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严父慈母:

东方丘壑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4年10月14日,农历甲辰年菊月十二辰时二刻家母鸾归遥池,晋升仙班。</p><p class="ql-block">泣血哭祭:</p><p class="ql-block">昨日儿归母笑迎,</p><p class="ql-block">荷包鸡蛋茅香瓶;</p><p class="ql-block">毛线织的贴心袄,</p><p class="ql-block">棉鞋布底密针缝。</p><p class="ql-block">而今只影回宅后,</p><p class="ql-block">母游楼空寂无声。</p><p class="ql-block">严慈遥池赴盛宴,</p><p class="ql-block">再无疾苦天际行。 </p><p class="ql-block"> 东方丘壑甲辰秋</p> <p class="ql-block">  家母于1933年4月在北京大红门外南苑诞生。时年,外公就职于抗日英雄赵登禹师,任大刀队武术教官。赵登禹与外公是同村本家兄弟,同宗不同支,又同拜一门习武学艺,外公是师长的同门师兄,两人少小结义,情投意合。赵登禹早年追随冯玉祥将军从戎,荣升旅长;回乡诚聘外公为赵师武术教官。不久在该师组建大刀队,经严酷训练,成为西北军军纪严明,作风优良,战斗力极强的威武之师。</p> <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9日,日军进犯喜峰口,二十九军109旅长赵登禹率部由遵化赶往喜峰口御敌,喜峰口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肉搏,粉碎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3月16日,日军改向罗文峪进攻,二十九军刘汝明部经过三天激战,基本粉碎敌军进攻。4月7日,日军改变战略,向滦东打开缺口,再攻喜峰口,头两天进攻均被击退。13日,喜峰口腹背受战,二十九军势孤不支,不得不奉命放弃喜峰口。喜峰口战斗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喜峰口战斗中,二十九军及其大刀队血战日寇,歼敌5000,一战成名。从此赵登禹晋升中将师长,29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抗战初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偶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外公于1936年在北京南苑因病不治谢世;师长赵登禹亲命一个排的士兵护送灵柩回原籍安葬。时年家母幼小,随外婆,姨妈生活,艰辛疾苦,挣扎度时。</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是1951年结合于菏泽杜庄区,当时家父在区武装部工作。1952年父亲调任辛集四区武装部工作,次年我在区政府两间东房里诞生!从此家母追随父亲颠簸于军旅之中:菏泽,巨野,军分区,梁山等地。家父于1985年春病故;此后家母便独善其身,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是那种会疼爱孩子的人。老妈对我一直不太亲近,总感觉有点不喜欢我,我也感觉不舒服。但她老人家有一种大爱,是我没有感受到的,这种爱不是在某个地方都能体现到的!比如:在我家寄居的亲属不少:本家堂姨,堂哥,小舅舅,父亲以故战友的子女等都在我家长期生活,上学。他们都能得到家母的接受,包容,照顾。她的爱不体现在外表,而是内在的细微。这应该与她的坚强性格有关!幼小丧父,随母成长,割草捡柴,喂牛放羊,纺棉卖线;虽是女儿身但有男子气!走夜路,涉冰河,攀高树,捉鼠蛇,她健步如飞,飞铲投石精准无误!风风火火性格泼辣!</p> <p class="ql-block">  老妈八十大寿时为老寿星书一联:</p><p class="ql-block"> (上)东方紫气 八秩岁英 丹心姗姗 喧寿八千八旬伊始</p><p class="ql-block"> (下)南山青松 九如年华 深情冉冉 范福九五九筹乃全</p><p class="ql-block"> (横批)守璞玉龄</p><p class="ql-block"> 晚年虽说不太富裕,但子女孝顺,轮流照看,陪伴左右。老妈很爱干净,八十七岁前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洗!不吃外面带馅的食物,每次洗菜她都要摸摸,看看,闻闻;好像都没她讲卫生一样!哈哈哈,我们也习以为常了,不去责怪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辈子没太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花草,只要看到稀罕的,少见的,都想买一株!每次外出郊游,看到花草就难以迈步!</p> <p class="ql-block">  老人身体一直很好,一生没有什么大伤病。到晚年血压,血糖,血脂都不高!八十六岁还能登上梁山!只是后期患老年痴呆症,甚是痛心!</p><p class="ql-block"> 九十二岁无疾寿终!先父殡天四十年后二老终归合墓!</p><p class="ql-block">作一小诗,以示缅怀。</p><p class="ql-block">怀念双亲:</p><p class="ql-block">深秋逆风阵阵寒,</p><p class="ql-block">霜降阴雨凄凄惨;</p><p class="ql-block">家母昔日赠袄暖,</p><p class="ql-block">严父桌前赐酒盞;</p><p class="ql-block">如今双亲均做古,</p><p class="ql-block">空留庭院塌半边;</p><p class="ql-block">二老尚在家就在,</p><p class="ql-block">一夜梦醒独孓然。</p><p class="ql-block"> 东方丘壑于水泊</p><p class="ql-block"> 甲辰深秋</p><p class="ql-block"> 儿叩拜二老:荣升仙班!祭奠严父慈母:您们是我的一切!犹如那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可如今泉水干涸了,我只能往西泣血叩拜:愿二老在仙界再无疾苦,享受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呜呼二老,哀哉双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