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篇</p> <p class="ql-block">大一統帝国</p> <p class="ql-block">陶俑,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1974年陕西临潼秦兵马俑坑出土。采用黄土和白石英砂为原料,经过雕塑,焙烧和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由于规模宏大,威武雄壮,堪称世界奇迹。</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兵马俑,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坑出土。共出土了2500件兵马俑,骑兵成独立兵种,是国力增强写照。应是刘邦长陵陪葬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西南经济发展比中原晚一个时期,秦汉已进入铁器时代,而西南滇国正是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时期。</p> <p class="ql-block">“滇王之印”金印,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赐他金印,将滇国地区设益州郡,纳入汉朝版图。</p> <p class="ql-block">青铜枕,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青铜枕是滇国特有的器物,牛在滇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用作祭祀,对外贸易,所以器物上频繁出现。</p> <p class="ql-block">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从平台后面杀人祭柱场面来看,这是一次立柱祭社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滇国的畜牧业比较发达,牛最多,所以青铜器上常见牛。</p> <p class="ql-block">贡纳场面青铜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此器由重叠的两鼓组成,上鼓已残,但也生动展示了臣服的诸侯来向滇王纳贡的场面,可以明显分出“椎髻”的滇人和“编发”的昆明人,背物牵牛人物均深目高鼻,表明古代云南居民成分复杂。</p> <p class="ql-block">吊人青铜矛,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柄处各吊一裸体男子,似为受刑之人,此矛器形奇特,具有浓郁的滇民族风格,是滇人依仗用青铜兵器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羽冠舞人纹青铜鼓,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72年广西西林普馱出土。鼓内也可贮存财物。</p> <p class="ql-block">五铢钱纹青铜鼓,汉,公元前202年~220年,1954年广西岑溪出土。青铜鼓 是古代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象征财富和权力的重器,可作典礼乐器,战争军鼓。鼓面及周身所饰五铢钱纹,系汉代中原地区青铜器上常见纹,表达人们祈求富贵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虎钮青铜𬭚于,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四川成都出土。是汉代蜀人或巴人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铁五齿耙,西汉,1980年福建崇安汉城遗址出土。铁铧,铁犁壁,西汉,1967年陕西咸阳窑店出土。犁壁是西汉时期发明的重要农具,将土破碎,翻转,适合耕地。</p> <p class="ql-block">耧车,根据山西平陆西汉墓壁画制作的模型,是播种机,是当时一种先进农具。</p> <p class="ql-block">带辘轳水槽的陶井,西汉,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出土。井灌是汉代农业重要方式,说明当时汲水设施已经从简单机械发展到先进的辘轳和滑车提水工具。</p> <p class="ql-block">大麦万石 陶仓,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53年河南洛阳金谷园出土。汉代农作物品种繁多,麻,稷,麦,豆,稻等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中麦的种植逐渐普遍。</p> <p class="ql-block">彩绘雁鱼青铜釭gang灯,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85年陕西朔县照十八庄出土。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釭指导烟管,灯盘,灯罩可以转动开合,是汉代新创制的灯具。</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63年陕西兴平出土。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盖。此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苏门犀的形象,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做犀甲,由于大规模扑杀,在西汉晚期已绝迹。</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柙xia,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出土。玉柙又称玉衣,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分片连缀而成。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亡于公元前55年,是著名河北满城汉墓主人中山王刘胜的后代。西汉玉衣没有严格等级,东汉确立了等级,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全器装饰复杂的鸟篆文和图案花纹。鸟篆文是古代的艺术字,此鸟篆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有“充润血肤,延寿却病”的好处,文与图案都用金银双线勾勒,显示了汉代错金银工艺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石猪,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1956年湖南长沙南门外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猪圈,东汉,25年~220年,湖南长沙出土。汉代猪圈有独立式的,也有和厕所或作坊连接的猪圈。当时,猪圈积肥是农家肥的重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陶灶,东汉,25年~220年,1955年广州先烈路出土。有三个火眼,两侧附汤缶。汉代对灶很重视,认为是生养之本。西汉中期以后,厚葬之风盛行,陶灶在随葬品中增多。</p> <p class="ql-block">舂chong杵陶俑,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57年重庆化龙桥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坞堡,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56年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为汉代豪强大族躲避战乱,御敌自救的产物,也是当时私家武装日益膨胀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陶部曲俑,东汉,四川崖墓出土。此俑是东汉豪强大族的部曲或家丁的生动写照,豪门大族私家武装不是岁月不解。而是定期组织活动叫“部曲”。</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东汉,1956年河南陕县出土。此陶楼上有家兵持弩守卫,水塘周围有骑士巡逻,是豪强地主拥有私家武装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东汉,公元25年~220年,1956年山东高唐故河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天禄lu ,东汉,25年~220年,河南洛阳西郊出土。颈背刻有“缑gou 氏篙聚成奴作”七字,表明是缑氏(今河南偃师)篙聚村工匠成奴所作。天禄是东汉时期立于墓前的神兽,常与辟邪陪对。</p> <p class="ql-block">观伎画像砖,东汉,25年~220年,1954年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此砖准确的刻画出伎人表演跳丸,舞剑,弄瓶等技巧,形象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舂米画像砖,东汉,25年~220年,1955年四川彭县出土。谷物加工,汉代已有足碓dui ,水碓,畜力碓的发明和应用。此画是足碓舂米的方式,利用杠杆原理。</p> <p class="ql-block">陶车,东汉,公元23年~220年,1954年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这种带卷蓬的车常为汉代妇女所乘坐。</p> <p class="ql-block">彩绘石骑马人,东汉,公元25~220年,1955年河北望都出土。用整块石头雕成,提酒提鱼,作欣欣然买酒归来状。东汉石雕比西汉雕刻细腻,此件造型古朴雄浑,细部刻画生动传神。是东汉石雕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击鼓说唱俑,东汉,25年~220年,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此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为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汉代俳优大致以调侃,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当时的皇室贵族,富豪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p> <p class="ql-block">陶船,东汉,25年~220年,1954年广州先烈路出土。分三个舱室,船尾有舵,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据推算此船长约15米,是当时中等以上的船。</p> <p class="ql-block">陶院落,三国 吴,222年~280年,1967年湖北鄂州出土。陶院落为随葬明器,应是模仿当时建筑形式制作,楼顶内刻“孙将军门楼也”。</p> <p class="ql-block">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三国 吴,222年~280年,江苏南京出土。魂瓶分三层,贴塑有20多尊佛像,这是流行于三国孙吴至西晋时期的一种形式独特的随葬明器,当时佛像作为纹饰被广泛用于壶,罐,钵,魂瓶等器物上,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的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邺城遗址平面图,在河北临漳,是三国时期,曹操的都城,以后成为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北朝的东魏增建邺南城作为都城,北齐沿用。</p> <p class="ql-block">三国,画像砖,一面墙都是,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青瓷魂瓶,西晋,265年~316年,魂瓶是三国和两晋时期独特的随葬明器,魂瓶上堆塑的仙人,瑞兽体现了升仙思想,佛像则受到早期佛教文化影响,亭台楼阁展现江南建筑特色,魂瓶造型繁复,是魏晋时期瓷器工艺改进和创新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陶俑,西晋,265年~316年,1958年湖南长沙金盆岭出土。是西晋县令墓葬,继承了两汉随葬陶俑的习俗。出土骑俑中发现了马蹬,这是中国使用马蹬最早的实物证据,马蹬成为马具的重要部分,为骑乘技术发展和组建重装骑兵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青瓷羊形烛台,东晋,317年~420年,江苏出土。</p> <p class="ql-block">黑釉鸡首瓷壶,东晋,317年~420年,1969年江苏镇江出土。黑瓷器东汉中晚时期开始出现,当时烧黑瓷窑在今浙江德清一带,被称为德清窑,产品色黑纯正。</p> <p class="ql-block">陶武士俑,陶牛车,十六国,304年~439年,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随葬俑,战马全身被具装,是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骑兵装备,标志古代骑兵发展到重装骑兵阶段,鲜卑重装骑兵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南北对峙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战马全身披马具</p> <p class="ql-block">陶牛车</p> <p class="ql-block">陶马,北朝,386年~581年,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马在游牧民族中有特殊地位,此陶马生动表现出马匹矫健有力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青瓷莲花尊,北朝,386年~581年,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莲花尊的装饰繁复,釉层凝厚,是北方青瓷精品。</p> <p class="ql-block">画像砖,南朝,420年~589年,1958年河南邓州许庄出土。画像砖镶砌于甬道,墓室,内容丰富,画面具有立体感,线条流畅,人物画具有南朝“秀骨清像”的特征,是南朝绘画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p> <p class="ql-block">青釉水管道,南朝,420年~589年,福建福州出土。</p> <p class="ql-block">砖和瓦当</p> <p class="ql-block">青瓷龙柄鸡首壶,南朝,420年~589年,浙江黄岩秀岭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骆驼,北齐,550年~577年,1955年山西太原圹kuang 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牛车,北齐,550年~577年,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牛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俑群中心,是当时盛行牛车的反映。汉代牛车为地位低的人乘坐,魏晋至盛唐,因牛车平稳车厢宽大舒适而成为主要出行工具。</p> <p class="ql-block">黄釉乐舞图瓷扁壶,北齐,550年~577年,1971年河南安阳出土。两面模印五位西域人乐舞场面,胡腾舞原为中亚地区民间舞蹈,唐代盛行,以旋转,踏跳,腾跃为特色。琵琶和横笛伴奏。</p> <p class="ql-block">弹琵琶陶俑,北齐,550年~577年,1973年山西寿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人物俑</p> <p class="ql-block">青铜钱,北魏,北齐,北周。</p> <p class="ql-block">银壶,公元3世纪,青海大通出土。银壶出土于卢水胡首领墓葬,银壶制作于今新疆地区,其工艺和装饰具有域外特色,显示出丝路贸易往来对器物风格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随唐五代的经济</p> <p class="ql-block">镶金边白玉杯,隋,公元608年,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笼冠陶俑,隋,581年~618年,1956年湖北武汉周家大湾隋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隋运河示意图,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武将俑,唐,公元664年,1972年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郑仁泰初为李世民亲兵,参与了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来多年征战,荣立战功,成为16位大将军之一,开国元老受到极高的礼遇,得以陪葬昭陵。</p> <p class="ql-block">文官俑</p> <p class="ql-block">黄釉褐斑“何”字贴花瓷壶,唐,618年~907年。三块贴花中皆有“何”字,贴花是将雕出的纹样做成印模,再把模压出的图案贴在器物上,再施釉烧成。唐中晚期长沙窑此法最为兴盛。</p> <p class="ql-block">花釉四耳瓷罐,唐,618年~907年,花釉是唐瓷的创新工艺,它在黑,黄,等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武后行从图》,摹本,原作唐 张萱 绘,武则天624年~705年,杰出政治家。她作为唐高宗的皇后,协助处理政务,时称“二圣”,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她鼓励农业生产,边境屯田,打击突厥,完善科举,重视文化事业。</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戴帏帽女骑俑,唐,公元657年,1972年陕西礼泉张士贵墓出土。帏wei 帽原为西北游牧民族的帽子,传到中原成为贵族妇女的时尚帽子,原为禁止,武则天以后,帏帽大行。</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唐朝吸引老外贸易</p> <p class="ql-block">唐朝老外雕塑</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胡人骑卧驼俑,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侍女俑,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侍女俑,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镇墓兽,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唐代镇墓俑包括镇墓兽,镇墓武士或天王俑,各有两件,其中镇墓兽一为人面,一为兽面。用以镇恶驱邪。</p> <p class="ql-block">唐代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唐代,老外墓饰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描金石雕武士俑,唐,618年~907年,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xu 墓出土。从装束和陪带物看,应该是墓主人的侍从,墓主是唐玄宗的亲信宦官,追随政变有功,官至一品。</p> <p class="ql-block">三彩黑釉陶马,唐,618年~907年,1972年河南洛阳阳关林出土。唐马一改秦汉时期平稳古拙的风格,而以生动的高昂姿态著称。这马俑全身披黑釉,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而且造型雄健自然,是唐三彩不可多得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骆驼昂首挺立,上有3个胡人,2个汉人组成的乐舞队,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音乐舞蹈多元发展,骆驼载乐俑集杂技马戏于一体,很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三彩釉陶马,唐,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是唐朝流行的饰马方式,受突厥影响的,目前出土的马俑有一花,二花和三花,三花不仅是装饰,还是良马的最高标志。</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模型,1954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制作。南禅寺在山西五台县西南,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经后世多次修葺,是中国保留下来最早的一座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罂ying ,唐,850年,1957年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该器施黄釉,腹上刻有“大中四年”,自名为“罂”,越窑在浙江上林湖一带,产品种类多,胎质细密,釉色均匀,多有外销。</p> <p class="ql-block">钱鏐liu 铁券(复制品),唐,897年,铁券是帝王颁赐给王侯功臣的特殊信物,此是唐昭宗赐予钱鏐的,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内容包括钱鏐的官职功绩封地,特别说明可免9次死罪,后代可免3次死罪。钱鏐时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为唐剿灭地方叛臣做了巨大贡献,这个文物是吴越钱氏与唐皇李氏君臣友谊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此铁券实物弥足珍贵,一千多年来历经战乱,但多数时间一直由钱鏐后人小心收藏,1951年由浙江嵊州市长乐镇钱氏后裔将铁券献给人民政府,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 )。</p> <p class="ql-block">唐朝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的更迭</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观音造像,吴越,893年~978年,1958年浙江金华万佛塔塔基出土。唐代出现了与法相庄严观音像风格迴hui 异的普陀落迦观音像,观音以自然舒适的姿态坐于岩石上,表现他居住在落迦山谷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五代浮雕武士石刻,907年~960年,河北省曲阳王处直墓出土。节度使王处直墓被盗,2000年这件文物出现在美国纽约拍卖会上,经我国多方交涉,归还中国。这是镇墓石刻,武士形象取材于佛教护法天王,继承了唐代人丰满的艺术特点,为研究古代绘画雕刻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是极其罕见的艺术作品,应为国宝级。</p> <p class="ql-block">鎏金青铜衔环铺首,十国 前蜀,907年~925年,1942年四川成都王建墓出土。铺首是中国传统建筑门饰,此铺首原饰于前蜀的建立者王建永陵的墓门。</p> <p class="ql-block">孔雀蓝釉陶三系瓶,闽,909年~945年,1965年福建福州北郊刘华墓出土。形状如橄榄,这种造型,工艺带有明显的异国风格,在中国罕见,在西亚伊朗等国较多,应是9世纪前后古代波斯的制品。</p> <p class="ql-block">褐釉剔花扁壶,西夏,1038年~1277年,1985年宁夏海原征集。这类瓷扁壶在西夏瓷器中常见,也最具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绿釉鸱吻,西夏,1972年宁夏银川西夏皇陵出土。是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物,呈龙首鱼尾形状,形体高大,威猛雄壮。述说着西夏皇宫建筑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据山西应县佛宫塔复制,辽清宁二年(1056年)始建,俗称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木塔,为楼阁式,高约67米,该塔结构复杂,轮廓优美,体现了古建筑技术的高超技巧,采用斗拱式样60多种。塔中发现辽代刻经,绢质佛像画等文物,体现了辽代佛教传播,藏经雕印技术的珍贵实物。</p> <p class="ql-block">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木雕观音像,宋,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托盘侍女石刻,宋,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托盘侍女石刻,宋,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持注子侍女石刻,宋,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青釉弦纹贯耳壶,南宋,1127年~1279年,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境内,贯耳壶是常见的造型,龙泉窑代表作品,粉青釉,梅子青釉等,釉色柔和淡雅,质如青玉。</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粉青釉凸花葫芦瓶,南宋,1127年~1279年,龙泉窑历经1200多年,形成庞大的窑系,葫芦瓶是南宋后期的新品种,造型新颖凸花,通体施粉青釉。</p> <p class="ql-block">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统一</p> <p class="ql-block">元世祖 忽必烈像,1215年~1294年。1279年统一了中国,建立行省,为稳定社会经济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钧窑镂空座四兽面双螭chi 耳瓶,元,1206年~1368年,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青釉缠枝牡丹纹瓶,元,1206年~1368年,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六棱印花注子,青白釉铺首注子。</p> <p class="ql-block">铜壶滴漏,元,延祐三年1316年,这是我国古代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套铜壶滴漏。</p> <p class="ql-block">元代在国内水陆交通要道遍设驿站,又修整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路。</p> <p class="ql-block">剔红花鸟纹长方盒,明,1368~1644。剔红是一种雕漆工艺,刷数遍红漆,干后在上面雕刻,这种工艺成熟于宋元,明代有所发展。</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鱼藻纹高足杯,明,1368~1644。此是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进的新工艺,因存世的部分掐丝珐琅器有“景泰年制”款,所以有“景泰蓝”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泰款铜胎掐丝珐琅葫芦瓶,明。</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鼎,明,工艺流程是先在金属胎体上用细金属丝铆焊成图案,然后填入珐琅彩釉料,经高温成色后,磨光镀金而成。一般以蓝色为地,色泽晶莹,十分美观。</p> <p class="ql-block">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明,1403~1435,明代制瓷业非常发达,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自1369年在景德镇建官窑起,高峰时有58座官窑,民窑900多座,绵延十几里,被誉为瓷都。品质优良,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纹贯耳瓶,明,宣德,1426~1435。一般认为明代官窑瓷器最好的要数宣德和成化两朝。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p> <p class="ql-block">青花八仙葫芦瓶,明 嘉靖,1522~1566。</p> <p class="ql-block">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明,万历,1573~1620。</p> <p class="ql-block">郑和铸铜钟,明,1431年,1981年福建南平采集。此钟是郑和第七次下南洋为祈求平安而铸。郑和下西洋前,率领庞大船队在福建长乐五虎门一带集结,做好各种准备,等东北季风来临扬帆出海。等候期间到福建各地寺庙行香布施,1431年最后一次下西洋,重修了天妃宫和南山塔寺,在建三清宝殿时,铸钟设鼓供于殿内,以保航行平安。</p> <p class="ql-block">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dian 执壶,明,1368年~1644年,明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壶底嵌有“千里”二字,是明末著名镶嵌漆艺工匠江千里的作品。螺钿 是用贝壳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镶嵌在漆物上的装饰技法。</p> <p class="ql-block">白釉释迦牟尼坐像,明万历1615年,这是有明确纪年和工匠署名的明代漳窑精品。漳窑是漳州的明清瓷窑,曾以白色釉瓷器著名,明中制白釉米色器,因漳州月港是著名商港,漳窑瓷器源源不断销往海外。清朝初年,清朝实行严厉海禁,月港衰落。</p> <p class="ql-block">九龙九凤冠,明代孝端皇后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昌平定陵,冠上饰有九条金龙和九只凤凰,龙凤口中各衔着一颗珍珠,在珍珠下面还装饰了翠云,整个凤冠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明代皇家的奢华和威严。是镇馆之宝。博物馆里为看这凤冠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青花夜宴桃李园图棒槌瓶,清 康熙,1662~1722。</p> <p class="ql-block">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清 雍正,1723~1735。</p> <p class="ql-block">粉彩梅竹双燕瓶,清 雍正,1723~1735。</p> <p class="ql-block">霁青釉金彩海宴河清尊,清 乾隆,1736~1795。蕴含“海宴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时粉彩瓷器工艺达到高峰,此尊是明证。这是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宴堂专门烧制的陈设品。1860年英法联军掠烧圆明园,此尊被幸运保存。</p> <p class="ql-block">青花八吉祥纹扁壶,清 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粉彩镂空转心瓶,清 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野菊飞鸟纹七宝珐琅瓶,这是日本国赠送给清朝的礼物,七宝是日本的传统工艺,类似中国的珐琅工艺。</p> <p class="ql-block">皇史宬cheng金匱,明清时期,1368~19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金匱是明清两朝极具特色的皇家档案特制装具,用于盛放皇帝实录,圣训,实录记载皇帝的主要事迹,圣训是皇帝谕旨的分类汇编。金匱存放于皇室宬正殿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金匱体现皇家高超的 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金匱侧面,金匱内为楠木材料,并饰以万寿藤花黄绫。外裹鎏金铜皮,并刻云龙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皇史宬金匱</p> <p class="ql-block">巨幅清康熙皇帝绢画</p> <p class="ql-block">巨幅清乾隆皇帝绢画</p> <p class="ql-block">晚清的经济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推翻帝制,建立共和。</p> <p class="ql-block">借图,中国历史年表</p> <p class="ql-block">各展馆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需预约,据说每天接纳3万人,馆内真是人头窜动,摩肩接踵,看来国家博物馆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走马观花看了4个小时,精品荟萃,意犹未尽,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完)</p><p class="ql-block">拍照于2024年12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