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

远征

<p class="ql-block"><b>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美丽洲路1号,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考古学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良渚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非常简洁,突破了具象形态的束缚,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良渚博物院有藏品数量3271件,有珍贵文物114件 展览面积4千平米。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现者—施昕更,当年25岁。1935年参加对杭州一古荡遗址的发掘,1937年他写就5万余字《良渚》书稿。经不懈努力,此书1938年问世,引起国内外学界瞩目。</b></p> <p class="ql-block"><b>第一展厅水乡泽国:讲述了一个建立在湿地上王国的崛起与发展。七千年前太湖的形成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创造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b></p> <p class="ql-block"><b>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稻米是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展厅文明圣地: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历程,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具有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展厅玉魂国魄:良渚时期的用玉已形成明显的等级之分。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馆藏文物截至2019年,良渚博物院有藏品数量3266件,有珍贵文物114件。</b></p> <p class="ql-block"><b>君子比德于玉一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精品展:展品大部分出自乾隆时期或清代中期。代表了清代宫廷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等各类玉器,如玉玺、朝珠、观音、法器、如意、笔架、发簪、妆盒、杯盘等,展出文物多选取质地上乘,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佳品,代表了清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瑶山M734玉琮</b></p> <p class="ql-block"><b>  良渚博物院和古城遗址公园的优美环境,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造型别致的良渚博物院,白色古墙仿佛静静地诉说它的历史。在良渚博物院,能够亲眼看到这么多的精美文物,</b><b style="font-size:18px;">让人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实实在在地领略</b><b>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