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下龙湾有雾霾,能见度太低。</p> <p class="ql-block">下龙市是越南广宁省的省会,是一个沿海的旅游胜地,以其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而闻名。下龙湾拥有3000多座由喀斯特地形形成的小岛,被比作“越南的桂林山水”,每年吸引大量海外游客前往旅游。此外,下龙市的经济还依靠煤炭产业,该市的煤炭以低灰、无烟、热值高而出名,主要出口到欧美国家。</p> <p class="ql-block">下龙湾(英语:Ha Long Bay,法语:Baie de Ha-Long,越南语:Vịnh Hạ Long)位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广宁省下龙市,毗邻海防市、锦普市与云屯区,是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海湾,占地约1553平方千米,山海风光秀丽迷人,景色似桂林山水,闻名遐迩,为旅游胜地,有“海上桂林”的美称。主要景点有天堂岛、巡洲岛、吉婆岛、天宫洞、斗鸡石等7</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龙湾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地理变化,并在与当地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并发展出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繁荣的古代文化,后来成为越南古代兴建商业港口与近代抗击列强侵略的重要地点,在越南经济社会与国防安宁的发展事业中有着重大战略位置,至今还保留着其独特丰富的文化本色。</p> <p class="ql-block">1962年,越南文化通讯部将下龙湾评为国家级名胜古迹。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下龙湾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下龙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11月12日,下龙湾入选“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榜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龙湾是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海湾,其经历了至少5亿年的造山、海进和海退等各种地质运动。最显著的地质历史事件发生在过去1000年中,包括海平面上升,湾区升高,以及形成珊瑚礁、纯净蓝色高盐海水的强烈侵蚀作用。海水的侵蚀作用对岩石有较好的雕刻效果,使其具有奇异的美丽。现今的下龙湾是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的结果,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参观下龙湾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世界自然奇观之一,还可以欣赏到一座在过去3亿年中一直露天自然保存的珍贵的地质博物馆3</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龙湾是越族古代人居住的摇篮之一。许多考古证据表明,从大约11000年前的全新世开始,吉婆岛至下龙湾地区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催生出了赛洳文化、丐漂文化、下龙文化等丰富的古代文化。</p> <p class="ql-block">赛洳文化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0~5000年的下龙湾及拜子龙湾地区,主要遗址存在于迷宫、仙翁、天龙等洞穴,主要遗物包括山螺蛳、溪螺蛳、其他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及粗疏的劳动工具等。赛洳文化系居民的主要谋生方式为捞螺蛳,摘拾野果,挖树植根,捕捉鱼类以及软体动物。该系文物沉积层的构造物主要是山螺蛳(Cyclophorur)、溪螺蛳(Melania)以及一些其他淡水软体动物的化石。相较越南同期其他地区如和平,北山等地的文化,赛洳文化处在滨海环境,居民可能对海洋更亲近,更早接触并更多更直接受其影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丐漂文化大约存在于公元前5000~3000年的下龙及吉婆岛地区,是连接赛洳和下龙文化中间阶段,主要遗址存在于甲口,何间等地。丐漂文化系居民的主要谋生方式除了打猎摘果以外还有向海洋进行一定的开发。丐漂文化的存在是肯定古越人祖先很早与海洋接触的第一证据,并且该文化拥有一段发展繁盛时期,将各异的文化要素、色态汇聚到越南及东南亚区域的长久传统文化体系之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龙文化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500~1500年前的下龙湾地区,其分为初期及后期两阶段。</p><p class="ql-block">下龙文化初期的发展是全新世中期,约公元前4000~3000年的发生的海进运动的直接结果。这次海进导致丐漂文化系居民的生活环境大幅改变,其居民群体的主要部分沿着下龙湾及拜子龙湾的石岛系统朝东北方向迁移,最终定居于海宁(今芒街市)的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下龙文化系的初期类型。此阶段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打猎,摘拾并照北山人磨具制作传统来发展其技术,劳动工具,瓷器制作技术等3。</p> <p class="ql-block">下龙文化后期的发展则是在公元前约2000~1000年发生的海退运动的结果。下龙文化系末期的一部分居民移居至北部山区中游与平原地区。该阶段居民的居住地比较多样化,包括海边的一些溶洞、山脚处,但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沙丘,梯田和平地。居民的主要谋生方式仍以海洋开发为主,但也发展出了一定的精巧劳动工具制作技术,如锯子光磨术,各种具有下龙文化系特征的特色石料工具如有肩头的斧、锛、松散陶器等在此阶段被生产出来,成为下龙文物的代表。众多石造工艺品的发现证实了东南亚古代的和平文化(约1万年前兴起)曾发展至此,还有特定下龙文化的遗物。下龙文化系对越南古文明有特别的位置,是古代越南民族建国、护国历史的遗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01/01 下龙市</p>