。连队吃饺子,杀猪的猪杂、猪下水,干部也能够解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有一个曲艺节目,讲的是指导员开导炊事班。一个连有几个连长?一头猪有几副猪肝?猪肝归谁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很少参加包饺子,只是亲自煮水饺,防止大家煮成一锅粥。偶尔一次来包饺子,不知是谁又讲起这个猪肝。父亲说战争年代绝对不行,多吃多占,撤职查办,回乡滚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集体反驳,内脏下水,猪头猪蹄,一个人吃一筷子不够,咋办?可父亲一讲,大家秒懵,除了猪粪毛骨,全部做馅。猪血过水后放凉,剁小粒做馅子,猪头猪蹄猪皮炖汤,肉骨拆分后剁碎,大多数内脏焯水剁碎,搅拌在猪肉里。汤里面的肉渣冻猪油捞出,搅拌在素菜馅子里面,最后就是一个杂货饺子。猪油渣第二天剁碎,做酥油饼子。炼好的猪油,装入饭盒送医院。少数内脏,包括水饺,炖骨头的高汤,送给伤病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什么是生死战友?什么是同生共死?这里的死,看过前面篇章的,可能好理解一些。战友用生命和鲜血掩护了活下来的同志,即使自己不吃,最好的也要送给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非战争年代,没有身临其境,绝对不会有这种感受。挨黑枪,遭倒戈,光杆司令逃台湾,喝兵血恐怕就是主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济南战役后,没有几个月的时间,父亲作为兵团指导小组的接收大员,前往河北地界,督促三十五军改编整训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是技术干部出身,众多工作指导过为具体,以至于形成越俎代庖。不少的起义人员干脆时时请示,处处汇报。军通信科长太过大智若愚,父亲深陷具体事务工作之中。迫不得已,兵团下令任其军司令部党委委员,指导军通信科工作。战局演变,部队开拔,无可奈何,后任军通信科副科长,兼通讯营党委书记,掌握军通信科实权,控制兵权。由于肩负军司令部党委委员一职,工作直接向司令部党委书记负责,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这种局面,持续一年,直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父亲的军通信科副科长的职务,才得已崴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篇分解。</span></p><p class="ql-block">使用音乐:暂时使用美篇自带音乐《十月你好》 </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 笔者翻拍 </p><p class="ql-block">故事情节: 来自父亲早年口述 </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