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中陈行甲仔细回想自己的人生旅程,一一我终于想清楚了:梦想,就是这个词,一个似乎被说滥了的词,支撑了我这么多年的人生。小时候,我最初的人生目标就是当一个走村串户的木匠,因为那种不愁吃不愁穿,走到哪里都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生活,曾是我见过的最体面的人生。但是,这个最初的人生目标在小学三年级的一天被改变了。那是一堂语文课,课文的题目是《山那边是海》。如远处闪耀着的微微的光亮,这篇课文在我懵懂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奇妙的种子,让我憧憬朝夕相伴的大山外那片从未见过的神奇的大海。我至今记得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张永国老师,用残疾的左手托着书本,右手在昏暗教室里破旧的黑板上写下“山那边是海”这几个字时的情景。张老师踉跄的背影,花白的头发,写在黑板上的那五个字,还有他那不标准的普通话……一幕一幕,四十年后仍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以说,那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因为那一刻在一个卑微彷徨的山村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p><p class="ql-block">这个梦想对于我人生的意义,就是它一直在遥远的地方若隐若现,提醒着我,召唤着我,让我一直坚持做一个努力的人,一个刻苦的人。课文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山的那边》,作者是王家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p><p class="ql-block">——山那边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妈妈给我说过:海</p><p class="ql-block">哦,山那边是海吗?</p><p class="ql-block">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p><p class="ql-block">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p><p class="ql-block">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p><p class="ql-block">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p><p class="ql-block">妈妈,那个海呢?</p><p class="ql-block">在山的那边,是海!</p><p class="ql-block">是用信念凝成的海</p><p class="ql-block">今天啊,我竟没想到</p><p class="ql-block">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p><p class="ql-block">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p><p class="ql-block">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p><p class="ql-block">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p><p class="ql-block">——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p><p class="ql-block">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在山的那边,是海吗?</p><p class="ql-block">是的!人们啊,请相信——</p><p class="ql-block">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p><p class="ql-block">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p><p class="ql-block">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p><p class="ql-block">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p><p class="ql-block">是一个全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p><p class="ql-block">《在山的那边》中“山那边是海”有着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写“我”小时候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妈妈告诉“我”山那边是海,于是“我”怀着隐秘的想望爬上山顶,却发现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大失所望。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写诗人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p><p class="ql-block">诗歌通过描述一个山区孩子对大海的向往和追寻,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山那边是海”象征着一种美好的理想和目标,而“山”则代表了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障碍。孩子在追寻大海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始终没有放弃,最终领悟到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p><p class="ql-block">学了这篇课文后,幼小的陈行甲在心底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以致于陈行甲时常鞭策自己刻苦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他日后从政、做公益坚毅品质的源泉。</p><p class="ql-block">陈行甲的这段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在山的那边》对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先是理想信念的播种</p><p class="ql-block"> 《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在小学三年级的陈行甲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让他对大山外的大海充满了憧憬,“山那边是海”成为了他心中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使他不再局限于当一个走村串户的木匠的最初想法,有了更远大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次是时刻激励他刻苦努力</p><p class="ql-block">这一梦想在遥远的地方若隐若现,时刻提醒和召唤着陈行甲,让他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保持了刻苦努力的状态,即使面对考研失败等挫折,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奋斗,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并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就是培养了他坚毅的品质</p><p class="ql-block">诗中的孩子在追寻大海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感染了陈行甲,使他在日后的从政和公益生涯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如在巴东任职期间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都能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展现出坚毅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孕育他做公益的情怀</p><p class="ql-block">陈行甲在自己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来处,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发起了“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夏令营活动、“联爱工程”、“知更鸟计划”等公益项目,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将“山那边是海”的梦想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附:陈行甲简介</p><p class="ql-block">陈行甲,男,汉族,1971年1月生,湖北兴山人,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政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湖北兴山县和宜昌市等地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县经协委副科长、外贸局副局长、县团委书记、县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等。</p><p class="ql-block">- 2011年至2016年在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以其强硬的反腐措施和对贫困问题的关注而闻名。在任期间,他公开向腐败分子宣战,亲手将87名腐败分子送进监狱,其中包括9个局长、4个县领导。还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高空跳伞直播、录制MV等方式宣传巴东旅游,助力巴东脱贫致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公益事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6年从巴东县离任后,陈行甲创立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公益事业,发起了“联爱工程”“传薪计划”“知更鸟计划”等项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白血病患儿、因新冠疫情牺牲的医护人员家属等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巴东县的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可,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荣获多项公益奖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个人著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行甲著有《在峡江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书中披露了他在巴东的五年经历,特别是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各种反腐细节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社会评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行甲为官清廉如水,为人光明磊落,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好书记,被誉为“当代官场包青天”。他辞职投身公益事业后,也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信任和夸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